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9B07-2-03)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5
- 相关作者:冯志勇黄秀清颜世祥周小毛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珠江三角洲作物结构变动与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研究了作物结构变动对害鼠数量、生物量的影响,重点防治鼠种及其数量季节变动状况;害鼠栖息地生态控制和抗凝血灭鼠剂持续使用技术,黄毛鼠抗药性;果园、菜地害鼠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害鼠分布、空间格局与灭鼠技术等。提出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方案。
- 黄秀清冯志勇颜世祥温文荣吴金灵岑伟良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作物结构生物量栖息地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
- 农田害鼠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明确害鼠空间配置 ,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调查害鼠在农田的分布。结果 作物构成复杂的样区鼠密度最高 ;不同作物地害鼠构成比率各不相同。稻果、稻菜混合种植区害鼠分布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生长中后期 ,稻田鼠密度显著高于果园和菜地 ;水稻收获后 ,果园和菜地鼠密度又显著高于稻田。在一个大样区内 ,不同作物、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或杂草生长状况不同 ,鼠密度一般相差 1~ 4倍 ,最高相差 2 7.3倍。结论 害鼠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凡为害鼠提供丰富食物、良好栖息地和隐蔽条件的环境鼠密度高 ,反之则低。只有充分利用害鼠空间分布规律 ,科学灭鼠 ,才能经济有效地控制鼠害。
- 黄秀清冯志勇颜世祥吴金灵吴城伟莫志鸿谢志伦
- 关键词:农田栖息地食物鼠密度
- 农田害鼠生境选择及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研究了害鼠对连片但相对独立的种养区,居住地,水稻与果树、水稻与蔬菜混合种植区,不同蔬菜品种种植区,不同成熟期水稻混合种植及杂草高度、覆盖度不同的果园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农田生境千差万别,但害鼠具有选择最好生境生活的习性,其空间配置极不平衡,灭鼠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 黄秀清冯志勇杨见亮颜世祥温文荣
- 关键词:农田害鼠生境选择
- 黄毛鼠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采用定点夹夜法,调查鼠密度;用聚集性指数和扩散系数确定黄毛鼠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种群聚集均数,探讨引起黄毛鼠聚集的原因。在时间序列中,黄毛鼠雌性、雄性各自统计和两性合起来统计,空间格局主要是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随季节、种群密度大小而异,聚集性指数与鼠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引起黄毛鼠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环境因素。黄毛鼠在田间的空间格局是聚集分布,非均匀分布;害鼠聚集分布与环境有关。黄毛鼠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结果为鼠害防制和鼠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 黄秀清冯志勇颜世祥袁玉钧刘继胜
- 关键词:黄毛鼠种群
- 栖息地灭鼠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科学防制害鼠。方法 采用对比法研究生态工程和栖息地化学灭鼠对鼠害的控制效果。结果 修建硬底化排灌系统、矮生草护堤、鱼塘重组、挖低田埂和防除农田杂草 ,对害鼠的控制效果为 3 4%~ 96% ;栖息地化学灭鼠效果高又省工。结论 栖息地灭鼠是鼠害可持续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 黄秀清冯志勇颜世祥吴金灵吴城伟莫志鸿
- 关键词:栖息地生态工程灭鼠
- 稻田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调查了稻田害鼠种类、数量、生物量及害鼠在稻田的空间配置、对水稻的趋向为害和水稻鼠害株的消长。研究结果明确了危害水稻的重要害鼠是黄毛鼠和板齿鼠,它们具有聚集危害的特点;造成水稻损失最严重的时期是幼穗形成至齐穗期;黄毛鼠聚集早熟稻田危害时,多在稻田田面活动与危害,少在田埂上活动;板齿鼠聚集在适宜其栖息的稻田危害。根据害鼠聚集稻田危害的时间和特点、害鼠空间配置,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 杨见亮黄秀清冯志勇温文荣周小毛
- 关键词:水稻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