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BK2008417)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赖建中孙伟戎志丹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压杆
  • 2篇混凝土
  • 2篇活性粉末
  • 2篇活性粉末混凝...
  • 2篇霍普金森压杆
  • 2篇粉末混凝土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应变率
  • 1篇纤维
  • 1篇荷载
  • 1篇分离式霍普金...
  • 1篇层裂
  • 1篇冲击荷载

机构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土木工...

作者

  • 2篇孙伟
  • 2篇赖建中
  • 1篇戎志丹

传媒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多次冲击荷载下的力学行为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60%的超细工业废渣取代水泥制备了抗压强度达200 MPa的生态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不同纤维掺量的RPC材料进行了4种方式的多次冲击压缩实验。定义了材料多次冲击压缩标准化强度,揭示了冲击次数、冲击方式、纤维掺量对材料抗多次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提高,材料抗多次冲击的能力不断提高。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材料的损伤程度不断增大,标准化强度不断下降。随着冲击方式的改变,材料首次冲击的损伤增加,第2次和第3次冲击下材料峰值应力下降速度提高。
赖建中孙伟戎志丹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霍普金森压杆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层裂性能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采用60%的超细工业废渣取代水泥制备了一种生态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不同纤维掺量的RPC材料进行了层裂性能实验。研究得出了入射波强度和冲击次数对层裂过程中应力波传播的影响规律。按一维弹性波理论编写了入射压缩波和反射拉伸波在试件自由端附近相互作用的程序,计算出试件自由端附近拉应力的分布,由试件的层裂位置得到材料的层裂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入射波强度的增加和冲击次数的提高,材料的拉伸损伤逐渐增加,反射拉伸波的强度逐渐降低。RPC材料层裂强度和破坏形态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层裂强度和破坏程度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增加。通过纤维的增强作用,层裂裂缝的宽度和深度都降低了。
赖建中孙伟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层裂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应变率纤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