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岭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WLCB0085)

作品数:6 被引量:78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云生柯颖杰王文龙王会玲林华志更多>>
相关机构:台州市中心医院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岭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液
  • 5篇血液透析
  • 5篇透析患者
  • 5篇维持性
  • 5篇维持性血液
  • 5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血液透析患者
  • 4篇营养不良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炎症
  • 3篇营养
  • 3篇营养状况
  • 2篇肾透析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感染
  • 1篇炎性反应
  • 1篇炎性反应状态
  • 1篇饮食
  • 1篇饮食指导
  • 1篇营养状况评估

机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四五...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篇柳茂森
  • 1篇吴光华
  • 1篇程勇军
  • 1篇林华志
  • 1篇王会玲
  • 1篇王文龙
  • 1篇柯颖杰
  • 1篇李云生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两种类型营养不良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在两种类型的营养不良,即Ⅰ型营养不良和Ⅱ型营养不良。前者由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引起,后者的发生与炎症有关。既然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因不同,那么两种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是否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常用营养评价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人体测量学指标,转铁蛋白、胆固醇、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改良主观整体评估(MQSGA)等主观营养评价指标〕能否既可评价Ⅰ型营养不良,又可评价Ⅱ型营养不良。方法以2009年7月—2009年10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MIS>0分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把透析前超敏CRP(hs-CRP)≥5 mg/L作为微炎症状态的诊断标准。把MIS>0分但hs-CRP<5 mg/L的MHD患者分入Ⅰ型营养不良组,把MIS>0分且hs-CRP≥5 mg/L的MHD患者分入Ⅱ型营养不良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观察各组组内营养指标和炎症指标(包括透析前后IL-6和hs-CRP)的相关性及血清清蛋白与其他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Ⅰ型营养不良者55人,占44.35%;Ⅱ型营养不良者69人,占55.65%;Ⅱ型营养不良组常用营养评价指标和炎症指标明显相关(P<0.05),而Ⅰ型营养不良组上述相关性几乎不存在;Ⅱ型营养不良组血清清蛋白与常用营养评价指标明显相关(P<0.05);Ⅰ型营养不良组清蛋白仅与MIS相关(P<0.05);对照组清蛋白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是MHD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很高;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人体测量学指标,转铁蛋白、胆固醇、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和MQSGA等主观营养评价指标可能仅适合评价Ⅱ型营养不良,而不适合评价Ⅰ型营养不良。MIS既可评价Ⅰ型营养不良,又可评价Ⅱ型营养不良。
王文龙李云生程勇军柯颖杰吴光华郝世军陈晓莉吴小芬罗筱云郑丹张近波李传光董志兵
关键词:肾透析营养不良炎症
两种不同敷料对股静脉临时导管感染影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纱布和敷贴两种敷料对血透患者股静脉临时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使用股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240例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纱布组120例和敷贴组120例,比较两组置管后1周、2周、1个月及总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置管后2周和1个月,纱布组导管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敷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的感染发生率比较,纱布组(10%)显著高于敷贴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纱布相比,使用敷贴作为血透患者股静脉临时导管换药的敷料可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
谢巧玲王文龙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股静脉导管敷料
饮食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饮食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7月—2010年2月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试验组,以2006年1月—2008年6月未进行系统饮食指导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患者第1次血液透析和其血液透析后半年的营养指标,包括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改良主观营养评分(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MQSGA)、体质量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结果首次透析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营养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半年后试验组MIS和MQSG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经过饮食指导透析半年后MIS和MQSGA低于首次透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半年后高于首次透析后;对照组首次透析后较透析半年后肌酐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营养指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饮食指导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但短期内(半年)未能增加脂肪和肌肉含量,故饮食指导是贯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护理内容。
江云琴王文龙黄海刚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饮食指导护理
甲氧氯普胺加入腹透液中对腹膜透析患者食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甲氧氯普胺加入腹透液中对腹膜透析患者食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食欲明显减退的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d加入腹透液中,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的食欲和血白蛋白、体重指数(BMI)、中臂围、中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等营养指标的差别。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0.39%)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BMI、中臂围、中臂肌围和TS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MQSG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MQSG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MQSG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甲氧氯普胺加入腹透液中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食欲和营养状况。
严海红程勇军王文龙王怡倩李云生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腹膜透析食欲营养状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三种营养状况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比较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改良SGA(MQSGA)和血清白蛋白三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评估方法,为选择MHD患者营养评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血透中心行MHD3个月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指标:(1)营养不良指标:MIS、MQSGA和血清白蛋白。(2)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等。(3)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固醇、肌酐、铁蛋白。统计分析MIS、MQSGA和白蛋白与其他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追踪1年,分为住院组和未住院组,比较两组中MIS、MQSGA和白蛋白的差异,然后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这3个指标与MHD患者住院风险有无关系。结果:(1)MIS标准:118例MHD患者全部为营养不良占100%;MQSGA标准:营养不良占74.57%;白蛋白标准:营养不良占16.95%。(2)白蛋白、MQSGA和MIS与血液生化和人体测量指标呈现相关性(P<0.05),但是以MIS与其他营养指标的相关系数最大。(3)118例MHD患者中,住院组MIS和MQSGA均显著高于未住院组(P<0.05)。(4)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MIS与患者住院风险有关。结论:MIS对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更好,可以预测MHD患者的住院风险。
王文龙李云生程勇军柯颖杰郝世军戴再友严海红王莹郑丹吴光华
关键词:血液透析营养不良炎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状态与其住院及死亡风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和炎性反应状态与其住院和死亡情况的关系,并寻找能够反映MHD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的营养及炎性反应指标。方法随访观察1年我院血透中心MHD患者的营养和炎性反应状况,比较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营养及炎性反应状态的差别;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寻找能够反映患者1年内首次住院及死亡风险的营养及炎性反应指标。结果人组患者118例,轻、中、重度营养不良的住院率分别为32.93%、56.67%和83.33%;病死率分别为3.66%、6.67%和80.00%;存在微炎性反应状态和不存在微炎性反应状态患者的住院率分别为56.45%和46.43%,病死率分别为14.29%和1.61%。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炎性反应评分(8.36比5.86,P〈0.05)和改良主观营养评价得分(14.49比12.88,P〈0.05)均高于未住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非住院患者比较,住院患者Scr(886.83μmol/L比991.76μmol/L,P〈0.05)、白蛋白(38.57g/L比40.27g/L,P〈0.05)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患者TNF.仪高于非住院患者(65.41μg/L比59.76μ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营养不良炎性反应评分(MIS)和TNF—α与患者首次住院的危险性有关,其值越大,1年内首次住院的危险性越大。结论MHD患者营养不良与炎性反应状态的程度越重,其住院和死亡的风险越大。营养不良.炎性反应评分和TNF-α水平越高,1年内首次住院的危险性越大。
王文龙柳茂森王会玲李云生程勇军柯颖杰林华志吴光华
关键词:肾透析营养不良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