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40049)
- 作品数:3 被引量:157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甫勤时怡雯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上海城市居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上海城市居民的社会阶层结构是"金字塔"型还是"橄榄"型,在上海社会分层研究中仍有争议,而对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更是缺乏关注。文章依据公共权力、产权和市场能力3个维度将上海城市居民划分为6个社会阶层,并根据2008年"上海市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上海城市居民的阶层结构仍然具有典型的"金字塔"型特征,距离"橄榄"型社会结构仍有较大差距。文章通过对不同年代代际流动表的分析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父辈阶层地位和子辈阶层地位之间的关联度逐渐增强,并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边界,非技术工人和农业劳动者阶层跨越边界实现上向社会流动的难度较大,这一现象可能会给上海城市居民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带来一定的风险。
- 王甫勤
- 关键词:社会分层
- 社区异质性与中国民众村居委选举参与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村居委选举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以往村居委选举研究集中于选举过程或个人层次的分析,忽略了社区自身特征的影响。文章认为,在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业人口向城镇迁移,导致了社区异质性的增强,因而会对农村和城市基层民主实践产生不利影响。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分析发现,社区异质性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民众参与村居委选举的积极性。但异质性对民众选举参与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力并不一致。在农村社区,教育异质性较为显著;而在城市社区,社会经济地位异质性较为显著。社区异质性对农村居民参与村委选举的影响超过对城市居民参与居委选举的影响。这些研究发现对城镇化背景下改善中国基层民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 王甫勤
- 关键词:城镇化社会资本政治参与
- 家庭背景、教育期望与大学教育获得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46
- 2014年
- 家庭背景通过子女教育实现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以往国内研究认为,这种代际传递主要通过教育分流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机制得以实现。本文根据威斯康星教育获得模型的研究成果,引入大学教育期望作为家庭背景影响子女大学教育获得的中间机制。研究采用2010年"上海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少年时具有大学教育期望的人,最终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而个人大学教育期望的产生又主要同家庭背景和父母期望有关。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对子女上大学的期望较高,并激发了子女上大学的期望。同时,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到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为子女创造更多的支持条件,这些都有助于子女维持和实现自己的教育期望。因而,整个代际传递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子女,其上大学的期望也越高,这种期望最终会转化为大学教育获得的优势。
- 王甫勤时怡雯
- 关键词:家庭背景教育期望教育获得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