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X015)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郭明哲梁豪董晓洁王淑梅张贵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哲学
  • 2篇生命
  • 2篇生态
  • 2篇主义
  • 2篇莱姆
  • 1篇学史
  • 1篇约定论
  • 1篇哲学思想
  • 1篇哲学思想研究
  • 1篇儒道
  • 1篇儒道思想
  • 1篇社会
  • 1篇生命观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哲学
  • 1篇视阈
  • 1篇彭加勒
  • 1篇批判性
  • 1篇批判性阅读

机构

  • 9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财产...

作者

  • 7篇郭明哲
  • 1篇张贵红
  • 1篇王淑梅
  • 1篇董晓洁
  • 1篇梁豪

传媒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批判性阅读
2017年
在《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提出对马克思论著进行哲学的阅读。在他看来,西方传统经济学者和历史学家对马克思论著的解读是一种"有罪"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在哲学的认识论体系上将马克思的研究对象和概念庸俗化了。他认为,《资本论》是在哲学角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提出问题,并在马克思的话语和对象交错的文字背后找到经济学的客观规律,并总结出经济史的"非线性"发展图式和科学实践方法。其本质是将科学哲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领域和马克思论著的解读上,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具备合法的理论依据。
汪怡洋郭明哲
亥姆霍兹、彭加勒与爱因斯坦:约定论的初创、发展和完善
2018年
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准则,约定论产生于19—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大变革时期。站在时代前列的哲人科学家亥姆霍兹、彭加勒、爱因斯坦等人基于对因果性、几何学、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深入批判,推动了约定论思想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程,成为当代科学与哲学的宝贵精神财富。
郭明哲许良
关键词:亥姆霍兹彭加勒爱因斯坦约定论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科技政治学的兴起
2015年
当代西方STS(科学技术学)已经从以SSK(科学知识社会学)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学研究,逐渐转向了现在的科技政治学领域,并且越来越受重视。科技政治学的思想来源主要为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中的政治学倾向,科技政治学的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科技政治学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和交叉性等理论特征,同时,西方科技政治学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在STS领域的复兴,国内研究应该借鉴其研究成果,开展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现状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政治学研究。
张贵红郭明哲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STS
生命个体性、常态和差错——康吉莱姆生命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无论从本体论、认识论还是从价值论维度看,生命的本质正在于其个体性;生命个体性,是生命科学哲学的基石;生命现象的深层特性,如疾病、健康与差错等本质上都是对传统"常态概念"的颠覆,因而,终结"理想常态"的"统计学范式",代之以"个体常态"的范式转换,重建科学哲学的历史认识论,便成了康吉莱姆生命科学哲学的核心旨趣。
郭明哲梁豪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现代性困境”
2016年
"现代性困境"及其隐情的本质肇始于启蒙理性对人及其历史之现实性的"蒸发",如何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中来重获人的本质则是时代的任务。历史意识是现代人的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将之内化于人的世界之中。因此,直面"现代性困境"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直面现代人的存在。通过对"主观意识"的历史境遇与物化活动历史境遇的分析,认为人本质的重新获得与历史唯物现实性的证成是对历史实践本性的真实表征。正视"现代性困境",是我们能够直面资本逻辑、挖掘启蒙理性当代意义的必要思想前提,也是我们真切把握实现中国梦之现实背景的实践要求。
王淑梅
关键词:现代性困境历史境遇唯物史观
中国传统儒道思想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014年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当下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课题。儒道的哲学思想站在人类社会文明开端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历史条件限制,但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万物平等的思想内容,赋予了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更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跨时代的文化意义。文章通过传统文化思想的视域,探讨当下存在的生态问题,阐释儒道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郭明哲汪怡洋
关键词:儒道思想生态文明
康吉莱姆生命观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康吉莱姆的生命科学奠基于他对传统机械主义生命观的反思。传统生命科学将生命理解为机器,任何"差错"都是必须消除的。康吉莱姆引用了大篇幅的生物学、医学的案例揭露了这种独断论观点的缺陷,扭转了近代哲学将生命看作精密仪器的趋势。他以"个体常态"、规范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差错,肯定了偶然、变异和可错性是生命的本质体现,强调通过生命的偶然性理解生理上的病态与社会上的反常现象,才能正视病态与畸形以及它对生物学、社会学的价值与意义。
汪怡洋郭明哲
关键词:生命
自然、技术、社会——萨克塞生态哲学思想探究被引量:1
2014年
德国生态学家汉斯·萨克塞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生态研究的另一隅,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普遍联系的学说,他不仅阐述了慎用技术的技术中立观,环境保护的伦理依据的自然本身价值论,而且还考察了人际生态。萨克塞生态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一种方法论,核心是强调整体联系,包括人与物的联系和人与人的联系;在存在有价值的大前提下,他论证了自然本身有其价值;现代技术一方面形成和塑造了社会,另一方面逐渐导致人与人理解的崩溃,萨克塞提出要采用普遍教育和正确地运用信任以建立人际相互理解的新基础。
郭明哲董晓洁
关键词:社会生态
论皮埃尔·迪昂的科学哲学思想
2016年
皮埃尔·迪昂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他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具有约定性的系统,是对于外界事物间的关系的一种描述。科学理论是包含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的有机体。迪昂基于深厚的科学实践所阐发的科学符号论、秩序实在论(关系实在论)和理论整体论思想以及独具特色的科学品格对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郭明哲
关键词:科学史科学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