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JL003)
-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5
- 相关作者:樊万选朱桂香郭立义王炫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台湾农业发展与《农村再生条例》被引量:5
- 2010年
- 自20世纪40年代末期以来的60余年中,中国台湾先后经历了三次土地改革,其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农业专业化、企业化和机械化。但在城镇化风潮及工业化蓬勃发展趋势下,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造成农村人口外移严重,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农村生活及文化特色逐渐丧失。中国台湾农业管理部门为了重振农村经济,制定了《农村再生条例》。
- 朱桂香王炫樊万选
- 关键词:农村人口农业发展生条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
- 论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三阶段梯度演进被引量:3
- 2008年
- 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构建,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分三个阶段逐步梯度演进,一是现阶段继续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积极推进农地承包权的物权化进程;二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向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的中期创新模式转换;三是实现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向农地产权制度的远期模式——国有永佃制转换。
- 樊万选
- 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
- 国内外农地产权和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2
- 2008年
- 发达国家的农地制度演变大体上都经历了平均地权阶段和农地规模经营两个发展阶段,土地集中实质上是土地权属关系的一种转移。国内对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转障碍,流转条件,流转原则和流转形式四个方面。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可望在农地产权的结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构建和解决比较利益低下问题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突破。
- 樊万选
- 关键词:农地制度使用权产权转制土地权属
-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配置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以市场机制实现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原发力量,通过市场机制及时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避免集中统一调整农地给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冲击,激发农户改良土地、增加对农地长期性投入的积极性,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应遵循优化配置原则、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和自愿互利的原则。
- 樊万选郭立义
- 关键词:农地使用权
- 农地产权与经营制度对农地经营效益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农地产权与经营制度是农业生产赖以运行和发展的社会形式。特定的农地制度总是与特定的农业产力相适应而形成特定的农业生产方式,并由此获得相应的农地经营效益。不同的产权制度,反映了人们在农地上的不同地位,形成利益上的差别,从而影响人们在农业生产中的行为;不同的农地产权制度具有不同的农业资源配置机制与方式,并最终影响到农地经营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农地经营制度、农地经营规模、农地集约化程度也是影响农地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
- 樊万选
- 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农地经营制度
- 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梯度演进
- 2008年
-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构建,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分三阶段逐步梯度演进,一是现阶段继续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积极推进农地承包权的物权化进程;二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向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的中期创新模式转换;三是实现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向农地产权制度的远期模式——国有永佃制转换。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既与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相衔接,又与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相一致。
- 朱桂香
- 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
-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8
- 2012年
- 农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和重要基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现有农地产权制度和使用制度的内在缺陷逐渐显露,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应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分三阶段逐步推进,以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 樊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