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7803)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 相关作者:宋燕严小冬李智才朱玉祥张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贵州省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海洋热含量对太阳总辐射11年周期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
- 2014年
- 地球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TSI)存在一个约11年的微小周期变化,该变化可能对地球气候系统造成影响。众多研究表明,局部海域海表面温度、海洋热含量的平均时间序列与TSI的11年周期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海洋对太阳辐射11年周期的响应并非空间均匀的,响应机制也不确定。这里采用合成平均差方法,根据太阳活动的高值年和低值年,对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日本气象厅(JMA)的全球上700m热含量进行合成分析。两套数据产品得到的海洋热含量对太阳辐射的响应空间模态基本一致。在太平洋分别选取其中一个正响应区域和一个负响应区域,发现这两个区域的上700m热含量确实存在较明显的11年周期变化。
- 王刚颜双喜林敏
-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海表面温度
- 太阳常数变化对冬季全球辐射强迫及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0,通过在模式中将太阳常数从1367W·m-2减少至1361W·m-2,探讨了太阳总辐射减弱对冬季(12—2月)全球辐射强迫及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气顶入射太阳辐射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减少1.54W·m-2,南半球中高纬地区显著减少2.15W·m-2。北美、西西伯利亚、中东以及澳洲东部大气顶与地表的净短波辐射则出现增加,这与上述地区总云量减少相对应;(2)地表温度在全球范围内平均降低约0.05oC,北美南部、南美南部、非洲东部与南部、澳洲西部以及亚欧大陆地表温度出现降低,其中亚欧大陆降温幅度达到2oC以上,北美北部、南美北部、非洲西部以及澳洲东部地表温度则为升高,其中澳洲东部平均升温幅度约为0.5oC;(3)降水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减少约0.003mm·d-1,其中澳洲大陆降水平均减少约0.6mm·d-1,与该地区地表蒸散发减少、水汽源减少以及夏季风减弱有关。
- 曹美春林朝晖张贺
- 关键词:太阳活动地表温度降水大气环流模式
- 高原积雪对太阳活动响应及其放大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高原积雪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积雪时空分布对太阳活动有较为显著的响应,其机理是太阳活动通过bottom-up机制和top-down机制共同作用影响高原积雪。太阳活动可以引起全球0~200 m海温异常和潜热通量异常,通过改变海气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高原降水(积雪)异常,放大太阳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太阳活动通过影响平流层大气温度和环流,影响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对流层大气环流和风场,导致高原积雪异常。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试验模拟太阳活动影响高原积雪的关键在于气候系统模式需要包含细致的高层大气化学过程和海气耦合过程。
- 宋燕周雅清李智才张薇孙必云索琳毕训强肖天贵张红英
- 关键词:高原积雪太阳活动中国降水
- 太阳活动与高原积雪及东亚环流的年代际相关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系统的研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太阳射电通量资料、太阳总辐照度重建资料和太阳黑子数观测资料,应用相关统计方法研究了太阳活动与冬季青藏高原积雪以及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年代际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去掉太阳11年显著周期的更长时间尺度上,太阳活动超前调节着冬季青藏高原积雪以及东亚大气环流,其中高原积雪滞后太阳射电通量第4年滑动平均年相关最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8013,通过0.05的Monte-Carlo显著性水平检验;高原冬季积雪与北极涛动和东亚冬季风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同期和滞后年代际相关关系。
- 宋燕李智才肖子牛张菁李宏毅朱玉祥
-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太阳活动北极涛动
- 贵州省冬季气温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海气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7年
- 利用1962—2014年贵州39个代表站的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温度资料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及全球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冬季气温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全球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3年来,贵州冬季平均气温约为6.3℃,整体呈升温趋势,在贵州省东北部和西南部边缘最为显著;贵州冬季气温以准7年和准12年的振荡周期为主;贵州冬季气温突变于1988年,突变前贵州冷冬明显,突变后暖冬明显。异常暖冬年,格陵兰、北美和中太平洋地区的500 hPa高度场呈正距平,其余地区均为负距平,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距平呈现为经向的"正-负-正"分布;异常冷冬年,在中西伯利亚地区、西欧-北大西洋和北美高度场表现为明显的正距平,其余地区均为负距平,在东半球,位势高度距平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都表现出"负-正-负"的分布形势。贵州冬季气温与前期秋季东北太平洋、赤道东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区域的海温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异常暖冬年前期秋季,北太平洋(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和中印度洋(最显著)的海温距平异常显著;异常冷冬年前期秋季,北半球中东太平洋(最显著)和中印度洋的海温距平异常显著。同时,异常冷暖冬年的海温距平差值中心集中在东北太平洋和南半球中印度洋海域。
- 严小冬宋燕黄晨然杨春艳夏阳
- 关键词:冬季气温海温
- 光流法及其在气象领域里的应用被引量:9
- 2015年
- 光流法是研究视觉和客观物体之间关系的数学分析方法,在图像识别和追踪的相关领域已有广泛的成功应用。本文通过介绍经典的Horn-Schunck方法和Lucas-Kanade方法,引入光流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统一的变分方法框架解释绝大部分光流场算法。最后介绍光流方法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及其前景。
- 柳士俊张蕾
- 关键词:光流变分法图像识别气象
- 影响黑龙江夏季气温的大尺度环流因子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1954—2012年NCEP/NCAR月再分析资料及黑龙江省15个台站的月气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合成分析等诊断分析方法,从黑龙江省夏季气温与同期500h 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和200h Pa纬向风场的相关图上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夏季气温的关键区域,在此基础上客观定义出关键影响因子和指数。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高压、贝加尔湖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高压,是通过遥相关来影响黑龙江省夏季气温的,而东北冷涡是直接影响因子,东北冷涡指数与夏季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87,距平符号一致率为95%,因此可以认为东北冷涡是影响黑龙江省夏季气温的直接关键因子。另外,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指数和西风切变指数对黑龙江地区夏季气温也有重要影响。结合数值模式预测结果,本研究得到的关键影响因子和指数,可以用于黑龙江省夏季气温的预测。
- 李永生朱玉祥王莹
- 关键词:气候预测东北冷涡
- 基于多台站观测的中国区域地磁指数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中国14个地磁台站和全球23个地磁台站的H分量分钟值数据,分析单台站小时幅度指数r_H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台站之间r_H指数的相似度度量(残差指数Ra),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中国14个地磁台站划分为7个区域,根据加权法计算各区域的区域指数Rr.结果表明,r_H指数具有27天太阳自转周变化,季节变化不显著,但仍存在春秋季大而冬夏季小的特征;在空间变化上,r_H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并且在磁暴期间r_H指数的幅值和形态均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差异,随地方时呈现晨-昏不对称现象;与Dst指数、SYM-H指数、Kp指数及各区域内台站的H分量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区域指数Rr能有效反映区域地磁扰动.
- 王楚钦杜丹张效信赵明现蒋勇
- 关键词:K均值聚类
- 地磁活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研究进展
- 地磁活动是太阳爆发现象引起地球近地空间磁场扰动的重要空间天气过程之一。地球磁场的变化具有多种时间尺度,其中从数十年到数世纪的长时间地磁场变化是由地壳磁场引起的,而从数秒到数年的短时间地磁变化是太阳活动引起的。近年来,越来...
- 金巍张效信宋燕何飞李丽光于超吕景天肖子牛田璐王业修
- 关键词:地磁活动太阳活动气候要素
- 文献传递
- 基于GEV干旱指数的贵州春旱时空变化及预测模型探析被引量:7
- 2016年
- 利用贵州省81站1963—2015年3—5月降水量和1962—2014年逐月144项环流特征量,基于广义极值分布GEV(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缩写GEV)干旱指数,采用Mann-kendall(MK)、Morlet小波等方法对贵州春旱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降水的位置参数较好地表现出贵州春季降水由西部向东部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尺度参数也较好地体现贵州春季降水较少的西北部和较多的东部区域分布特征,降水年际变化大,形状参数反映了贵州春季降水服从Weibull分布;GEV干旱指数及其等级划分能较好地表征贵州春旱实况,且在持续性干旱过程中尽量应用季尺度GEV干旱指数;贵州春旱具有4-6 a、8-10 a和24-28 a的振荡周期;贵州重春旱发生频率介于6%-15%之间,重春旱年份主要有1979、1986、1987、1988、1991年和2011年.同时,统计分析表明前期南方涛动、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和印缅槽等指数与贵州春旱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以1963—2007年作为样本建立贵州春旱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经2008—2015年为期8年的独立试报,预测效果令人满意.
- 严小冬宋燕吴战平田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