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S032)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杜文玉赵水静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唐代
  • 6篇监察
  • 3篇唐五代
  • 3篇《唐会要》
  • 2篇御史
  • 2篇职官
  • 2篇唐代宦官
  • 2篇唐代中后期
  • 2篇口味
  • 2篇宦官
  • 2篇辨析
  • 1篇对移
  • 1篇敦煌吐鲁番文...
  • 1篇御史台
  • 1篇尚书
  • 1篇审计
  • 1篇史论
  • 1篇枢密院
  • 1篇述论
  • 1篇唐代监察制度

机构

  • 14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咸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2篇杜文玉
  • 3篇赵水静

传媒

  • 5篇唐史论丛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史哲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年份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6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代口味库使考
唐代内诸司使中包括有口味库使,杜文玉先生早已指出了这一点,但没有详论。此后,有不少论著也都提到过这一使职,均一笔带过,未加详论。唯有李锦绣先生的《唐长安大明宫西夹城内出土封泥研究——兼论唐后期的口味贡》一文,涉及相关内容...
赵水静
唐大明宫紫宸殿与内朝朝会制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紫宸殿是唐大明宫中之便殿或内衙之正殿,是举行内朝朝会的场所。本文主要研究了唐代内朝朝会的内容,入閤之制的演变,入閤之仪的规格,以及朔望朝举办场所的变化等问题,并对紫宸殿举行的其他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古代学者如司马光、欧阳修、叶梦得、马端临等在这些问题上的错误或者含糊的说法,一一进行了驳正。
杜文玉赵水静
唐代宦官管理制度述论被引量:6
2017年
唐代宦官管理机构前后变化颇大。唐前期主要由内侍省进行管理,唐后期分别由枢密院与宣徽院进行管理,内侍省仅负责对宫廷内部事务及杂役的管理。南衙诸司只是针对宦官的勋爵、品阶、荫补、俸禄等方面进行协调,并不过问宦官的选用、升迁、差遣、奖惩等事,一切均以皇帝的制敕为准。
杜文玉
关键词:枢密院
论唐五代藩镇使府内部的监察体制被引量:10
2014年
唐五代时期对地方官员的监察,除了御史台派御史和皇帝临时遣使分巡各地外,各级地方政府内部亦置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其中在藩镇使府中置有节度判官或观察判官,合称两使判官,此外还置有孔目官,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监察体制。两者的分工是:两使判官主要负责监察事务,孔目官主要负责文案的勾稽,从而达到对政务监察的目的。
杜文玉
关键词:唐五代监察体制
唐代地方州县勾检制度研究
关于唐五代时期地方州(府)县勾检制度的研究,学术界极少有人涉及,其中除了王永兴先生在《唐勾检制研究》一书及少数论文稍有涉及外,还未见有专论涉及这一问题。有唐一代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勾检制度,其中在州府一
杜文玉
关键词:敦煌吐鲁番文书《唐会要》
文献传递
唐代中后期宦官机构士宦并用现象辨析——兼与严耀中先生商榷
内侍省是唐代皇帝的近侍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史载:"大唐武德初,改为内侍省,皆用宦者。"然而唐中后期以后,内侍省官员便不再全是阉人。关于这一点,严耀中先生已有专文指出。然而严先生分析内侍省官员成分来源复杂时,所...
王颜
关键词:唐中后期墓志铭唐代宦官
唐代冰井使考略
中国古代的藏冰之所,称凌阴、凌室、冰室、冰窨、冰窖、冰井,无论民间还是宫廷均有藏冰之所。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主要论述了历代藏冰、用冰制度以及相关礼仪方面的问题。唐代宫廷藏冰之所称冰井,对于掌管此事的职官设置,目...
杜文玉
关键词:《唐会要》《唐六典》
唐五代州县内部监察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唐五代时期对地方官员的监察,除御史台派御史和皇帝临时遣使分巡各地外,各级地方政府内部亦置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吏。其中在州级置有录事参军和录事,在县级置有主簿和录事,他们均为负责监察官吏。此外,县尉虽不是专职监察官员,却负有对乡里胥吏的监管之责,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方监察体系。
杜文玉
关键词:唐五代监察机制
试论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鉴戒被引量:4
2016年
唐代监察制度的研究成果很多,然而对这一制度的特点却研究不够。总的来看,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垂直监察的体制、将监察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审计与勾检制度、被纠弹官员停职待罪的规定、监察体制中相互制约、提高监察官员政治待遇。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在吸收前代制度精华的基础上,再结合当时的社会与政治状况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鉴戒意义。
杜文玉
关键词:御史台
唐代地方州县勾检制度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关于唐五代时期地方州(府)县勾检制度的研究,学术界极少有人涉及,其中除了王永兴先生在《唐勾检制研究》一书及少数论文稍有涉及外,[1]还未见有专论涉及这一问题。有唐一代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勾检制度,其中在州府一级政府负责此事的是录事(司录)参军和录事,在县级政府中负责此事的是主簿和司录。这些官员除了要对当地政府负责外,还要对尚书省比部负责,并接受相关监察部门的监察。其工作除了受当地长官的直接指导外,还要受上级机关的指导。
杜文玉
关键词:比部唐五代时期监察部门公文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