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RC2007086)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钟常仁安李志峰张一心陈红健更多>>
-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南通市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门部胆管损伤的防治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1月~2007年6月诊治的16例肝门部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术后恢复顺利,7例有近期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24±11)d。3例有不同程度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避免肝门部胆管损伤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发生胆管损伤,要早期发现、尽早治疗,针对不同的Bismuth—Strasberg分型和损伤时间,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手术后充分引流。
- 常仁安陈钟李志峰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
- 超声造影配合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比较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配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对于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方法经病理、甲胎蛋白(AFP)或影像学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95例分为两组:A组54例,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治疗;B组41例,采用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配合RFA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后完全切除率98.1%,1、2和3年肝癌再发率为22.2%、42.6%和59.3%,1、2和3年的生存率为90.7%、77.8%和63.0%;B组术后完全消融率92.7%,1、2和3年肝癌再发率17.1%、43.9%和61.0%,1、2和3年的生存率为87.8%、75.6%和65.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声诺维超声造影配合RFA治疗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效果相当。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轻且少等特点,更体现了其微创的价值。
- 陈红健张一心陈钟
- 关键词:超声造影射频消融原发性小肝癌
- 载肝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表征及其对培养大鼠肝细胞活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半衰期短,且不具有靶向性。成熟肝细胞体外大量培养及活力维持难度较大,严重制约肝细胞移植及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目的:制备并表征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探讨其体外降解、释药行为及对培养大鼠肝细胞活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7/2008-01在南通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及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设计完成。材料:SD大鼠10只,肝细胞生长因子由英国PeproTech公司提供,聚乳酸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O-羧甲基壳聚糖由上海伟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以聚乳酸和O-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用低温磁力搅拌法制备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用该载药纳米粒子进行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并以不加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普通培养作为对照,采用CCK-8体外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肝细胞活力。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该载药纳米粒子的结构、粒径及表面形貌,测定其粒径分布和表面电位,动态监测降解过程中粒子表面形貌的变化、降解过程中质量的损失情况和降解介质的pH值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检测培养1周内肝细胞的活力。结果: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PLA-O-CMC纳米粒子呈球形,其平均粒径为140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08,载药率为0.12665%,包封率为76.32%,粒子表面电位为32.8eV。该载药纳米粒子前24h释药动力学方程为Q=148.4266+189.0493t1/2(R=0.97589),符合Huguchi方程;前30d内释放动力学方程Q=1086.28966+58.23938t(R=0.99716),符合零级释放方程。载药纳米粒子组肝细胞活力明显高于普通培养组(P<0.05)。结论:实验成功制备并表征了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并证实其能够有效维持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活力�
- 李志峰陈钟常仁安何友梅
- 关键词: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肝细胞生长因子载药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