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省长基金([2011]37)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赵元龙傅晓平伍孟银彭进杨宇宁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贵阳学院深圳仙湖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寒武纪
  • 3篇寒武系
  • 3篇宏观藻类
  • 2篇藻类化石
  • 2篇生物群
  • 2篇清虚洞组
  • 2篇化石
  • 2篇宏观藻类化石
  • 2篇埃迪卡拉纪
  • 2篇LU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对比
  • 1篇陡山沱组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牛蹄塘组
  • 1篇剖面
  • 1篇黔东
  • 1篇下寒武统
  • 1篇庙河生物群
  • 1篇凯里生物群

机构

  • 7篇贵州大学
  • 5篇贵阳学院
  • 5篇深圳仙湖植物...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赵元龙
  • 5篇伍孟银
  • 5篇傅晓平
  • 3篇彭进
  • 2篇杨宇宁
  • 1篇潘永金
  • 1篇罗绣春
  • 1篇孙海静
  • 1篇朱伟华
  • 1篇王平丽
  • 1篇杨兴莲
  • 1篇刘兴尧

传媒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枝黄山藻(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 Chen,Lu and Xiao,1994)在凯里生物群中的发现被引量:1
2012年
蓝田植物群处于宏观藻类第一个繁盛期的前期,化石类型丰富,属、种众多,形态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器官分化,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植物群。其中多枝黄山藻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 Chen,Lu&Xiao,1994是最常见的分子之一。凯里生物群中的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与安徽蓝田组的模式标本相比,藻体形态一致,仅有细微差异,即扇形发散角较大,藻丝直径较小。从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至寒武纪第3世(原中寒武世),经历了近5千多万年特别是埃迪卡拉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后,Huangshanophyton fluticulosum不仅安全渡过而且形态结构特征没有发生多少变化,说明该类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遗传上的稳定性、演化上的保守性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伍孟银赵元龙傅晓平
关键词:寒武纪凯里生物群
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Protoryctocephalus Chow(Zhou) in Lu et al.,1974b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三叶虫掘头虫科古掘头虫属Protoryctocephalus Chow(Zhou)in Lu et al.,1974b由周志毅根据贵州丹寨南皋寒武系乌训组的标本命名,至今共有4个种:Protoryctocephalus wuxunensis,P.balangensis,P.elongatus,P.arcticus。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产其中的2个种:P.elongatus及P.arcticus。P.elongatus首现于"清虚洞组"上部,上延至凯里组下部;P.arcticus命名于格陵兰北部Peary Land的Henson Gletscher组中部,位于寒武系第5阶首现分子Oryctocephalus indicus层位之下,为格陵兰北部Peary Land的Henson Gletscher组与凯里组下部及"清虚洞组"上部的地层对比提供了化石依据,有助于寒武系第5阶地层对比。八郎"清虚洞组"P.elongatus及P.arcticus的发现具有演化及国际地层对比意义。
罗绣春赵元龙彭进杨宇宁潘永金
关键词:寒武系地层对比格陵兰
贵州剑河寒武系黔东统杷榔组沉积环境及生物地层再研究——以剑河交榜剖面为例被引量:16
2014年
贵州剑河交榜剖面杷榔组顶底完整,三叶虫序列完整,产出掘头虫类三叶虫5属7种。其中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 Bergeron,1899,Changaspis elongata Lee in Chien,1961,Arthricocephalites jishouensis(Zhou in Zhou et al.),1977,3个种也出现在北美格陵兰的Henson Glatsche组,提供了三叶虫全球对比的重要信息。其中A.chauveaui在交榜剖面杷榔组底部4 m首现,延伸至近顶部278 m。交榜剖面杷榔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信息表明该剖面更适合作杷榔组岩石地层标准剖面,该剖面应是A.chauveaui首现点位定义的都匀阶界线层型剖面。可能是全球寒武系第4阶具有竟争潜力的界线层型剖面。
闫巧洁彭进赵元龙文荣琴孙海静
关键词:寒武系
贵州金沙岩孔寒武纪牛蹄塘组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描述了贵州金沙岩孔镇长岩沟下寒武统(纽芬兰统—寒武系第2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呈碳质薄膜保存的宏观藻类化石,共3属3种:美丽遵义藻Zunyiphyton pereleganus Yang et Zhao,1999,云南中华细丝藻Sinocylindra yunnanensis Chen et Erdtmann,1991,文德带藻(未定种)Vendotaenia sp.。该组合中主要分子是Zunyiphyton pereleganus和Vendotaenia sp.,它们也是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中最主要的分子。而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的另一特征分子贵州约克那斯藻Yuknessis guizhouensis及底栖固着型藻束状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omet在金沙岩孔牛蹄塘组宏观藻类化石组合中未见,说明产于浅水台地的牛蹄塘生物群宏观藻类组合既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傅晓平伍孟银赵元龙刘兴尧王平丽杨兴莲
关键词:宏观藻类牛蹄塘组下寒武统
黔东北江口陡山沱组庙河生物群中的革辛娜藻Gesinella Steiner et al.,1992被引量:2
2012年
贵州江口埃迪卡拉纪的江口庙河生物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早期后生生物群,不仅含有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还发现了可靠的、重要的动物化石。宏观藻类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整,类型多样,提供了早期后生植物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研究的江口庙河生物群中的大量碳质压模保存的湖南革辛娜藻Gesinella hunanensis,与产于湖南留茶坡组的模式标本相比,整体形态特征虽然一致,两者却存在一些差异,如江口的Gesinella hunanensis叶状体表面较光滑,碳膜厚度从基部向上逐渐变薄,边缘较中部厚,未见乳状突起及侧枝,但可见明显的碳膜压叠现象;叶状体周期性生长明显,一个生长周期形成的叶状体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宽度从几个毫米至几十毫米,变化较大;固着结构分为须根状和盘状两种形态,固着器与叶状体之间为加厚的固着蒂,固着蒂之上的叶状体边缘呈波状。与带状棒形藻Baculiphyca taeniata明显不同,尽管整体均呈棒状,但度量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具独特的周期性生长方式,碳膜中部薄且时有叠压现象、而端部和边缘厚的特征显示其叶状体可能是中空的囊状,与Baculiphyca taeniata的叶状体碳膜极厚乃至保存为块状的特征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Gesinella hunanensis的形态趋于多样性,证实了Gesinella hunanensis与Baculiphyca taeniata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宏观藻类。
伍孟银赵元龙彭进傅晓平
关键词:宏观藻类庙河生物群陡山沱组埃迪卡拉纪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都匀阶“清虚洞组”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被引量:17
2012年
文中首次报导贵州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或乌训组)宏观藻类,计2属2种:环圈螺旋抚仙藻Fuxianospira gyrata Chen and Zhou,1997和云南中华细丝藻Sinocylindra yunnanensis Chen and Erdtmann,1991,它们是澄江生物群最常见的两类宏观藻类具有澄江生物群宏观藻类的组合特征。"清虚洞组"位于黔东统上部,介于杷榔组和凯里组之间,该组宏观藻类的发现,为寒武纪宏观藻类演化链的完整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傅晓平伍孟银赵元龙朱伟华杨宇宁
关键词:宏观藻类清虚洞组寒武系
贵州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裂散长索藻Longifuniculum dissolutum的分布及其形态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地球生命演化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时期,贵州地区众多后生生物化石群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宏观藻类,这些宏观藻类不仅在早期植物演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探索动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方面也能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文中将分布于贵州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寒武系牛蹄塘组及凯里组的裂散长索藻Longifuniculum dissolutum化石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纵向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自陡山沱组至凯里组沉积期,裂散长索藻的形态变化趋势是藻体逐渐变短变宽,藻丝逐渐变细。这种变化趋势有可能反映L.dissolutum与生态环境变化相适应,也正由于L.dissolutum自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其能够顺利跨过新元古代—寒武纪的重大转折期。从而证实,裂散长索藻L.dissolutum是一类环境适应较强、遗传相对较稳定的一类宏观藻类。
伍孟银赵元龙傅晓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