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40100)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1
相关作者:项蕴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语义
  • 1篇语境
  • 1篇语篇
  • 1篇语篇分析
  • 1篇语义构建
  • 1篇语义理解
  • 1篇认知理据
  • 1篇认知语境
  • 1篇批评性
  • 1篇批评性语篇
  • 1篇批评性语篇分...
  • 1篇维也纳学派
  • 1篇理据
  • 1篇话语
  • 1篇反义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篇项蕴华

传媒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维也纳学派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国的方法被引量:15
2013年
维也纳学派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即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国际语篇分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却很少被应用于对汉语语篇的分析之中。该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将该理论全面、系统地加以介绍,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其进行借鉴和修正,使其适用于对当代中国新话语的分析,进而推动中国的语篇研究。
项蕴华
关键词:批评性语篇分析
反义同形现象的认知理据解析被引量:1
2013年
反义同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其产生有其认知上的理据。笔者探讨了反义同形现象的语义构建过程及其语义结构的层级性。反义同形的语义构建是借助基于意象图式的转喻识解得以完成的。反义同形的认知语义结构包括三个层级。同现关系和演替关系各自包含一定数量的特定类型的邻近关系,后者涉及的概念关系产生反义同形语义结构中具体的转喻。
侯冰洁
关键词:认知理据语义构建
反义同形的语义理解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反义同形因其语义结构的特殊性,其语义的有效理解主要依赖认知语境。研究表明,对反义同形的语义理解是一个以认知语境为基础的语义表征形成的认知心理过程。在理解过程中,被主体感知的外部输入信息,激活认知语境的心理表征;认知语境决定反义同形的概念基底与侧显如何组合,形成关联性语境认知图式,因而能够构建对反义同形的理解。反义同形的语义理解机制是认知突显观的集中反映。
侯冰洁
关键词:认知语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