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J013)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泽洪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道教
  • 1篇道情
  • 1篇道士
  • 1篇元明
  • 1篇元明时期
  • 1篇僧人
  • 1篇唐代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视野
  • 1篇讲经
  • 1篇多元文化
  • 1篇多元文化视野
  • 1篇佛道
  • 1篇佛道关系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篇张泽洪

传媒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元明时期道教道情的传播及其影响——以元明杂剧小说中的唱道情为中心被引量:1
2008年
唱道情是宣扬道家思想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在元明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当盛行。元代杂剧不乏道教题材的剧目,并有道士说唱道情的描写。而明代有关道教题材的小说,对道情说唱及道士放荡不羁形象的描写更为细致。元明时期道教注重通俗化的弘道宣教,由此促成唱道情与中国民间信仰的结合。元明时期杂剧小说中的唱道情,反映出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
张泽洪
关键词:元明时期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唐代佛道关系——以唐代长安为中心被引量:4
2009年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代社会,是佛教、道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全国佛教、道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的高僧、高道汇聚长安,积极介入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在唐代三教鼎立的社会氛围下,长安僧人、道士皆注重传法弘道,努力扩大佛道二教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从唐代长安僧人、道士的三教论衡,僧人道士为弘道宣教的俗讲,唐诗中所见名僧高道的酬答唱和等活动,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佛教、道教和谐相处的历史实况。
张泽洪
关键词:唐代僧人道士讲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