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1FZ082) 作品数:10 被引量:29 H指数:4 相关作者: 王政昆 朱万龙 余婷婷 高文荣 张麟 更多>> 相关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光周期和高脂食物对雌性高山姬鼠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研究光周期和高脂食物对小型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将成年雌性高山姬鼠分别驯化于长光照低脂、高脂食物和短光照低脂、高脂食物条件下,7周后测定动物的体重、能量摄入、产热、身体组成、血清瘦素浓度以及体脂含量等参数。结果发现:1)短光照抑制体重增长,降低血清瘦素浓度,增加非颤抖性产热;2)高脂食物使摄入能减少,消化率和体脂含量提高,但未显著影响体重、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和血清瘦素浓度;3)血清瘦素浓度与摄入能不相关,但与体脂重量正相关。结果暗示:短光照下瘦素作用敏感性增加和产热能力增强,可能介导了抵抗高脂食物诱导的肥胖。在野外条件下,高山姬鼠能通过能量代谢和产热的适应性调节避免体重的过度增长,有利于降低捕食风险,增强生存能力。 高文荣 朱万龙 孟丽华 曹能 余婷婷 王政昆关键词:高山姬鼠 光周期 高脂食物 能量平衡 产热 长期强迫运动对大绒鼠体重、能量代谢和血清瘦素的影响 2012年 动物稳定体重的维持需要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运动是影响动物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运动对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的生理学效应,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强迫运动训练(运用小鼠封闭跑台)8周后大绒鼠的体重、代谢率、摄入能、血清瘦素和身体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强迫运动训练8周对大绒鼠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大绒鼠的代谢率和摄入能均显著增加,训练8周后静止代谢率较对照组增加了29.9%,运动最大代谢率较对照组增加了10.7%;强迫运动训练8周组的身体脂肪重量比对照组降低了28.9%,血清瘦素水平比对照组下降了27.4%,对照组的瘦素与体脂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运动组则不具有相关性;运动组的肝重量和消化道重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而体水重量则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在强迫运动训练期间大绒鼠主要通过动员储存的脂肪、增加代谢率和食物摄入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体重及能量平衡。瘦素在长期强迫运动过程中对身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朱万龙 王政昆 杨盛昌 张麟关键词:大绒鼠 血清瘦素 能量代谢 云南4个地区高山姬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云南昆明、中甸、丽江和剑川4个种群(n=43)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了该地区高山姬鼠种群的遗传分化。在1 140 bp Cyt b基因序列中,有50个变异位点(占全变异的4.38%),定义了22个单倍型。在4个种群中,昆明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最高。分子变异分析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0.2%,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9.8%。FST分析表明,除中甸种群和丽江种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种群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22个单倍型在系统发生树中明显聚为两支(A和B),进化网络关系显示昆明种群处于进化分支最末端,推测种群进化方向可能从横断山地区到昆明地区,支持了姬鼠属从北向南扩散的理论。 朱万龙 姜文秀 王政昆关键词:高山姬鼠 细胞色素B 遗传分化 中缅树鼩UCP2 cDNA核心片段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解偶联蛋白2(UCP2)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解偶联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相关研究表明,UCP2可以抑制某些细胞(如免疫细胞等)线粒体活性氧的过量生成。本研究通过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从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肝中获得UCP2基因cDNA核心序列。该片段长745 bp,推测氨基酸序列为248个氨基酸。结构功能分析发现,此段氨基酸序列具有2个线粒体内膜载体蛋白特征结构、5个跨膜α-螺旋结构域、1个嘌呤结合区域(PNBD)以及3个解耦联蛋白质的特征序列。中缅树鼩UCP2氨基酸序列与普氏野马(Equus caballus)、小家鼠(Mus musculus)、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人(Homo sapien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豚鼠(Cavia porcellus)、苏门达腊猩猩(Pongo abelii)、加卡利安鼠(Phodopus sungorus)和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UCP2进行比较,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0%以上。同时,本研究通过MEGA5构建系统树,对UCP2分子进化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余婷婷 张麟 高文荣 黄春梅 杨盛昌 朱万龙 王政昆关键词:中缅树鼩 解偶联蛋白2 分子进化 中缅树鼩头骨及下臼齿几何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0 2013年 共选取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190个中缅树鼩头骨和32颗臼齿(第二、第三下臼齿),运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其头骨侧面、腹面、背面及下颌侧面的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薄片样条分析,同时运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头骨和臼齿进行多维尺度分析,以探讨头骨及臼齿形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头骨侧面在研究多种群头骨形态时更适宜,更有参考价值;经过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形变多集中在鼻骨和臼齿,这可能与中缅树鼩生存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相适应;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中缅树鼩头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同时,对臼齿的分析显示,臼齿形态具有地区差异,这种变化可能与中缅树鼩生活环境的经度和纬度有关。综上,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中缅树鼩的头骨具有形态变异,并且差异仅仅发生在种群水平,这可能反映了其对特定生态环境的形态适应。 朱万龙 贾婷 黄春梅 王政昆关键词:中缅树鼩 头骨 臼齿 云南4个地区高山姬鼠线粒体控制区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对云南4个种群3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905 bp的核苷酸序列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探讨了高山姬鼠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化。在905 bp D-loop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共发现了57个变异位点(全变异的6.30%),共定义了23个单倍型,其中有一个单倍型(Hap1)为横断山3个种群(中甸、丽江和剑川)所共享,其余22个单倍型均为各个种群所特有。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3.7%,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6.3%。FST统计结果表明,除昆明种群和横断山种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它地理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昆明种群与横断山种群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朱万龙 姜文秀 王政昆关键词:高山姬鼠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分化 禁食和重喂食对大绒鼠体重、产热和血清瘦素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动物行为和生理活动的适应性调节是应对食物资源变化的主要策略。为探讨禁食和重喂食对大绒鼠体重、产热和血清瘦素的影响,测定了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的体重、体脂重量、静止代谢率、身体组成、血清瘦素含量以及禁食后重喂食期间的摄食量。结果显示:禁食导致大绒鼠体重、体脂重量和静止代谢率显著下降,重喂食后体重和静止代谢率能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体脂重量却不能恢复。禁食12h后血清瘦素含量快速下降,重喂食后未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此外,大绒鼠在禁食后重喂食期间摄食量没有补偿性增加,血清瘦素含量与体脂重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很可能反映出大绒鼠能调节自身生理状况以适应短期的能量缺乏,主要通过降低体重、血清瘦素含量和代谢活性器官重量以减少能量消耗。禁食后重喂食时大绒鼠没有摄食过量。血清瘦素的下降早于体重和体脂的下降。 高文荣 朱万龙 曹能 孟丽华 王政昆 余婷婷 沐远 郑佳 章迪关键词:大绒鼠 禁食 体重 产热 血清瘦素 大绒鼠(Eothenomy miletus)微卫星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2013年 大绒鼠是横断山区的固有种。利用大绒鼠40个个体设计出12对微卫星引物,其有效等位基因(Na)2~5个,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11to 0.465,0.457to 0.707,0.407 3to 0.674 1.筛选出的12对引物中Emj 2~43和Emj 2~54属于高度多态性座位,其余10对均为中度多态性座位,这些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可用于今后更进一步的种群研究。 朱万龙 刘春燕 张麟 王政昆关键词:微卫星 大绒鼠 种群结构 禁食和重喂食对大绒鼠消化道长度与重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为探讨禁食和重喂食对栖息于横断山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消化道形态的影响,对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消化道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实验分别测定了大绒鼠禁食12 h、24 h、36 h和重喂食12 h、48 h、7 d后的总消化道、胃、小肠、大肠、盲肠的长度及其含内容物重、去内容物重、干重。结果表明:禁食后,总消化道含内容物重、胃含内容物重和胃去内容物重增加,重喂食7 d后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小肠含内容物重在禁食12 h时最大,在重喂食12 h时最小,重喂食48 h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的大肠和盲肠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大绒鼠在食物受到限制、饥饿等胁迫因子作用下,可能通过调节消化道形态来满足部分能量需求,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大绒鼠的消化道在禁食和重喂食中表现出的变化模式,可能与其食物资源时常波动的野外生存环境有关,从一方面反映了该物种在食物胁迫下的生存机制和适应对策。 高文荣 朱万龙 余婷婷 章迪 沐远 郑佳 王政昆关键词:大绒鼠 禁食 消化道 解偶联蛋白-1(UCP1)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7 2012年 UCP1是唯一在褐色脂肪组织(BAT)中表达的解偶联蛋白质。有别于解偶联蛋白家族其他成员的功能,UCP1的主要功能是参与BAT的产热调节和能量代谢来维持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陆续有研究阐明调控UCP1参与BAT产热调节和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逐渐揭示了UCP1在BAT能量代谢过程中涉及的信号通路与转录调控。这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UCP1在BAT能量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为基于褐色脂肪组织的肥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阐述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UCP1在BAT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与转录调控,并讨论了多种基于针对褐色脂肪组织的肥胖治疗手段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高文荣 张麟 余婷婷 朱万龙 王政昆关键词:信号通路 转录调控 肥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