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011023-2)

作品数:96 被引量:273H指数:9
相关作者:樊文欣赵俊生张涛曹存存史永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北大学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机械工程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1篇连杆衬套
  • 58篇旋压
  • 46篇强力旋压
  • 17篇筒形件
  • 16篇神经网
  • 16篇神经网络
  • 16篇锡青铜
  • 12篇正交
  • 12篇正交试验
  • 10篇网络
  • 10篇BP神经
  • 10篇BP神经网
  • 10篇BP神经网络
  • 10篇尺寸
  • 8篇力学性能
  • 8篇工艺参
  • 8篇参数优化
  • 8篇力学性
  • 7篇单因素
  • 7篇单因素试验

机构

  • 94篇中北大学
  • 2篇中国航天科工...
  • 2篇北方自动控制...
  • 1篇中国北方车辆...
  • 1篇中国北方发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兵器工业...

作者

  • 80篇樊文欣
  • 16篇赵俊生
  • 13篇张涛
  • 11篇曹存存
  • 9篇史永鹏
  • 8篇杨华龙
  • 8篇陈东宝
  • 7篇原霞
  • 7篇佘勇
  • 7篇吕伟
  • 6篇朱芹
  • 5篇冯再新
  • 4篇王志伟
  • 4篇张保成
  • 3篇胥超
  • 3篇冯志刚
  • 3篇叶文波
  • 3篇杨坤鹏
  • 3篇贺胜
  • 3篇李众

传媒

  • 26篇锻压技术
  • 16篇塑性工程学报
  • 13篇特种铸造及有...
  • 11篇热加工工艺
  • 7篇铸造技术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润滑与密封
  • 3篇工具技术
  • 2篇Journa...
  • 1篇河北农机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机械传动
  • 1篇轴承
  • 1篇机械设计与研...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表面技术
  • 1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Transa...

年份

  • 9篇2020
  • 11篇2019
  • 18篇2018
  • 28篇2017
  • 14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单因素试验的连杆衬套磨损量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摆动摩擦副摩擦磨损模拟试验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进行不同运行工况(载荷、主轴转速和配合间隙)下连杆衬套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对连杆衬套磨损量进行测量,通过磨损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连杆衬套的磨损量随载荷增大而增大,随主轴转速增大而增大,随配合间隙的增大而减少。
樊文欣张涛佘文韬冯再新杨刚
关键词:连杆衬套单因素试验磨损量
发动机连杆衬套毛坯温挤压工艺研究及模具设计被引量:5
2016年
以锡青铜连杆衬套毛坯为研究对象,依据连杆衬套毛坯温挤压成形原理和加工成形的特点,选择了反挤压作为温挤压成形方式,理论分析计算了预热后毛坯和挤压完成后筒形件的尺寸,为温挤压模具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连杆衬套毛坯温挤压成形难点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了一套合理的连杆衬套温挤压成形方案。重点对发动机连杆衬套毛坯的温挤压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合理的控制毛坯预热温度、模具预热温度、温挤压润滑等条件能够加工出性能优越的成形工件。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带有保温控制系统、自动顶料装置的双层组合预应力挤压模具。
杨华龙樊文欣曹存存叶文波
关键词:连杆衬套毛坯发动机锡青铜
工艺参数对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揭示工艺参数对连杆衬套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优化的工艺参数,以减薄率、热处理温度、进给比为影响因数,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强力旋压连杆衬套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其对抗拉强度、布氏硬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规律;并对正交试验结果做极差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目标函数影响的显著性次序及影响趋势图。再通过综合平衡法,得出了优化的连杆衬套工艺参数。
佘勇樊文欣曹存存杨坤鹏
关键词:强力旋压连杆衬套正交试验工艺参数
连杆铜衬套尺寸精度的强力旋压参数优化被引量:9
2017年
强力旋压工艺参数的选择对于成形产品的尺寸精度具有直接影响。以强力旋压的连杆铜衬套为研究对象,选择减薄率、旋轮工作角、旋轮圆角半径和进给比作为优化性试验因素,以旋压后连杆衬套筒形件的壁厚差和扩径量作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田口算法对强力旋压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减薄率为30%、旋轮工作角为15°、旋轮圆角半径为10 mm、进给比为0.5 mm/r的优化参数组合。
李众樊文欣冯再新张涛
关键词:强力旋压连杆衬套尺寸精度
无错距强力旋压连杆衬套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发动机的锡青铜连杆衬套为研究对象,运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连杆衬套毛坯的无错距强力旋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重点分析了在旋压过程中的金属流动速度规律、旋轮的受力以及毛坯的等效应力应变的分布情况。得出了旋压过程中毛坯径向和切向流动速度、大小和方向相似,与毛坯壁厚中心点的流动速度始终相反的正弦分布规律,旋轮所受径向和切向力分布相似且轴向受力最小,旋压过程中等效—应力应变主要分布在旋轮与毛坯的接触区域,远离接触区域的等效—应变较小,毛坯内部存在残余应力等。
樊文欣杨华龙胡新超曹存存
关键词:DEFORM-3D连杆衬套强力旋压数值模拟
工艺参数对筒形件错距正旋成形尺寸精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测量旋压件轴向不同位置处的内、外径值,获得了旋压件内径扩径量、外径偏差、壁厚偏差沿轴向的分布规律,并由此得到了工艺参数对旋压件尺寸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筒形件错距正旋成形过程中,进给比对旋压件内径扩径量的影响最大,减薄率次之,随着进给比和减薄率的增大,最大内径扩径量减小,较小的径向错距有利于减小最大内径扩径量;工艺参数对旋压件外径偏差和壁厚偏差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随着减薄率和径向错距的增加,外径偏差和壁厚偏差均增大,旋压件底部和口部位置处的外径偏差和壁厚偏差随进给比的增大而增大,旋压件中部的外径偏差随进给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吕伟樊文欣陈东宝桑满仙
关键词:旋压筒形件尺寸精度减薄率
基于Simufact锡青铜连杆衬套错距旋压灰色关联度优化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正交试验法,在Simufact仿真软件中进行了锡青铜连杆衬套错距旋压试验,以旋压成形后连杆衬套的内径公差及外表面圆度误差为评价指标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灰色关联系数及灰色关联度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得到优化的错距旋压的参数组合以及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连杆衬套尺寸精度的参数主次顺序为:进给比>首轮压下比>轴向错距,采用优化后的错距旋压参数可明显提高连杆衬套的成形质量。
杨锋樊文欣汤传尧王瑞瑞郭芳
关键词:错距旋压连杆衬套尺寸精度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强力旋压成形本构关系模型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TLS-W50000A微机控制弹簧试验机,对不同壁厚减薄率下的锡青铜QSn7-0.2强力旋压件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下的单向准静态拉伸试验。基于获得的试验数据,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不同壁厚减薄率下的常温本构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本构关系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壁厚减薄率下锡青铜QSn7-0.2在拉伸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强力旋压工艺本构关系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李涛樊文欣赵俊生梁玉秀王连宏
关键词:强力旋压本构模型BP神经网络
Optimization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f Power Spinning for Bushing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Algorithms被引量:3
2019年
A neural network model of key process parameters and forming quality is developed based on training samples which are obtained from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and th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is conducted using the genetic algorithm (G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a surface model of the neural network can describe the nonlinear implici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power spinning process:the wall margin and amount of expans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spinning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can be accelerated using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developed based on the BP neural network and the genetic algorithm used for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f power spinning formation. It is undoubtedly beneficial toward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Junsheng ZhaoYuantong GuZhigang Feng
关键词:SPINNINGBPNEURALGENETIC
CuSn8P锡青铜筒形件冷热旋压有限元模拟研究
2020年
基于Simufact有限元软件,建立了CuSn8P锡青铜筒形件冷、热旋压三维弹塑性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其可靠性,并对大塑性变形区旋压力变化及应力应变分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径向旋压力是旋压成形的第一驱动力,轴向旋压力次之,切向旋压力最小;等效应力极大值始终出现在三旋轮作用区,而等效塑性应变极大值出现在已旋区且在轴向上始终呈现两端向中间增大的等效变形带。在保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热旋成形中三向旋压力和等效应力小于冷旋,等效塑性应变则大于冷旋压。
高帅赵俊生张国栋李春建曹志娟薛双桥
关键词:旋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