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104)

作品数:23 被引量:162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增艳黄丽丽康振生辛志勇郭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小麦
  • 10篇基因
  • 7篇克隆
  • 6篇锈菌
  • 6篇条锈菌
  • 6篇抗病
  • 4篇白粉
  • 3篇序列标签
  • 3篇中间偃麦草
  • 3篇偃麦草
  • 3篇抗病性
  • 3篇白粉病
  • 2篇电子克隆
  • 2篇葡聚糖酶
  • 2篇亲和
  • 2篇转录
  • 2篇转录因子
  • 2篇酶基因
  • 2篇霉病
  • 2篇抗病基因

机构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11篇张增艳
  • 6篇康振生
  • 6篇黄丽丽
  • 5篇郭军
  • 4篇辛志勇
  • 3篇廖勇
  • 3篇贾继增
  • 3篇李宁
  • 3篇马金彪
  • 2篇杜丽璞
  • 2篇姚乌兰
  • 2篇黄占景
  • 2篇屈志鹏
  • 2篇徐惠君
  • 2篇赵继荣
  • 2篇刘艳
  • 2篇周荣华
  • 2篇黄茜
  • 2篇王艳飞
  • 2篇姚琴

传媒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作物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江苏省遗传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RACE方法克隆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全长cDNA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小麦抗条锈菌的分子机制,在受条锈菌侵染的非亲和组合小麦叶片中克隆一个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方法】采用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在感染小麦条锈菌的小麦(水源11)叶片中进行-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的扩增。【结果】得到了一个1338 bp-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Genbank上注册号为DQ090946,测序结果和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gi3757681和gi6782375的同源性分别为94.3%和92.1%。该全长cDNA具有完整的编码框,编码334个氨基酸,Genbank上注册号为AAY96422,与-β1,3-葡聚糖酶CAA77085和AAA32958的同源性分别为95.8%和86.7%。【结论】初步推断此全长cDNA是小麦中编码-β1,3-葡聚糖酶的一个新基因。
崔素萍刘博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Β-1,3-葡聚糖酶基因分子克隆全长CDNARACE
小麦重组自交系成株抗条锈性QTL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小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小麦重组自交系内乡188/偃展1号为材料,在连续两年田间充分发病的情况下,分别用病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AUDPC)和反应型(Infection Type,IT)2种病情指标,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分析成株抗条锈性的加性QTL、上位性互作及其分别与环境的互作效应(QTL×environment interaction,QE)。【结果】两年共检测到9个加性抗性QTL,其中使用AUDPC和IT共检测到2个相同的QTL;9个QTL中,5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还检测到7对上位性互作的QTL,其中2对具有环境互作效应。采用AUDPC数据,检测到的QTL能够解释表型的62.05%,其中主要为加性效应(44.32%)和上位性互作效应(17.73%),环境互作很小(0.42%)。采用IT数据,总共检测到的QTL解释了表型变异的37.53%,其中加性效应和上位性互作效应分别解释了23.94%和10.51%,与环境互作解释了3.08%。【结论】内乡188的抗条锈性是由多个位点控制的,在感病亲本偃展1号中也存在抗性QTL;位于3B和6D染色体上的QTL为2个新的成株期抗性条锈位点;非抗性位点间存在上位性互作效应。
姚琴宋彦霞周荣华傅体华贾继增
关键词:小麦
小麦SGT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研究SGT1基因在不同小麦抗病反应中的表达特性,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小麦cDNA中分离出包含SGT1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编码具有377个氨基酸的蛋白,具有已知SGT1蛋白典型的5个功能域,即TPR区、VR1区、CS区、VR2区和SGS区。小麦SGT1蛋白与大麦SGT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7%的相似性。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SGT1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有3个拷贝。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矮病毒、白粉病菌、纹枯病菌和赤霉病菌侵染小麦均可诱导小麦SGT1基因转录水平上调,说明SGT1可能参与了小麦不同抗病反应。
王凯张增艳黄璜辛志勇
关键词:小麦克隆抗病反应信号途径
中间偃麦草SGT1基因的克隆及其抗病功能的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为了探索中间偃麦草SGT1基因在小麦抗病反应中的应用潜力,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出中间偃麦草SGT1基因,命名为TiSGT1。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SGT1蛋白典型的功能域结构,与大麦SGT1序列高度同源。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TiSGT1的高效组成型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法将该载体转化到小麦品种扬麦12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植株PCR、Southern杂交与RT-PCR分析表明,TiSGT1基因可在T0、T1和T2代转基因小麦中遗传和表达。黄矮病、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GT1的超量表达可以提高小麦对黄矮病、白粉病的抗性,TiSGT1可以作为小麦广谱抗病性改良的潜在基因资源。
王凯杜丽璞张增艳廖勇徐惠君姚乌兰杨昆邵艳军辛志勇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白粉病基因克隆小麦抗病性鉴定
小麦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TaPrx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
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后植物体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增加,对细胞造成毒害,如 DNA 损伤,蛋白变性及脂类过氧化等,且与植物过敏性坏死反应有关。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较完善的...
张海燕李国田王晓杰段迎辉徐亮胜郭军黄丽丽康振生
文献传递
作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控制植物病害的关键,取决于对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的了解。将抗病基因、信号传导/调控基因、抗菌蛋白基因等导入拟改良的作物、选育抗病新品系,是当前作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策略。本文介绍利用植物抗病反应中系列重要基因进行作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作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刘宝业张增艳梁国鲁
关键词:抗病基因转录因子病程相关蛋白
小麦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各种病害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与应用推进了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发展。抗病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方法有机结合,是培育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植物抗病反应网络上不同基因的作用方式与利用情况等角度,如抗病基因、防卫基因、信号传导基因、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和病毒依赖性修饰基因等方面,介绍了小麦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廖勇任正隆张增艳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抗菌蛋白基因工程
从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AC文库中筛选Hv-S/TPK基因被引量:2
2008年
本实验室已经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到一个白粉菌诱导后上调表达的抗病相关基因Hv-S/TPK,并获得了它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Hv-S/TPK的特异引物筛选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some,TAC)文库,获得了阳性TAC单克隆,并进一步获得了含有Hv-S/TPKcDNA序列的5160bp(GenBank Accession No.EU153366)的亚克隆。对亚克隆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v-S/TPK基因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4个外显子序列与簇毛麦上已得到的Hv-S/TPK的cDNA序列100%同源。对起始密码子上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调控序列中,含有W-Box、OCS-element等与抗病相关的元件。以TAC克隆为探针与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结果表明含有Hv-S/TPK基因的TAC克隆来自于簇毛麦。
孙玉磊曹爱忠杨学明王晓云陈佩度
关键词:小麦-簇毛麦易位系荧光原位杂交
用滚环扩增与大引物PCR法高效构建定点突变序列被引量:8
2009年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高效定点诱变方法。第一轮PCR反应中,上游引物和突变引物先以1∶10的比例进行不对称PCR,提高大引物突变比例。第二轮PCR反应以滚环扩增产生的单链DNA作为大引物PCR反应的模板,不需要优化PCR反应的条件,通过一般的反应条件就可得到大量PCR产物,并且诱变的成功率可达100%。
赵松子沈向群
关键词:滚环扩增定点突变PCR
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互作的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小麦受条锈菌诱导后的基因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揭示寄主与病原菌非亲和互作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水源11和条锈菌CY23号小种组成的非亲和组合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随机挑取克隆测序,对其中获得的507条高质量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原始文库的滴度为1.2×106pfu·ml-1,扩增文库滴度2×109pfu·ml-1,重组率97%,插入片段大小为0.4~3kb。对获得的237个非重复序列进行BLAST分析,已知功能基因大部分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修饰及加工、转运、信号转导、防卫反应等相关。【结论】该cDNA文库质量较高,信息丰富,获得的已知功能基因中能量和代谢相关约占40%,抗病与防御相关约占17.1%,这些信息有利于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机制,为进一步克隆小麦与条锈菌互作中的相关重要基因及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王艳飞屈志鹏张永红马金彪郭军韩青梅黄丽丽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CDNA文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