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2424)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鲍刚张晓东徐高峰谭震宋锦宁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术后
  • 1篇栓塞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网膜
  • 1篇下腔出血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瘤
  • 1篇膜下
  • 1篇TLC
  • 1篇HPLC
  • 1篇出血

机构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刘守勋
  • 1篇王拓
  • 1篇谢昌厚
  • 1篇张志远
  • 1篇宋锦宁
  • 1篇谭震
  • 1篇徐高峰
  • 1篇张晓东
  • 1篇鲍刚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杜仲降压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并制定杜仲降压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CL法对杜仲降压片中的益母草、钩藤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益母草、钩藤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重现性好,无干扰。黄芩苷在0.25μg~2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张志远
关键词:TLCHPLC
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时机与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的时间与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治疗。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118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后7d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已经聚积在蛛网膜下腔的出血,以及由于SAH而导致的脑部及全身性并发症。治疗效果经f检验。结果118个动脉瘤中101个瘤腔100%闭塞,12个95%闭塞,5个被90%闭塞。术后115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9例,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3例,V级3例。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2.5%。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8例,动脉瘤破裂3例,GI)C脱出2例,脑梗塞1例。术后74例随访6~72个月均无再出血,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治愈。结论对破裂性动脉瘤应早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眼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妥善处理脑部与全身并发症。
宋锦宁刘守勋王拓鲍刚谭震张晓东徐高峰谢昌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