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317)

作品数:13 被引量:97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文滨张淑珍徐鹏飞王金生陈晨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淮海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农科院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大豆
  • 7篇疫霉
  • 7篇疫霉根腐病
  • 7篇根腐
  • 7篇根腐病
  • 7篇大豆疫霉
  • 7篇大豆疫霉根腐...
  • 6篇不定芽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型
  • 4篇根腐病菌
  • 4篇病菌
  • 4篇大豆疫霉根腐...
  • 3篇同基因
  • 3篇不同基因型
  • 2篇毒素
  • 2篇芽诱导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抗生素

机构

  • 15篇东北农业大学
  • 8篇淮海工学院
  • 8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天津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12篇张淑珍
  • 12篇李文滨
  • 9篇徐鹏飞
  • 8篇陈晨
  • 8篇王金生
  • 8篇王萍
  • 7篇吴俊江
  • 7篇于安亮
  • 6篇陈维元
  • 6篇靳立梅
  • 4篇常汝镇
  • 4篇邱丽娟
  • 3篇李宁辉
  • 2篇季静
  • 2篇王罡
  • 2篇张大勇
  • 2篇李岑
  • 1篇王继安
  • 1篇许修宏
  • 1篇南海洋

传媒

  • 6篇大豆科学
  • 4篇作物杂志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Journa...
  • 1篇2009中国...
  • 1篇江苏省遗传学...
  • 1篇全国植物分子...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疫霉根腐病子叶接种法抗病性鉴定被引量:4
2009年
用子叶接种法鉴定了来自黑龙江、内蒙古、湖北、以及四川的65个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情况。其中抗病品种11个,中间类型5个,感病品种49个。其鉴定结果与下胚轴接种法比较相同的有51个品种。经过DPS v7.05分析下胚轴接种法与子叶接种法之间的相关呈极显著,经r×c独立性测验得到χ2=1.46<χ0.05,22=5.99,2种方法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子叶接种法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同样准确可行。此外还可以解决遗传分析上需要保存感病植株后代的问题,为遗传分析时鉴定疫霉根腐病抗感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于安亮徐鹏飞陈晨王金生吴俊江李宁辉李文滨马凤鸣邱丽娟常汝镇陈维元张淑珍
关键词:抗病性鉴定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不同基因型胚尖不定芽的诱导及对NaCl胁迫的反应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与饲料作物,由于组织培养再生困难,可重复性差,转化频率在基因型之间差异较大等原因大豆被公认为是难转化的植物之一。建立良好的转基因受体系统,对应用
王萍张忻爽张淑珍李文滨
关键词:不定芽大豆基因型不同基因型
文献传递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对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分离到的大豆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对292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153份、其它大豆栽培品种139份)和236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栽培大豆资源抗病80份,占27.4%,中间类型93份,占31.8%,感病119份,占40.8%。153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49份,占农家品种的32.0%,表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野生大豆资源中抗病的有49份,占20.8%;中间类型55份,占23.3%;感病132份,占55.9%。鉴定的这些高抗资源可为我国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奠定基础。
徐鹏飞吴俊江范素杰陈晨李宁辉王金生李文滨张淑珍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
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3
2009年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茎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相反。抗感野生大豆叶中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幅度均较小。
张淑珍靳立梅徐鹏飞陈维元吴俊江李文滨邱丽娟常汝镇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活性变化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性评价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离体叶柄接种法鉴定了200份栽培大豆高世代品系对大豆菌核病菌株Jia30和Jian29的抗感反应。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参鉴材料中没有发现免疫类型,但各品系间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供试200个品系中既表现抗Jia30菌株又表现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供试材料的2%;抗Jia30菌株的材料占3%;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5%,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这些抗性材料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并为大豆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菌核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王金生于安亮徐鹏飞王君陈晨李宁辉李文滨王继安张淑珍
关键词:大豆菌核病抗性鉴定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对抗感不同大豆品种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毒素是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而毒素对大豆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还未见报道,用不同浓度的毒素处理抗感不同大豆品种的叶片,为揭示毒素在细胞水平的致病机理及寄主抗毒素的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较高浓度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稀释50倍,浓度为0.1794mg·mL-1)处理抗感不同大豆品种的离体叶片后,不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都遭到了明显的破坏。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浓度为0.0897mg·mL-1)处理抗感品种离体叶片后,抗病品种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叶绿体嵴变形,基粒片层已经基本消失,叶绿体膜已经解体,线粒体空泡化严重。说明只有在适宜浓度毒素处理下,才能在细胞超微结构上区分出抗感品种在抗性上的差异。
张淑珍徐鹏飞吴俊江李文滨陈维元于安亮王金生陈晨靳立梅李岑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毒素超微结构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力类型及15号小种的首次报道被引量:9
2008年
对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佳木斯、黑河、鸡西、双鸭山、宾县、双城、阿城、巴彦、宁安、海伦、绥化、宝清、延寿采集的具有典型病症的262份病株,用病组织法共分离出60个菌株,鉴定出1号、3号、15号、17号4个生理小种,病原菌可以划分为16个毒性类型,其中有12种毒力型为中间类型,表明分离到病原菌菌株具有十分复杂的毒性类型。60%的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证明1号小种为黑龙江省的流行优势生理小种,15号生理小种在中国首次被报道。
张淑珍吴俊江徐鹏飞李文滨左豫虎邱丽娟常汝镇陈晨王金生于安亮靳立梅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
大豆茎尖不定芽的诱导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传统育种方法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培育作物的新品种是现代育种方法之一。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利用基于良好的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本文以大豆合丰35、黑
王萍王栋庄丽霞张淑珍
关键词:不定芽卡那霉素出芽率头孢霉素抗生素
文献传递
大豆不同基因型胚尖不定芽的诱导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被引量:15
2010年
以大豆胚尖为外植体,在MS+3.0mg/L6BA上培养诱导8个基因型产生不定芽,筛选适合于胚尖再生系统的大豆基因型。同时,测定吉林40在诱导胚尖不定芽时对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8个大豆基因型中,2个基因型的不定芽诱导率大于90%,综合考虑不定芽诱导率和芽数两个性状,吉林40和黑农37适合于大豆胚尖不定芽再生系统。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或头孢霉素时,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胚尖不定芽诱导率急剧下降。经方差分析,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大豆胚尖不定芽诱导率和芽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基内加入200mg/L卡那霉素或300mg/L头孢霉素时,胚尖不定芽诱导率和芽数显著地低于对照。在胚尖再生系统遗传转化中,建议以200mg/L卡那霉素作为抗性筛选浓度,使用头孢霉素作为脱菌剂时,浓度低于300mg/L不会降低大豆胚尖不定芽的诱导率和芽数。
王萍张淑珍李文滨王罡季静
关键词:MAX不定芽基因型抗生素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of Soybean During Infection by Phytophthora sojae被引量:1
2012年
To elucidate the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in soybeans during infection by Phytophthora sojae,a cDNA library for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was constructed with cDNAs from soybean cultivar Suinong 10 treated with sterile distilled water as the driver and cDNAs from Suinong 10 inoculated with P.sojae as the tester.A total of 2 067 recombinant colonies from the SSH library were randomly picked,amplified,and sequenced.After discarding 312 poor quality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1 755 high quality ESTs were assembled and edited to 1 384 tentatively unique genes (TUG),in which,586 showed significant homology to known sequences,and 798 had low homology or no match with the known sequences.A cDNA microarray containing 307 singletons from the 586 TUGs and 222 singletons from the 798 TUGs was developed to characteriz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s in the SSH library,and eight cDNAs were identified to be up-regulated after microarray analysis and then confirmed by real-time PCR.They were homologous to the protein 10,and were also related to some proteins in disease resistance response,such as pathogen-related protein,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isoflavone reductase,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31,major allergen Pru ar 1,and 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2.Most of the up-regulated cDNAs encode enzymes of phytoalexin biosynthesis and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 involved in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Here,we fist reported the Pru ar 1 in soybeans.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have contributed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ybean resistance to P.soja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XU Peng-feiWU Jun-jiangAllen XueLI Wen-binCHEN Wei-yuanWEI LaiLV Hui-yingLIN Shi-fengFAN Su-jieLI Ning-huiWANG XinJIANG Liang-yuZHANG Shu-zhen
关键词:SOYBEA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