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C30706)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1
- 相关作者:蔡雪珍李东风智喜梅吴文林凯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I多态性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随机筛选年龄42~75岁广州汉族妇女157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ER基因型。结果157例受试对象中,ER基因型分别为XX型13例,Xx型67例,xx型77例,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XX基因型的妇女个体在各部位比Xx及xx型携带者较高的骨密度值,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无相关性;ER基因多态性不是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易感因子。
- 李东风蔡雪珍吴文林凯智喜梅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骨密度绝经后妇女
-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人群骨密度相互关系. 方法选取年龄≥42岁的广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粗隆间(inter)、Ward'三角和大转子(troch)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降钙素基因多态性. 结果 231例受试对象中,CTR基因型分别为CC型194例(占84.0%),CT型33例(占14.3%), TT型4例(占1.7%),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分析三种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显示,它们各自所代表的骨密度值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降钙素基因 C1377T多态性不能作为预测广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 李东风吴文蔡雪珍智喜梅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骨密度
-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Ⅰ型胶原α_1链及α_2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2岁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Ⅰ型胶原α1链及α2链基因型。结果231例受试对象中,Ⅰ型胶原α1链PCR扩增产物未发现ACCB7I酶切位点,Sp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型均为SS型;Ⅰ型胶原α2链基因型分别为EE型113例,Ee型91例,ee型27例(分别占48.9%、39.4%、11.7%),等位基因频率E和e各为68.6%、31.4%。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EE基因型的个体比Ee基因型和ee基因型个体的骨密度值为低,但只在腰椎侧位(L2-L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Ward?s)等部位的骨密度值EE基因型比Ee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COL1A1Sp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COL1A2基因EE型个体较Ee基因型及ee基因个体的骨密度值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COL1A2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 李东风吴文蔡雪珍林凯智喜梅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绝经后妇女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