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QW200604)
作品数:
1
被引量:2
H指数:1
相关作者:
陈才训
更多>>
相关机构:
黑龙江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文学
主题
1篇
争议性
1篇
审美接受
1篇
红楼
1篇
红楼梦
1篇
多元性
1篇
笔法
1篇
《红楼梦》
1篇
春秋
1篇
春秋笔法
机构
1篇
黑龙江大学
作者
1篇
陈才训
传媒
1篇
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1篇
2008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春秋笔法”与《红楼梦》审美接受
被引量:2
2008年
措词用语以简约、隐晦为尚的"春秋笔法",赋予文本以巨大的阐释空间,其"微言大义"的话语解读模式及其意义建构方式,为文本阐释打开了一条通向无穷生命力的门径。《红楼梦》之所以能焕发出持久不息的艺术魅力,就与它对"春秋笔法"的娴熟运用密切相关,是"春秋笔法"造就了《红楼梦》文本的开放性。正因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为读者的审美创造提供了自由,所以这便导致了《红楼梦》接受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和某些人物性格解读的争议性。至于红学史上索隐派的长盛不衰,也与深婉隐曲的"春秋笔法"不无关系。
陈才训
关键词:
春秋笔法
多元性
争议性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