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4060)

作品数:19 被引量:257H指数:9
相关作者:岳湘安张立娟侯吉瑞徐绍良王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渗流
  • 7篇渗流特性
  • 7篇聚合物驱
  • 6篇润湿
  • 6篇润湿性
  • 6篇驱油
  • 5篇低渗
  • 5篇低渗透
  • 5篇低渗透油藏
  • 5篇油藏
  • 4篇粘弹性
  • 4篇流体
  • 3篇动特性
  • 3篇圆管
  • 3篇粘弹性流体
  • 3篇驱油机理
  • 3篇微圆管
  • 3篇流动特性
  • 3篇非线性渗流
  • 3篇VISCOE...

机构

  • 1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安东石油技术...

作者

  • 16篇岳湘安
  • 8篇张立娟
  • 6篇侯吉瑞
  • 4篇徐绍良
  • 3篇王宝祥
  • 3篇王斐
  • 2篇王雯靓
  • 2篇张羽
  • 1篇曹绪龙
  • 1篇刘怀珠
  • 1篇唐思睿
  • 1篇宋新旺
  • 1篇赵仁保
  • 1篇王楠
  • 1篇唐鸣
  • 1篇郭分乔
  • 1篇陈秋实
  • 1篇贺丰果

传媒

  • 3篇油田化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Scienc...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钻采工艺
  • 1篇Journa...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润湿性对水在微管和岩芯中流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实验研究了去离子水在内径为14.9,5.03,2.05μm的亲水和憎水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在14.9μm微管中的流动特性与经典Hagen-Poiseuille(H-P)方程相符;但随着管径的减小,去离子水在亲水和憎水微管中的流动特性均偏离经典理论,其偏离程度受管壁润湿性的显著影响,并随着雷诺数的减小而增加.同时,流体在岩芯中的渗流是其在无数微米量级孔喉中流动的宏观表现,润湿性对孔喉中微尺度流动的影响将导致岩芯渗流特性的变化.因此,研究了盐水在不同润湿性岩芯中的流动,发现润湿性对岩芯渗流和微尺度流动的影响规律相似.
王斐岳湘安徐绍良张立娟赵仁保侯吉瑞
关键词:微圆管润湿性渗流
驱油剂在孔喉中的微观流动和宏观渗流特性被引量:9
2008年
驱油剂控制流度比以及其改善吸水剖面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在油藏中的实际渗流特性。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方法研究了牛顿型、幂律型和粘弹型3类驱油剂在单个孔喉中的流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驱油剂在非均匀并联孔喉模型中的渗流特性。分别给出了牛顿型、幂律型和粘弹型驱油剂在孔喉中的流动方程。孔喉模型中的压力分布表明,粘弹型驱油剂在孔隙变截面处的拉伸流动中存在储能过程,具有较高的局部阻力和渗流阻力;牛顿型和幂律型驱油剂在拉伸流动中无储能过程,局部阻力和渗流阻力相对较低。在宏观上,驱油剂在非均匀并联孔喉模型中的分流率显示,当油藏层间非均质性较弱时,粘弹型驱油剂比幂律型驱油剂更易于流入中、低渗透层;当油藏层间非均质性较强时,增加驱油剂的粘弹性对液流转向中、低渗透层的影响不明显。
张立娟岳湘安郭分乔
关键词:渗流阻力孔喉粘弹性流体幂律流体
去离子水在微圆管中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实验研究了去离子水在内径为30,20,16,5和2μm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内径为16μm以上的微圆管中的流动符合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当管径降低到5和2μm时,去离子水在微圆管中的低速流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实验结果偏离经典流体力学理论,且管径越小偏离幅度越大.随着Reynolds数的增大,非线性程度逐渐减弱,实验值趋近于某一稳定值.实验最小Reynolds数仅为2.46×105.
徐绍良岳湘安侯吉瑞
关键词:微圆管流动特性
油藏中分散非连续残余油膜的驱替机理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水驱后的残余油膜紧贴于孔隙壁面,为壁面边界层流体,处于三相界面的包围和共同作用下。目前的调研结果显示,油膜的组成及力学特性沿孔壁方向上是变化的。在化学驱过程中油膜不仅受到驱油剂的驱替作用,还受驱油剂/油界面张力、油/固体界面张力及驱油剂/固体界面张力的阻碍作用。由于油膜组成、力学特性及相间作用的复杂性,以往对油膜驱替机理的研究都是从微观实验的角度对现象作观察和定性解释。本文根据水驱后残余油膜在油藏孔隙中存在的特点,提出了油膜驱替的简化模型。基于油膜驱替的微观实验,采用数值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黏弹性驱油剂在不同的驱油剂/原油界面张力作用下对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考察了驱油剂的流变性、驱油剂/油界面张力、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不同厚度油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驱油剂/原油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在驱替残余油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对油膜的驱替始于驱油剂/油界面,要同时克服驱油剂/油界面约束力和油膜的屈服应力。降低界面张力、增强驱油剂的黏弹性、增加驱替速度,有利于提高驱替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适当增加驱油剂的黏弹性可以放宽驱替薄油膜时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图13参9。
张立娟岳湘安
关键词:油膜黏弹性流体润湿性驱油机理聚合物驱
Displacement of polymer solution on residual oil trapped in dead ends
For waterflooding reservoir,oil trapped in pore's dead ends is hardly flushed out,and usually becomes one typi...
张立娟岳湘安
关键词:VISCOELASTIC
文献传递
聚合物溶液对盲端残余油的驱替特性
对于水驱开发油藏,滞留于孔隙盲端内的油难于被采出,成为水驱后盲端残余油。本文分别利用数值和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粘弹性的聚合物溶液对盲端残余油的驱替特性。根据油藏盲端孔隙结构的主要特征及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特性,提出...
张立娟岳湘安
关键词:聚合物驱微观驱油机理粘弹性残余油
润湿性对模拟原油微尺度流动和渗流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润湿性条件下在低渗透多孔介质微米量级孔喉中流动的渗流特性,实验研究了模拟原油(航空煤油与胜利油田原油以5∶1的体积比配制)在内径为14.9μm、5.03μm、2.05μm的亲水和憎水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模拟原油在5.03μm和2.05μm亲水和憎水微管中的流动均出现了明显的微尺度效应,流动规律均偏离经典理论,且模拟原油在亲水微管中的流量高于其在憎水微管中的值。根据微管实验数据,利用毛管束模型分析了润湿性对模拟原油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特性的影响。在考虑微尺度效应的条件下,模拟原油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为非线性渗流,润湿性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模拟原油在亲水模型中的视渗透率大于其在憎水模型中的值。
王斐岳湘安王雯靓刘怀珠唐思睿张羽王宝祥
关键词:润湿性非线性渗流流体流动渗流特性
大庆喇萨杏三类油层注聚可行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多测点长岩心实验研究了大庆喇萨杏三类油层注聚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分子量800万和1000万聚合物溶液在长岩心注入过程中注入能力和驱油性能的变化。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溶液浓度及端面堵塞程度对其注入能力的影响,分析了注入过程中近井地带和油藏深部聚合物溶液流变性的变化,并给出了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沿程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近井堵塞和剪切吸附损失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注聚可行性两个突出且相互矛盾的因素。与短岩心相比,长岩心能够反映出聚合物的运移过程及运移距离对注聚效果的影响。以注入性和驱油性能为依据优化聚合物分子量、浓度或处理注入井附近油层是改善低渗透油藏注聚效果的两种可行途径。
张立娟岳湘安贺丰果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剪切降解
润湿性对油水渗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用亲水露头砂制备水测渗透率分别为0.030、0.197、0.508μm2的3组人造柱状岩心,每组岩心分为表面亲水(不处理)、中性润湿(经甲基硅油处理)、亲油(经胜利原油煤油混合油处理)3类,其表面润湿性经切片测定动态接触角确认。分别用矿化度19.4 g/L的模拟胜利地层水和模拟油测定岩心渗透率。相同渗透率岩心的水测渗透率,岩心表面亲水时最高,中性润湿时次之,亲油时最低,变化幅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最大达600倍;油测渗透率则在表面中性润湿时为最高,亲油时次之,亲水时最低。岩心的水驱采收率,以岩心表面中性润湿时为最高,表面亲水时大幅下降,表面亲油时最低,但与表面亲水时相比,降幅不大。认为油润湿是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高的原因之一,将油藏润湿性转为中性,可提高水(及化学驱油剂)的注入能力。表3参8。
宋新旺张立娟曹绪龙侯吉瑞岳湘安
关键词:砂岩油藏润湿性水相渗透率采收率低渗透油藏
Displacement of polymer solution on residual oil trapped in dead ends
2008年
For waterflooding reservoir,oil trapped in pore's dead ends is hardly flushed out,and usually becomes one typical type of residual oil.The microscopic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 solution with varied viscoelastic property were studied by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According to main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rheological property of polymer solution through porous media,displacement models for residual oil trapped in dead ends were proposed,and upper-convected Maxwell rheological model was used as polymer solution's constitutive equation.The flow and stress field was given and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 was quantified by introducing a parameter of micro swept coefficient.The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icro swept coefficient ri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viscoelasticity;for greater viscoelasticity of polymer solution,vortices in the dead end have greater swept volume and displacing force on oil,and consequently entraining the swept oil in time.In addition,micro swept coefficient in dead end is function of the inclination angle(θ) between pore and dead end.The smaller of θ and 180-θ,the flow field of viscoelastic fluid is developed in dead ends more deeply,resulting in more contact with oil and larger swept coefficient.
张立娟岳湘安
关键词:FLOODINGDISPLACEMENTVISCOELASTICRESIDUALOIL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