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30580)

作品数:38 被引量:160H指数:9
相关作者:赵博光李荣贵郭道森王石发林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青岛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篇松材
  • 21篇松材线虫
  • 21篇线虫
  • 9篇细菌
  • 8篇黑松
  • 7篇单胞菌
  • 7篇荧光假单胞菌
  • 5篇毒素
  • 4篇致病
  • 3篇单孢
  • 3篇荧光假单孢菌
  • 3篇松材线虫病
  • 2篇蛋白
  • 2篇抑菌
  • 2篇致病细菌
  • 2篇蒎烯
  • 2篇细菌繁殖
  • 2篇繁殖
  • 2篇氨酸
  • 2篇鞭毛

机构

  • 25篇南京林业大学
  • 8篇青岛大学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出入境检...
  • 1篇南京出入境检...
  • 1篇潍坊科技学院

作者

  • 23篇赵博光
  • 8篇李荣贵
  • 7篇郭道森
  • 3篇王石发
  • 3篇谷文
  • 3篇杨益琴
  • 3篇蒋继宏
  • 3篇谢立群
  • 2篇李盛楠
  • 2篇徐梅
  • 2篇赵林果
  • 2篇李艳苹
  • 2篇林峰
  • 2篇叶兼菱
  • 2篇巨云为
  • 2篇梁波
  • 2篇高甜惠
  • 2篇杨雪云
  • 2篇陈凤美
  • 1篇彭佃亮

传媒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2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江苏林业科技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Forest...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质粒pACYC184电转化松材线虫携带的荧光假单胞菌GcM5-1A被引量:2
2009年
以质粒pACYC184为材料,研究了松材线虫携带的荧光假单胞菌的最适电转化条件.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GcM5-1A培养至D600nm为0.5时制备感受态细胞,以300mmol/L蔗糖溶液为电击缓冲液,质粒DNA终浓度为0.01ng/μL,在25μF电容、9kV/cm电场强度、200Ω电阻的电击条件下电击一次,可得最大的电转化效率,即5.5×106/μg(DNA).SDS-PAGE分析显示,转化质粒pACYC184的氯霉素抗性基因在受体细胞内得到了表达.本方法的建立为松材线虫携带的荧光假单胞菌的基因导入提供技术支持,为进一步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选择性地失活特定功能基因,进而确定这些基因在松材线虫病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汪靖超连福明郭道森李荣贵赵博光
关键词:电转化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对其携带的一株细菌繁殖和致病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采用黑松(Pinusthunbergii)无菌苗和愈伤组织的接种试验证明,松材线虫携带的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cepacia)B619菌株的繁殖及对黑松的致病性受松材线虫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松材线虫的分泌物及死尸均可促进该菌株的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且活线虫的促进作用比死尸更加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松材线虫提供给该菌株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试验还发现,松材线虫分泌液经高温处理后对致病细菌繁殖的促进活性下降.
郭道森赵博光李荣贵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繁殖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产生抑制真菌的物质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发现松材线虫携带的两株荧光假单胞菌GcM5-1A、ZM4A和恶臭假单胞菌ZpB1-2A具有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的作用。首先对供试的8个细菌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生物测定,从中筛选出3个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菌株;接着对细菌培养液及滤液、死细菌及活细菌进行生物测定;最后对细菌代谢物的性质进行生物测定。实验证明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成分为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
杨雪云赵博光
关键词:松材线虫细菌抑菌挥发性
荧光假单胞菌GcM5-1A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初步纯化及性质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研究了松材线虫携带的荧光假单胞菌GcM5-1A的培养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后,各组分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的活性及各组分对黑松悬浮细胞的毒性;还对GcM5-1A菌株胞外LiP进行了初步纯化,并对纯化后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P活性主要出现在50%~70%沉淀组分中;0~20%沉淀组分和50%~70%沉淀组分对黑松悬浮细胞的毒性很强;GcM5-1A菌株培养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以及DEAE-SepharoseFF两步纯化后,其LiP的比活力从0.81U/mg提高到21.30U/mg;其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4.0;在15~35℃、pH6.0~9.0范围内,酶活力保持相对稳定;NH2OH·HCl和KCN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88%和57%,而NaN3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只有15%左右;吸收光谱显示该酶在406nm处有一个Soret峰,加入1mmol/LNa2S2O4后,吸光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Soret峰没有显著移动。
孔令营郭道森赵博光李荣贵
关键词:松材线虫荧光假单胞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毒素
松材线虫携带一株荧光假单胞菌分泌毒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研究了离体情况下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菌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cM5-1A)在LB、NB和PD三种培养基中的毒性,以及产生的毒素对黑松(Pinus thunbergii)切根苗和悬浮细胞的效应。结果显示,菌体在LB和NB培养液的毒性较高,其中LB培养液的毒性最高,且培养液的pH值为7时比pH值为5时毒性高,而该菌在PD培养基中几乎不产毒。细菌培养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得到了主要含有50 kDa蛋白的蛋白组分,该蛋白组分对黑松悬浮细胞和切根苗均有较高的毒性,并能改变黑松悬浮细胞细胞膜的透性,导致胞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外渗。
尹永华郭道森赵博光杜希华赵遵田李荣贵
关键词:松材线虫毒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防治桑天牛的室内生测被引量:2
2011年
从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G rube)cDNA文库中筛选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I)的编码基因,将该编码基因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并实现胞外表达,得到转基因工程菌E.coliDH5α。对工程菌的杀桑天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菌对桑天牛成虫和幼虫较对照具有显著致死作用。
叶兼菱李荣贵郭道森赵博光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桑天牛
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用荧光方法观察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携带的细菌对悬浮培养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细胞的毒性,表明其中的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滤液对黑松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这与松树发病早期出现的细菌种类一致;这些细菌在添加松树提取液的细菌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或基本不能生长,表明松树体内可能存在某些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物质;同时,单独接种这些细菌不能感染健康的黑松,因此,在线虫最初进入树体中,细菌的生长与线虫密切相关.
谢立群张建平赵博光
关键词:松材线虫黑松细菌致病菌
不同来源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多样性被引量:13
2008年
对来自日本和中国的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并通过菌落形态、氧化酶检测、接触酶试验,革兰氏染色和ABT自动检测等方法,确定了中国的松材线虫所携带细菌的主要种类为假单胞菌和泛菌属,而日本的松材线虫所携带的主要是产气肠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葡萄球菌。
巨云为谢立群杨雪云赵博光
关键词:松材线虫细菌
表达荧光假单胞菌鞭毛蛋白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对黑松的毒性被引量:5
2010年
构建了组成分泌表达载体pUC18ompA,将荧光假单胞菌Pf-5鞭毛蛋白的编码基因fliC克隆到pUC18ompA构建pUC18ompA-fliC,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构建了工程菌。工程菌与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黑松无菌苗,研究其对无菌苗的致病能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工程菌与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同样可以引起黑松无菌苗的萎蔫。进一步验证了体内荧光假单胞菌鞭毛蛋白在松材线虫病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李盛楠赵博光李荣贵郭道森
关键词:松材线虫荧光假单胞菌鞭毛蛋白工程菌黑松
假单孢菌毒素对黑松松针细胞防御酶系统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用不同浓度的假单孢菌Ⅱ型(Pseudomonassp.biotypeⅡ)毒素液处理黑松松针,按时间顺序测定与细胞防御酶系统有关的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原液和稀释5倍毒素液处理24 h的黑松松针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达到最大值,此后原液处理的黑松松针酶活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稀释5倍处理的酶活性保持不变.2)经原液和稀释5倍的毒素液处理24 h的黑松松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达到活性高峰,与对照值的差异显著.3)毒素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稀释5倍和原液处理的毒素液对黑松松针POD活性的影响基本相同,在处理72 h内活性一直为升高状态.4)经毒素处理后黑松松针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但稀释5倍的毒素诱导其活性较原液增加得快,活性高峰出现得早.5)可溶性蛋白含量:经毒素处理后黑松松针内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处理的含量有所增加.
蒋继宏高甜惠陈凤美赵博光彭兰华
关键词:毒素防御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