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594)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于立新肖露露罗敏王亦斌苗芸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肾移植
  • 6篇基因
  • 4篇受者
  • 4篇排斥
  • 3篇移植后
  • 3篇排斥反应
  • 3篇抗原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血型
  • 2篇血性
  • 2篇移植前
  • 2篇移植肾
  • 2篇移植物
  • 2篇移植物排斥
  • 2篇人类白细胞
  • 2篇人类白细胞抗...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群体反应性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0篇于立新
  • 8篇肖露露
  • 5篇罗敏
  • 4篇王亦斌
  • 2篇苗芸
  • 2篇周敏捷
  • 2篇冯慧宇
  • 2篇陈维
  • 2篇付绍杰
  • 1篇姜傥
  • 1篇邓文锋
  • 1篇郑克立
  • 1篇刘如敏
  • 1篇李俊勋
  • 1篇刘卫彬
  • 1篇蔡梁凌
  • 1篇吴红玲
  • 1篇张成
  • 1篇张新科
  • 1篇陈昊

传媒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MICA抗体的致敏因素分析及其对肾移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抗MICA抗体的致敏因素及其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98例尿毒症患者血清中10种抗MICA抗体及其抗体特异性,根据抗MICA抗体分为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分析MICA致敏原因;对其中已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比较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两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等资料。结果 98例尿毒症患者中,16例检测到抗MICA抗体,阳性率为16.3%,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输血、妊娠、移植、PRA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38例肾移植受者,6例发生AR,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均逆转。其中抗MICA抗体(+)组10例,4例发生AR;抗MICA抗体(-)组28例,2例发生AR。两组间AR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40%vs 7%,P=0.031)。抗MICA抗体(+)组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14.6±4.7 d)高于抗MICA抗体(-)组(8.2±4.5 d)(P=0.001)。结论输血、妊娠、移植等因素可以引起抗MICA抗体产生。对于抗MICA抗体(+)患者,需要严格的配型和更强有力的免疫抑制药物,来预防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于立新王贵付绍杰肖露露徐健杜传福
关键词:抗MICA抗体终末期肾脏疾病肾移植
缺血性脑卒中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表达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直接测序分型方法(PCR-SBT)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2008-2012年94例住院Is患者和503名深圳居住的健康对照人群,进行HLA-A、B、C、DRBl、DQBl抗原、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分析。结果(1)IS组表达出HLA-A抗原11个,等位基因17个;HLA-B抗原20个,等位基因34个;HLA-C抗原11个,等位基因16个;HLA-DRB1抗原13个,等位基因26个;HLA-DQB1抗原5个,等位基因13个。(2)IS组HLA-A$31:01(P=0.0169,RR:2.827),B女37:01(P=0.0066,RR=4.613),DRB1*11:06(P=0.0002,RR=37.981)等位基因频率升高。(3)IS组HIJA-DRBl*11:06-DQB1*03:01单倍型频率升高(P=0.001,RR=38.52)。结论研究显示HLA-B$37:01,DRB1*11:06,单倍型HLA.DRB1*11:06.DQB1*03:01与Is发生呈易感关联,在Is的发生中HLA基因具有遗传作用。
陈维冯慧宇徐明明贾秀萍蔡梁凌肖露露刘卫彬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
肾移植供、受者KIR基因和KIR配体相关基因的错配对移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肾移植供、受者间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KIR配体HL良C基因和KIR配体HLA-Bw4180相关基因的实际错配概率及其对受者急性排斥反应(AR)的影响。方法对322例肾移植受者以及相应的196例尸体肾移植供者的KIR基因、KIR配体HLA-C基因、KIR配体HLA-Bw4180相关基因的错配概率进行分析,同时研究KIR配体HLA-Bw4180相关基因错配与AR发生率及AR逆转率的关系。结果322例受者与相应供者间KIR-L基因平均错配概率为4.73%,KIR-S基因平均错配概率为9.10%,KIR配体HLA-C基因平均错配概率为1.95%。322例受者中,与相应供者KIR配体HLA-Bw4180相关基因发生错配的有245例(76.09%),无错配的有77例(23.91%)。245例KIR配体HLA-Bw4180相关基因错配组的AR发生率为8.16%,77例无错配组的AR发生率7.79%(P〉0.05);错配组AR逆转率为95.0%,无错配组AR逆转率为66.7%(P〉0.05)。结论肾移植供、受者间KIR配体HLA-Bw4180相关基因错配概率较高,其错配对AR逆转的影响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来验证。
于立新周敏捷罗敏
关键词:肾移植基因移植物排斥
重视肾移植后监测,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被引量:1
2010年
于立新
关键词:移植肾失功长期存活率移植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免疫抑制药物BK病毒感染
小鼠肝移植后早期体内变化的基因芯片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年
肝移植对多种终末期肝脏疾病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移植后小鼠受体肝脏发生变化的生物学过程,为早期的移植变化提供生物信息学基础.一、材料与方法材料生物信息学数据来源于NCBI的基因表达数据库,序列为GSE89340,基于平台GPL4134,种属为小鼠[1].肝移植以BR雄性小鼠为供体,D2雄性小鼠为受体,采用袖带技术进行原位肝移植,完成6只肝移植小鼠(小鼠来自日本静冈动物实验中心,动物饲养实验操作均符合动物伦理原则,许可号:2002-003),3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取移植后5 d[1]标本提取RNA进行芯片分析.
王丹马延龄刘小龙陈昊
关键词:基因芯片移植后鼠肝原位肝移植雄性小鼠
ABO血型基因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ABO血型基因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引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87例肾移植受者及其对应的48例供者ABO(A1、A2、B、O1、O2)血型基因,分析供受者ABO血型基因相合组与错配组受者AR发生、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PCR-SSP测定ABO血型基因推定的表型和血清学方法测定ABO血型表型完全相符.供受者ABO血型基因相合组受者50例,发生AR 6例,经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后临床逆转.ABO血型基因错配组受者37例,发生AR 11例,经MP冲击治疗后,临床逆转10例,周期性反复发生AR 1例.错配组与相合组受者A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与12.0%,P〈0.05).错配组1例A2O1血型基因受者接受A1O1血型基因供肾后,受者血清检测发现抗A1抗体,抗体效价IgG 1:64,IgM 1:16,移植术后3~10个月周期性反复发生AR,且周期逐渐变短,激素疗效逐渐降低,术后1年SCr达441μmol/L.结论 检测供受者HLA时同步检测ABO血型基因具有很强的可行性.A2血型基因受者适宜选择O型供肾.供受者ABO血型基因错配是介导肾移植术后AR的危险因素,检测供受者ABO血型基因,降低ABO血型基因错配率对预防AR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于立新林友成邓文锋王亦斌叶俊生苗芸肖露露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LA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遗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技术(PCR-SBT)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2008年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12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HM-A、B、DRB1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表达HLA-A位点16个等位基因.HLA-B位点32个等位基因.HLM—DRB1位点25个等位基因。患者组HLA-A*1102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LA-A*1102与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RR=0.06,P=0.019)。结论HLA-A*1102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易感负相关,提示HLA等位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遗传免疫关联,对该病具有临床预测意义。
陈维罗敏冯慧宇吴红玲张成肖露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
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致敏受者的处理措施及预后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致敏受者的处理措施及预后观察。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为41例术前PRA阳性受者施行了肾移植,术前预先服用免疫抑制剂或采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行免疫诱导,行血浆置换、免疫吸附、静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并要求供者HLA抗原避开受者所有预存的抗HLA抗体,淋巴毒交叉试验(CDC)阴性。术后采用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强化免疫诱导,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移植肾功能正常后静脉使用米卡芬净,口服更昔洛韦及复方磺胺甲啄唑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结果41例PRA阳性致敏受者中,术前HLAI类抗体阳性者13例,HLAⅡ类抗体阳性者15例,13例同时存在HLAI类和Ⅱ类抗体阳性,且PRA≥50%。15例术后1周内血肌酐降至正常。术后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及加速性排斥反应,有1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为34.1%(14/41)。其中12例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经环磷酰胺或ATG治疗3~5d后排斥反应逆转。1例术后4个月因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为97.6%(40/41)。结论PRA阳性致敏受者肾移植时必须要求供者HLA抗原避开受者所有预存的抗HLA抗体,且CDC配型阴性,结合脱敏治疗、免疫诱导治疗及术后应用强效免疫抑制剂等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提高术后人、肾存活率。
王显林于立新罗敏苗芸肖露露
关键词:群体反应性抗体免疫诱导
等候肾移植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变化及HLA致敏途径对其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等候肾移植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率的变化及HLA致敏途径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来自51个。肾移植中心的8926例等候肾移植者10555例次血液样本PRA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1991~1998年组采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试验技术检测PRA;1999-2010年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PRA。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输血、妊娠和移植对PRA阳性率的影响。结果8926例中PRA阳性者为1324例(14.83%),其中1991-1998年的PRA平均阳性率为18.17%(513/2823),1999-2010年的结果为13.29%(811/6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24例PRA阳性者中,PRA为1%~30%者占71.83%;PRA〉~30%者占28.17%。既往有血液成分输血史者的PRA阳性率为31.77%,无输血史者的PRA阳性率为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中,有妊娠史者的PRA阳性率为24.64%;无妊娠史者的PRA阳性率为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次移植者的PRA阳性率为13.35%,既往有肾移植经历的受者的PRA阳性率为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1)。结论近20年大多数PRA阳性者其PRA〈30%。输血和肾移植史是导致PRA阳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妊娠史是PRA阳性的关联因素。
肖露露于立新郑克立
关键词:肾移植群体反应性HLA抗原
腹腔器官移植供受者ABO血型基因型及其随机错配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器官移植供、受者的ABO血型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析移植供、受者在ABO血清型相同的基础上的基因型随机错配情况。方法肾移植受者89例、肝移植受者22例为受者组,同期86名无关随机供者为供者组。两组均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ABO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specific prime 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SP)技术测定ABO血型基因型。所用引物可识别6个ABO血型基因(O1、O2、A1、A2、B1和B3)和21个ABO血型复等位基因。计算ABO血型基因频率,并在ABO血清学分型相同的基础上,分析供、受者之间ABO基因型的错配率。结果供者组和受者组均表达出O1、O2、A1、B1、A2共5个ABO血型基因和O1O1、O1O2、O2O2、A1A1、A1O1、A1O2、A2O1、A2O2、A1B1、A2B1、B1O1、B1O2和B1B1共13个ABO血型复等位基因;与其血清学分型一致率为100%。受者组及供者组患者中ABO血型基因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O1(38.7%比43.0%)、O2(25.7%比21.5%)、A1(17.6%比18.0%)、B1(16.0%比16.3%)、A2(1.8%比1.2%),两组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型和B型中的杂合子血型基因型比例均超过85%。在ABO血清学同型的基础上,供、受者ABO基因的平均随机错配率为53.1%,其中供受者O→O的错配率为47.4%,A→A的错配率为66.8%,B→B的错配率为55.1%;AB→AB的错配率为16.7%。结论受者组及供者组患者中ABO血型基因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O1、O2、A1、B1、A2。在ABO血清学分型相同的基础上,供、受者ABO基因随机错配率较高。因此,有必要检测器官移植供、受者ABO血型基因分型,这有利于供受体间进行合理的配对。
罗敏刘小友于立新王亦斌肖露露
关键词:器官移植ABO血型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