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TG2000048705)

作品数:33 被引量:1,377H指数:20
相关作者:王涛李振山吴薇赵哈林张琦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沙漠化
  • 6篇可持续发展
  • 5篇沙漠化土地
  • 5篇气候
  • 4篇沙漠化研究
  • 4篇风沙
  • 3篇植被
  • 3篇沙尘
  • 3篇沙尘暴
  • 3篇沙漠化防治
  • 3篇沙漠化过程
  • 3篇土地沙漠化
  • 3篇牧业
  • 3篇牧业生产
  • 3篇干旱
  • 3篇尘暴
  • 2篇遥感监测
  • 2篇沙地
  • 2篇输沙
  • 2篇塔克拉玛干沙...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北京大学
  • 5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敦煌研究院

作者

  • 27篇王涛
  • 10篇李振山
  • 6篇吴薇
  • 5篇张琦峰
  • 5篇包慧娟
  • 5篇赵哈林
  • 4篇薛娴
  • 4篇韩致文
  • 4篇董治宝
  • 3篇李栋梁
  • 3篇孙庆伟
  • 2篇张伟民
  • 2篇葛小东
  • 2篇朱震达
  • 2篇倪晋仁
  • 2篇汤懋苍
  • 2篇钟海玲
  • 2篇姚正毅
  • 2篇陈广庭
  • 1篇李钢铁

传媒

  • 24篇中国沙漠
  • 2篇地理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沙漠化现状及其防治的战略与途径被引量:23
2007年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目前我国沙漠化防治仍然面临着"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为了使沙漠化防治更加有效,需要我们以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为主线,对沙漠化的成因、发展或逆转过程、沙漠化土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等关键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明确沙漠化防治的战略和途径。根据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我国沙漠化防治的战略、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途径。
王涛
关键词:沙漠化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1.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被引量:249
2003年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在时间、空间、成因、景观、发展趋势和造成的结果等内涵方面给予了概括性的描述;同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认为沙漠的形成演变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而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
王涛朱震达
关键词:盐渍化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人地关系风沙活动
中国北方沙尘暴气候成因及未来趋势预测被引量:68
2004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太阳活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加强,欧亚西风急流轴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强度加强,蒙古气旋减弱,西北西部的沙尘源区降水增加,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太阳活动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减弱期,引起气候变暖趋势减弱,气温上升趋势减缓,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蒙古气旋逐渐加强。预计未来中国北方沙尘暴在波动中逐渐增加,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考虑到2003/2004年前冬(12~1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弱,新疆北部、河西走廊及宁夏等地气温异常偏低,后冬(1~3月)蒙古气旋明显加强。预计2004年中国北方沙尘暴明显比近年偏多。偏多地区主要在中、西部。
李栋梁王涛钟海玲
关键词:沙尘暴气候成因
风沙流的输沙率沿程变化规律被引量:23
2006年
将风力作用下的地表侵蚀分解为气流直接侵蚀和跃移沙粒冲击侵蚀两个部分,在冲击侵蚀率中考虑颗粒与床面之间以及颗粒之间碰撞影响的前提下,结合地表蚀积平衡方程从理论上导出了风沙流的输沙率沿程变化公式。公式的预测值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以该公式为基础,进一步得到了流体侵蚀率、冲击侵蚀率和总侵蚀率各自沿程的理论变化表达式以及饱和路径长度公式,并且发现流体侵蚀率沿程逐渐减小,而冲击侵蚀率和总侵蚀率沿程变化规律都是开始时增大、然后减小,存在极大值;流体侵蚀累积量在总累积侵蚀量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气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李振山张琦峰
关键词:风力侵蚀输沙率侵蚀率沿程变化风洞实验
干旱区主要陆表过程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07年
分析了国内外水、土、气、生主要陆表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干旱、半干旱区主要陆表过程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互为响应机制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地球表层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同时突出人类活动在陆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研究手段上应基于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生态网络站的长期定位观测,开展干旱、半干旱区不同尺度水、土、气、生过程相互作用机理及其联网对比、集成研究。最终通过深刻理解研究区陆表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丰富陆地表层系统科学研究的内涵,带动相关学科在交叉集成研究上的理论创新。
王涛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
近50a来科尔沁地区沙漠化土地的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被引量:72
2003年
在明确了沙漠化土地的程度分级及其指标、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对科尔沁地区近50a来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地区20世纪50年代未至70年代中期,是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总面积增加了9084km2。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沙漠化土地继续呈快速增长之势,增加了9624km2;进入90年代,沙漠化过程呈现出逆转的趋势,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由1987年的61008km2,减少到2000年的50142km2,减少了10866km2。就近50a来沙漠化土地变化的整体而言,经历了发展—再发展—逆转的过程。到2000年,科尔沁地区的沙漠化态势依然是严峻的。但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沙漠化已呈现逆转的趋势。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改善,环境容量在提高,继续发展下去,有望进入良性循环以保障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吴薇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荒漠化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生产模型及应用:Ⅰ.模型被引量:8
2007年
农牧交错区的农牧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受到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对其模型化需要建立分层系列模型。以农业经济学和土地资源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风沙科学研究的有关结论以及深入的综合分析,得到了一套包含25个基本变量的农牧业生产数学模型。次一级的模型包括有效劳动模型、固定资本模型、生产费用模型和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在土地生产潜力模型中专门考虑了土地利用类型及沙漠化程度的影响,以确保模型的适用性。基于这套模型可以对农牧业生产的诸多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李振山张琦峰王涛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生产固定资本土地生产潜力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3.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被引量:87
2004年
沙漠化(SandyDesertification)是我国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由于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形成发展的时空范畴不同、成因的主导因素不同和演变的可逆性不同,要求我们在开展沙漠化基本问题的探索、确认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为国家沙漠化防治战略决策的制订和技术措施的执行提供科学依据,使沙漠化防治工程在国家有限经费的投入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作者通过对近50年来野外考察和遥感动态监测成果的总结,指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区,半干旱地带草原区和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土地退化区,在过去的50年里,沙漠化土地蔓延的主要部分也是在这些区域内。所以,它们是中国北方沙漠化研究的重点区域。根据不同时期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和演化的特点,依据其自然地带原则和发展强度原则,将我国沙漠化土地划分为4大区29个亚区,应是防治的重点区域。
王涛
关键词:沙漠化荒漠化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风沙活动的时空分布被引量:39
2005年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肖塘、满参和塔中3个定位观测站1个自然年的监测资料,对以起沙风和输沙强度为表征的风沙活动进行了分析.选取气象站标准高度10 min风速中大于临界起沙风速(≥6.0 m/s)的风,按16方位分别统计不同级别风的次数及其方位,计算输沙量.结果表明,风沙危害的主风向为偏东风,频率范围48%~76%.风沙活动集中在4~9月;从沙漠边缘向腹地风沙活动加强.向沙漠腹地深入,应加大公路风沙危害防护力度.
韩致文王涛董治宝吴奇骏姚正毅
关键词:沙漠公路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生产模型及应用:Ⅱ.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以奈曼旗为例,根据农牧业生产综合模型对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农牧业生产中,资本对产出的贡献最大,有效劳动和土地生产力次之,表明奈曼旗的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增长时期。农牧业生产基本呈指数增长,且1951-1980年增长较缓,1980年以后增长很快。固定资本的增长较为稳定和缓慢,生产费用的增长具有波动性。生产费用与施肥量和沙漠化程度关系显著,当年生产费用与上年产出高度相关,同时由于生产费用对产出增加有很高的贡献,说明农牧交错区的农牧业发展中存在负反馈关系。土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反映了农牧业生产与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该利用率在0~0.4之间波动,并且1980年以前利用率低且波动小,说明这段时期的农牧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1980年以后利用率高且波动大,资本对产出贡献的比重下降,土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性相对增大。
张琦峰李振山王涛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生产基础数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