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SS0702)
- 作品数:23 被引量:295H指数:10
- 相关作者:季伟陈正荣王宇清严永东丁云芳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叶性肺炎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差异被引量:26
- 2010年
- 目的了解大叶性肺炎与支气管肺炎在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7年12月住院的10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及2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入院时采血进行血清定量酶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CP)抗体。第2天早晨应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利用负压抽吸咽喉部未被污染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呼吸道常见的7种病毒,并行MP DNA、CP DNA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胸片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大叶性肺炎以年长儿发病为主,临床以发热、咳嗽为特点,肺部体征不明显,胸片均表现为一个肺叶炎症,以右侧为多,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MP感染阳性率为61.0%;支气管肺炎发病以婴幼儿为主,临床以咳喘及卡他症状多见,肺部以痰鸣音和喘鸣音为主,均表现为两肺的点片状阴影,病原体仍以细菌居第1位。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除在好发年龄、临床及胸片特点上与大叶性肺炎患儿有明显差异外,二者的病原谱构成亦存在明显差异。支气管肺炎患儿最主要的病原体是细菌,而大叶性肺炎患儿MP感染率为61.0%,与以往传统的病菌谱发生了巨大改变,且婴幼儿MP感染率有显著增高趋势。
- 王美娟季伟周卫芳黄莉
- 关键词:肺炎病原学支原体
- 2006-2009年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06-2009年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6655例儿童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同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Ⅰ~Ⅲ)和腺病毒;同时收集2006-2009年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月总雨量、月总日照、月平均风速等有关气象资料,采用直线回归和逐步回归法研究各病毒活性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06-2009年苏州地区病毒总检出率为32.2%(2142/6599),其中hMPV检出率为8.9%(596/6655),RSV检出率(15.7%)高于hMPV检出率,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检出率均低于hMPV检出率.2006-2009年hMPV年度检出率分别为8.2%(135/1646),8.1%(137/1682),12.7%(184/1444),7.4%(140/1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3,P<0.05).hMPV四季检出率分别为11.6%、7.6%、4.7%和11.7%,冬春季的检出率高于夏秋季(x2=74.67,P<0.001).hMP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之间为中度相关(r=-0.43),与月平均雨量(r=-0.29)、月平均相对湿度(r=-0.27)、月平均日照时间(r=-0.11)、月平均风速(r=-0.13)为低度相关.结论 hMPV是引起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第二位的病毒病原,流行季节为冬春季,气候因素尤其是气温和雨量对hMPV的流行可能有影响.
- 王宇清季伟陈正荣严永东郭红波储矗刘静丁云芳邵雪君徐俊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人类偏肺病毒气候儿童
- 2006—2010年苏州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5年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8 197例儿童进行病毒病原学监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ADV抗原,同时收集2006—2010年苏州地区月平均气温、湿度、雨量、日照时间、风速等有关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检验和逐步回归法研究ADV活性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06—2010年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ADV检出率为1.28%(105/8 197),年检出率分别为0.97%(16/1 646)、0.95%(16/1 682)、1.45%(21/1 444)、1.91%(36/1 883)、1.04%(16/1 542),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P=0.046)。ADV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夏季(2.73%),其次为春季(1.66%),冬季最低(0.45%)(χ2=45.47,P<0.001)。AD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日照时间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性(r=-0.36~0.39,P均<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气温对ADV检出率有影响(P=0.01)。结论 ADV是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之一,其活性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
- 陈正荣季伟王宇清郭红波严永东张学兰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气候因素腺病毒儿童
- 2009—2010年苏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3529例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352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培养、分离,并采用定量MIC法进行药敏试验,观察及分析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352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到1523株致病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4株,占2.89%;在不同的性别、年龄组感染率无差别;四季分布不同,以夏秋季节多见。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上升,未发现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结论苏州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与季节有关,无性别、年龄差异;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林耐药,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上升。
- 蔡利红季伟孙慧明李蓓荃严永东陶云珍丁云芳
-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 2006—2008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人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和临床特征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苏州地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hMP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 39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总结临床特征;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痰液中hMPV N基因,随机挑选部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测定,并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 395例标本中,检测到589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检出率为9.2%,其中2006年度hMPV检出率为8.4%,2007年为7.6%,2008年为12.6%。hMPV在3年的每个月份都有检出,但在2006年12月、2007年1月和2008年5月呈现年度高峰,分别为24.2%、21.6%、31.9%。589例hMPV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2.21个月;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3.6%,喉炎2.0%,毛细支气管炎20.2%,肺炎61.8%,哮喘急性发作12.4%。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呼吸困难,哺喂困难,喘息。20份hMPV N基因部分核苷酸片断与GenBank中hMPV 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100%。结论苏州地区部分儿童的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全年均存在hMPV感染,流行高峰在冬春季,连续3年的检出率有较大差异。hMPV感染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
- 季伟王宇清陈正荣邵雪军季正华徐俊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人类偏肺病毒儿童
- 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病毒病原情况,指导临床进行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11月—2007年5月间住院的2492例ARI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ions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B型(influenza virus-A,Inf-A;influenza virus—B,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eviru-1,Pinf-1;parainfluenze viru-2,Pinf-2;parainfluenze viru-3,Pinf-3)。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检测。结果送检标本2492例,总病毒阳性率38.6%(961/2492),总阳性检出率与年龄、季节及病种有关[年龄:各年龄组总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0.0%(412/824),43.4%(190/438),30.5%(207/679)和27.6%(152/551),χ^2=96.5002,P〈0.01;季节:春夏秋冬四季总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6.7%(366/784),13.8%(66/478),13.8%(59/428)和58.6%(470/802),χ^2=392.3279,P〈0.01;病种:各种临床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总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1.4%(30/140),73.7%(14/19),32.0%(8/25),36.9%(598/1620),13.1%(8/61),66.1%(216/327)和29.0%(87/300),χ^2=162.1276,P〈0.01],与性别无关[男女总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9.0%(588/1508)和37.9%(373/984),χ^2=0.2962,P〉0.05],其次为hMPV 20.6%(198/961)。RSV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12—3月份,以毛细支气管炎感染率50.2%(164/327)最高,hMPV全年均可检出,冬季检出率13.2%(106/8
- 季伟吴军华黄璐骆亚丽张学兰
-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感染
- 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胸片与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被引量:4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时,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体液免疫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MPP患儿211例,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6岁组和≥6岁组,同时依据胸片表现分为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入院初检测血常规、CRP及体液免疫指标。结果≥6岁组患儿MPP大叶性肺炎发生率为45.92%,高于1个月~6岁组的22.12%(χ2=13.4,P<0.001)。在1个月~6岁组中,大叶性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而在≥6岁组患儿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血清IgA、IgM含量低于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两个年龄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血清CRP含量均高于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结论年长儿MPP以大叶性肺炎多见,可能是年长儿MP感染后机体全身炎症反应强烈的表现之一,MP感染后淋巴细胞减少和早期特异性抗体产生不足也可能与大叶性肺炎的发生有关。
- 孙慧明季伟蔡利红李蓓荃严永东朱宏丁云芳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C反应蛋白
- 2006~2009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6 40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SA培养、分离,观察并总结其呼吸道SA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果:6 404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到301株SA,总分离率4.7%,其中MRSA为33株占9.6%。2006、2007、2008、2009年SA年度检出率分别为3.7%(59/1 597)、4.1%(64/1 570)、5.1%(87/1 698)、5.9%(91/1 539),4年年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05)。<1岁组检出率最高。S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苯唑西林6.8%~13.2%、青霉素86.4%~96.9%、红霉素52.5%~72.9%、克林霉素15.3%~28.5%、复方新诺明11.5%~16.9%、万古霉素0%、庆大霉素0%~3.4%、环丙沙星0%~3.1%、利福平0%~6.8%。结论:SA是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细菌病原之一,婴儿感染多见。分离株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而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利福平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
- 薛黎明季伟王宇清
-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性
- 儿童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调查儿童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区送检的330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对经分离培养、菌株鉴定获得的34例PAE阳性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回顾其感染后的临床特点。结果PAE除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94.2%外,对其他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低,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的耐药率均<10%。PAE呼吸道感染后多表现为一般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重症者少见。结论PAE对多种抗生素均较敏感,但分离率有增高趋势,所以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谨慎选用抗生素,有效控制PAE感染及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 黄凤陶云珍季伟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儿童
- 儿童肺炎链球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监测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肺炎链球菌的发病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2 696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28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总检出率为10.42%,以婴幼儿感染多见。冬季检出率14.15%,较其他季节高。检出的肺炎链球菌株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很低,均低于2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99.28%。100%的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以婴幼儿感染为主,冬季感染率高。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肺炎链球菌的监测,动态了解细菌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黄璐季伟丁云芳陶云珍吴军华骆亚丽
-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儿童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