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770)
-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傅体华任正隆贾明娟石丁溧向刚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小片段易位系的选育与鉴定被引量:12
- 2008年
- 对从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一个抗白粉病新品系(AF-1)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原位杂交(GISH)鉴定。结果表明:AF-1具有与小麦亲本相似的农艺性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且未见其他结构变异,细胞学上十分稳定。GISH结果表明,AF-1为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的一个小片段易位系,易位点位于一对染色体臂的中部偏着丝粒的位置。结合抗病调查结果,推断该片段上携带了一个来自偃麦草的抗白粉病基因。该片段可能是在杂种早期世代通过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或者单价染色体错分裂而形成的。
- 石丁溧傅体华任正隆
-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白粉病
- 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种结合辐射诱导后代的细胞学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为了转移偃麦草属的有利基因,利用西南推广的小麦品种川麦107为母本,来源于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的两个八倍体小偃麦杂交所得的F1为父本。对其杂种F2代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然后开放授粉自交多代,大群体混合选择。在F2M6世代,随机选择148个单株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世代染色体数目变化为41~46条,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在细胞学上基本稳定,它们的减数分裂细胞中期Ⅰ中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以二价体形式存在,减数分裂正常。但也有一些材料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较高频率的三价体,四价体,甚至多价体,并伴随有较多的单价体,某些细胞中存在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如染色体桥,易位环,落后染色体等,表明极有可能从这些材料中筛选出易位系。另外还分离出十多个可能的小麦-偃麦草附加系。
- 刘晓东傅体华任正隆
- 关键词:普通小麦偃麦草减数分裂
- 3种黄连叶片表皮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通过对三角叶黄连、峨嵋黄连、味连等3种黄连的叶片气孔长度、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周围细胞数等表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黄连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型,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以波纹型为主;叶片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有深波纹型、波纹型和浅波纹型,其中三角叶黄连以深波纹型为主。3种黄连叶片气孔分布在下表皮,属于无规则型。SSR测验气孔长度、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周围细胞数等均表现种内差异性比种间差异性大。
- 向刚傅体华贾明娟范巧佳
- 关键词:黄连叶片表皮气孔细胞
- 中药黄连3种基原植物的核型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寻找3种黄连起源及三角叶黄连生长地点(区域)狭窄的原因。方法:对3种黄连进行细胞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研究。结果与结论:3种黄连染色体基数为x=9,均属于C-type染色体,但三角叶黄连的染色体明显比其他2种黄连略大;味连Coptis chinensis和峨眉黄连C.omeinensis染色体均为二倍体(2n=2x=18),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染色体为同源三倍体(2n=3x=27)。可以解释三角叶黄连种子不育原因及其种群相对独立性和生长分布地点(区域)较狭窄;同时通过染色体等分析初步推断味连和峨眉黄连来源于共同祖先,三角叶黄连产生的途径为某一未知物种通过未减数配子与正常配子的融合产生的。
- 向刚傅体华范巧佳
- 关键词:黄连染色体核型分析
- 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08-738的鉴定被引量:2
- 2014年
-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42)具有大穗多花和抗多种病害等特性,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之一。为确定普通小麦川麦107与中间偃麦草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品系08-738的染色体组成,采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了鉴定。形态学分析表明,08-738具有植株较矮和小穗数较多的特点。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染色体数目及构型为2n=42=21II。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重复序列原位杂交(FISH)结果表明,08-738含有20对小麦染色体和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易位染色体,易位位于小麦3DS的近末端,且该外源片段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Js染色体组。SSR标记分析显示,位于3DS 6-0.55-1.00之间的SSR标记xcfd141能在08-738和中间偃麦草之间扩增出一条特异条带,xcfd141可作为该中间易位片段鉴定和选择的标记。
- 李文静葛群王仙唐雪琴徐杰唐宗祥任正隆傅体华
-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GISHFISHSSR
- SSR标记定位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被引量:11
- 2008年
- 来源于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稳定小麦品系101-3含有1个新的抗白粉病显性基因,暂命名为PmX,用单体分析的方法已定位于染色体6B上。以感白粉病小麦品种中国春与101-3杂交后代F2为材料,用65对6B染色体上和9对6A染色体上小麦微卫星引物,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小麦微卫星标记Xgwm570与基因的遗传距离为(9.72±2.40)cM,该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小麦染色体6BL上,同时也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上利用该基因提供了初步的选择标记。
- 唐媛傅体华贾明娟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SSR
- 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被引量:3
- 2008年
- 利用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然后回交自交,从其BC2F5中选育出一份小麦新种质AF-2。从形态上AF-2表现出硬颖、蜡质、秆细等稳定的与中间偃麦草类似的农艺特征;田间调查与接种都发现AF-2表现出对现今流行的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细胞学检测该品系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4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均为二价体,染色体配型为2n=22Ⅱ,细胞学上已十分稳定;GISH结果显示该抗条锈病品系AF-2附加了两条来自中间偃麦草E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结合其表现出的农艺性状特征表明AF-2附加的可能是中间偃麦草2E染色体;遗传研究表明抗病基因可能位于附加的E染色体上,随后在供试的160对SSR中,其中引物Xgwm382能在中间偃麦草和AF-2中稳定地扩增出一条大约90 bp的特异条带,而小麦亲本中不能扩增出该条带,因此Xg-wm382可作为兼抗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新种质AF-2所附加的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
- 石丁溧傅体华任正隆
-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条锈病SSR
- 四川育成小麦品种的SSR遗传多态性及系谱关系(英文)被引量:16
- 2007年
- 选用小麦染色体上的60 SSR标记,对来自四川3个不同单位近30年育成的47个普通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60个SSR位点中共检测到118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1~5个,平均为1.08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从1980年以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育成小麦品种的3个染色体组以B染色体组遗传多样性最高,D染色体组最低。通过UPGMA聚类,可以把47个品种分为3个松散的群,在每一个群内,很多品种都来自于同一个育种单位,与系谱来源一致。这些结果表明由于不同育种单位采用相似遗传特性的育种亲本,四川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种质资源的创新和遗传多样性拓宽是今后小麦育种和小麦生产成效的前提。比较而言,推广面积大的品种相互之间遗传多样性较大,归于不同的类群,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 傅体华王春梅任正隆
- 关键词:小麦SSR聚类分析系谱
- 川芎快繁体系的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子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对川芎快繁体系及愈伤组织诱导过程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芎组织培养最佳的取材季节为春季的4月份,最佳的外植体为茎节;NAA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2,4-D;茎节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蔗糖和6-BA;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5 mg/L+6-BA0.5 mg/L+蔗糖40 g/L;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 mg/L+蔗糖20 g/L;碳源中蔗糖的效果优于葡萄糖;对茎节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的最佳有机附加物质是浓度为450 mg/L的CH;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0.5 mg/L+蔗糖30 g/L。
- 向刚赵勇
- 关键词:川芎愈伤组织快繁
- 四川省十大功劳属植物茎中生物碱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运用HPLC法测定了来自四川部分地区的9种十大功劳属植物共17份材料中3种生物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结果表明:①四川产十大功劳属植物的生物碱含量普遍较高;②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生物总碱含量稳定,各种成分含量变化大;③小檗碱是该属植物生物碱中最主要的成分;④独龙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宽苞十大功劳、湖北十大功劳和察隅十大功劳可作为小檗碱优势植物,其中小檗碱含量均大于0.8%,因此,四川省十大功劳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 李昌松任正隆
- 关键词: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