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430)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薛芳森何海敏夏勤雯傅淑肖亮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亚洲玉米螟
  • 6篇玉米
  • 6篇玉米螟
  • 5篇历期
  • 5篇发育历期
  • 4篇二型性
  • 3篇温度
  • 2篇大猿叶虫
  • 2篇地理变异
  • 2篇叶虫
  • 2篇幼虫
  • 2篇猿叶虫
  • 2篇生长速率
  • 2篇生活史
  • 2篇体型
  • 1篇新型装置
  • 1篇蛹重
  • 1篇玉米螟幼虫
  • 1篇滞育
  • 1篇滞育解除

机构

  • 9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上饶职业技术...
  • 1篇信阳市农业科...

作者

  • 9篇薛芳森
  • 7篇何海敏
  • 3篇肖亮
  • 3篇傅淑
  • 3篇夏勤雯
  • 2篇陈超
  • 2篇杨慧中
  • 2篇涂小云
  • 1篇肖海军
  • 1篇徐强
  • 1篇曾奕
  • 1篇邹超

传媒

  • 3篇昆虫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灾害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南昌地区灰飞虱的生活史、繁殖和越冬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探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在南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 本研究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系统调查了该虫的年生活史, 温度对其生长发育、 繁殖、 性比及翅型分化的影响, 及其越冬生物学。结果表明, 灰飞虱在南昌一年发生4-7代。在18-32℃, 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若虫的发育历期在18-28℃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 但若虫的发育历期在30和32℃时显著长于28℃的发育历期(P=0.000﹤0.05)。越冬个体的若虫期为143-187 d。卵和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7℃和7.51℃。在室外, 7月中旬高温下孵化的第4代若虫的发育历期也明显延长, 显示了高温诱导的夏季休眠现象。在18-28℃, 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 当温度上升到30℃时, 其产卵前期比26和28℃下有所延长。产卵期在22℃最长, 30℃下最短。成虫在20-24℃下的寿命最长。在28℃下, 平均每雌产若虫量最大。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 雌雄比均接近1∶1。在18-32℃, 羽化的成虫均以长翅型占绝对优势。在自然条件下, 越冬代和第6代羽化的成虫以短翅型占优势, 其他各代仍以长翅型占优势。在自然条件下, 9月中旬孵化的若虫就有少量个体滞育越冬, 10月中旬后孵化的若虫全部进入越冬。越冬若虫的龄期为1-5龄。本研究为该虫发生的预测及有效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王柳风傅淑肖亮陈超薛芳森
关键词:灰飞虱年生活史发育历期繁殖翅型
温度对大猿叶虫生活史特性的影响
2019年
温度被认为是变温动物表型可塑性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为探明大猿叶虫生活史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在16,19,22,24,26,28℃的恒温,光周期L16:D8下,测量了卵孵化到化蛹和成虫的羽化时间,蛹和成虫的体质量。结果表明,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饲养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生长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在性别间没有显著差异。体质量和饲养温度的关系没有遵循温度-体积法则,雄虫和雌虫均在19℃下获得了最大体质量。然而,在19~28℃的温度范围体质量和饲养温度的关系遵循温度-体积法则。在所有的温度下,雌虫显著大于雄虫,显示了雌性偏向的性体型二型性(SSD)。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趋于减轻,而SSD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趋于增大,支持了Rensch法则。成虫的SSD指数高于蛹,原因是在羽化过程中雄虫比雌虫丢失了更大的质量。
李慧龙徐强王强卢兆成薛芳森何海敏
关键词:大猿叶虫温度发育时间体质量
中国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被引量:12
2015年
广布种昆虫可调节其生活史以适应栖息地的条件变化,如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期,使其发生与栖息地的物候(如食料、气温和降雨等)同步,这对昆虫在栖息地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为玉米主要害虫,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栖息地气候也不同,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发生了分化,如化性、临界光周期、滞育后羽化时间、体重和体型、繁殖力和抗寒力等均不同。然而该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尚未见系统报道。为此,详细比较了来自5个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即广西阳朔(YS)、江西南昌(NC)、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黑龙江哈尔滨(HEB)在20—31℃下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20、22和25℃下,卵期从南到北稍有延长,卵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但在28℃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基本相等,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在31℃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温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存在显著差异;在22、25和28℃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而在20和31℃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负相关,在20、22和25℃下,最北的哈尔滨种群的幼虫期变幅不大,而其他4个种群的幼虫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各地理种群20℃下的雌蛹、28℃下的雄蛹和31℃下的雌雄蛹期差异均不显著,其他雌或雄蛹期差异显著;各温度下的雌雄蛹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广布种昆虫可以调节其自身发育历期以适应栖息地环境条件。
涂小云夏勤雯陈超何海敏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地理变异发育历期幼虫
亚洲玉米螟的一个生活史特征——体重与温度呈正相关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温度是变温动物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了所有的生活史特性。本研究旨在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生活史特性随温度变异的特点。【方法】在恒温20,22,24,26,28,30和32℃,光周期16L∶8D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从卵孵化到化蛹和化蛹到成虫羽化的时间,以及蛹和成虫的体重。【结果】亚洲玉米螟幼虫和蛹的历期及总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雄性幼虫历期和总发育历期显著短于雌性,显示了雄性先熟现象。生长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雌性生长速率在较低温度下显著低于雄性,但在高温下显著高于雄性。体重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没有遵循温度-体型大小法则,雌雄个体在高温下体重更重,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显示了雌性偏向的性体型二型性(sex size dimorphism,SSD)。与任希法则相反,亚洲玉米螟的SSD指数和体重随温度升高趋于增大。雄蛹在变态中比雌蛹丢失了更多的重量,导致成虫期的SSD指数大于蛹期。【结论】高温不仅显著缩短了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而且导致了其在成熟时体重更大。亚洲玉米螟雌雄间的生活史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何海敏肖亮陈前武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温度发育历期体重
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以老熟幼虫越冬。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江西南昌1年发生3~5代,越冬代春季最早羽化的少数个体能繁殖5代,最迟羽化的少数个体仅繁殖3代,大多数个体能繁殖4代。由于越冬幼虫滞育强度的差异及各代幼虫发育历期的个体差异,田间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20~28℃间,卵为7至4 d,雌幼虫为42.68至23.80 d,雄幼虫为45.70至23.39 d,雌蛹为14.06至5.63 d,雄蛹为14.12~至5.72 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9.24℃、雌幼虫9.85℃、雄幼虫11.90℃、雌蛹12.02℃、雄蛹11.93℃。据室内20对成虫繁殖情况的观察,在25℃、光周期16L∶8D下,产卵前期为(3.23±0.87)d,产卵历期为(10.45±1.95)d,产卵量为(500.9±66.77)粒,雌虫寿命为(13.68±2.06)d,雄虫寿命为(12.50±2.92)d。在自然条件下,8月下旬初孵化的幼虫就有部分个体进入滞育,8月下旬末孵化的幼虫滞育率达到50%,9月3日及以后孵化的幼虫全部进入滞育。越冬幼虫从4月中旬开始化蛹,于5月下旬结束;4月中旬末化蛹的个体于4月下旬羽化,5月下旬化蛹的个体于6月上旬羽化,羽化持续期达30多天。越冬个体的幼虫期为220~268 d。
杨慧中涂小云夏勤雯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生活史
亚洲玉米螟性体型二型性及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明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性体型二型性及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的关系。【方法】在26℃,L︰D=16︰8条件下,详细记录了来自热带地区的海南省三亚种群,来自亚热带地区的广东省广州和江西省永修种群,及来自温带地区的河北廊坊种群的雌雄幼虫发育历期、蛹重、成虫重,并计算幼虫发育速率。【结果】不同地理种群的雌性个体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三亚种群雌雄个体的发育历期没有差异,但雌性的生长速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广州种群、永修种群及廊坊种群,雌雄的生长速率没有差异,但雌性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雄性幼虫。各地理种群蛹重随幼虫发育历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亚洲玉米螟存在明显的性体型二型性,雌雄个体发育历期和生长速率存在地理差异。
肖亮傅淑何海敏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生长速率
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滞育的解除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为了探明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如何影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滞育的强度。【方法】采用不同条件下诱导的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转到不同条件下解除滞育的方法,测试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滞育幼虫滞育解除的光周期反应、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及田间越冬幼虫滞育解除的时间进程。【结果】滞育解除是由光周期控制的,临界日长为14.5 h。在25℃和28℃,光周期13L︰11D诱导的滞育个体的滞育强度显著弱于11L︰13D和12L︰12D。滞育幼虫在长光周期15L︰9D和22,25和28℃解除滞育,显示了其滞育持续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从22℃下的72 d降到28℃下的34 d。5℃的低温处理没有缩短滞育持续时间,但低温处理同步了滞育个体的化蛹时间。越冬幼虫不同时期从自然条件下转入恒温25℃,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12L︰12D的条件下解除滞育,显示了越冬幼虫滞育初期对光周期仍然敏感,但这种光敏感性在1月份后丧失。3年的田间观察揭示了50%滞育幼虫的化蛹时间出现在4月末至5月上旬,50%羽化时间出现在5月中旬。【结论】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的滞育强度受到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的显著影响。
何海敏陈前武杨慧中夏勤雯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光周期温度
大猿叶虫生活史特性的地理变异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特性的差异,是揭示生物体对环境适应机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明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特性随纬度变异的特点。【方法】在室内恒温19℃、光周期16L∶8D条件下,观察测定了来自6个不同纬度的大猿叶虫种群从卵孵化到化蛹和化蛹到成虫羽化的时间,以及蛹和成虫体重。【结果】幼虫历期随纬度的升高逐渐延长,生长速率与纬度呈负相关,这两个生活史特性显示了顺梯度的变异。蛹历期在种群间没有显著差异。体重随纬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显示了反贝格曼法则。在所有的种群中,雌性蛹和成虫个体均显著大于雄虫,显示了雌性偏向的性体型二型性(SSD)。不同纬度的种群SSD指数存在差异,中纬度种群显示了最大的SSD指数。雄蛹在变态中比雌蛹丢失了更多的体重,导致成虫期的SSD指数大于蛹期。【结论】结果表明,大猿叶虫幼虫发育历期、生长速率和体重在不同纬度间呈现了显著变异。
邹超肖亮何海敏曾奕薛芳森
关键词:大猿叶虫纬度发育历期生长速率
一种适宜亚洲玉米螟幼虫滞育解除的新型装置被引量:3
2015年
研制了一种适宜亚洲玉米螟幼虫滞育解除的新型装置,装置由托盘、带孔泡沫板、透明圆柱管和脱脂棉4个部件组成。其方法是,将泡沫板置于盛有少量水分的托盘上、将装有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两端塞有脱脂棉的透明圆柱管插入泡沫板小孔内,然后将整个托盘置于诱导发育的条件下,观察滞育幼虫的化蛹情况。该方法模拟了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解除的外环境,满足了滞育幼虫解除对水分的需求。该方法用于广东惠州(简称HZ)、江西永修(YX)、安微合肥(HF)、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辽宁沈阳(SY)6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的滞育解除试验,滞育幼虫在光周期L∶D=18∶6和25℃下及在春季自然条件下化蛹成功率都在85%以上。本方法操作简便,还可直接用于亚洲玉米螟的越冬代幼虫化蛹进度的观察及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傅淑何海敏肖海军肖亮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滞育解除新型装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