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2297)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杨福全赵海鹰刘金钢马锐孟令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癌组织
  • 2篇手术
  • 2篇切口
  • 2篇癌组织
  • 1篇蛋白
  • 1篇修补术
  • 1篇修补术后
  • 1篇再手术
  • 1篇张力疝修补术
  • 1篇伤口
  • 1篇伤口裂开
  • 1篇生物钟基因
  • 1篇术后
  • 1篇切口感染
  • 1篇切口疝
  • 1篇昼夜节律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疝修补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杨福全
  • 3篇刘金钢
  • 3篇赵海鹰
  • 2篇王泽平
  • 2篇王鑫
  • 2篇孟令勤
  • 2篇马锐
  • 1篇田忠
  • 1篇林永利

传媒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进展和面临的挑战被引量:8
2014年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手术修补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唯一方法,从修补方式分其治疗包括自体组织修补,应用人工补片修补;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应用腹腔镜技术修补切口疝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对于特别巨大的腹壁切口疝一直以来对于疝修补是个巨大挑战,目前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的应用可以治疗大部分患者。人工修补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另一巨大挑战,应用人工修补材料治愈了切口疝患者,而与应用人工材料相关的并发症也时有报道,如何选择和恰当的应用人工修补材料,也是疝外科关注的热点问题。
杨福全
关键词:外科伤口裂开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
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人类生物钟基因hClock及hBmal1蛋白在人类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与人类胆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人类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Clock基因、hBmal1基因蛋白产物(Clock蛋白及Bmal1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人胆管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Clock蛋白在胆管组织中阳性率为33.33%(20/60),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81.67%(49/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al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3.33%(44/60),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36.67%(22/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lock蛋白与Bmal1蛋白表达均与胆管癌TNM分期有关(P<0.05)。在胆管癌组织中Clock蛋白与Bmal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81,P<0.05)。结论:Bmal1蛋白可能与人类胆管癌的发生有关,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而Clock蛋白可能为胆管癌发生的抑制因素。
杨福全王泽平王鑫丛玉珠马锐张智深孟令勤赵海鹰刘金钢
关键词:胆管癌昼夜节律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预防和再手术时机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的资料.其中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13例,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5例.应用聚丙烯补片修补者16例,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者2例.根据感染程度、补片材料进行相应处理.开放换药未见好转后行再手术治疗.术后均一期缝合,完全去除补片者3例,术后留置引流管;部分去除补片者15例,予以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结果 补片感染的18例患者均经再手术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后无疼痛、阴囊水肿及尿潴留.其中16例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3年,18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出院后无感染及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治疗以预防为主,根据感染类型及补片材料选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王鑫杨福全王泽平马锐丛玉珠孟令勤赵海鹰刘金钢
关键词:再手术切口感染疝修补术
ERK1/2和p-ERK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外胆管癌组织标本74例,正常胆囊结石胆囊管组织标本25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ERK1/2和p-ERK1/2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胆管癌组织中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4%(24/74)和60.8%(45/74),均明显高于正常肝外胆管组织[16.0%(4/25)、24.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1/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ERK1/2阴性表达的肝外胆管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长于p-ERK1/2表达阳性的患者(P=0.034)。单因素分析发现,p-ERK1/2的表达、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p-ERK1/2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胆管癌组织存在ERK1/2和p-ERK1/2高表达;p-ERK1/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可作为胆管癌的预后因子。
林永利赵海鹰刘金钢杨福全田忠
关键词:ERK1/2P-ERK1/2胆管癌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