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5052)
- 作品数:91 被引量:461H指数:12
- 相关作者:刘向斌金振东孙刚姜岩郭松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石油大学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下盘断层阴影研究
- 敖古拉断裂及其附近的构造落实对大庆油田龙西地区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敖古拉断裂下盘开展地震构造解释研究,从区域构造规律、过断层井曲线对比、密井网构造解释经验和地震正演分析四个方面证明了该区域地震构造成像不准确、存...
- 李操姜岩杨莹彬卢勉周莉莉
- 关键词:井震结合
- 文献传递
- 基于井震结合的储层厚度定量预测方法被引量:2
- 2021年
- 通过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及追踪、沉积单元级等时地层格架建立、井震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实现了地震属性优选与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了井震结合储层厚度定量预测方法。地震属性优选与优化方法将优选出的地震属性按照可信度在平面上分为Ⅰ、Ⅱ、Ⅲ类,剔除上下临层的干扰信息,能够优选出反映本层信息的属性;井震结合储层厚度定量预测方法可实现无井区河道砂体厚度的定量预测,预测精度随井网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 赵明珠
- 关键词:井震结合水下分流河道
- 聚合物凝胶在多孔介质中封堵效果实验被引量:7
- 2020年
- 为了分析聚合物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封堵规律,利用岩心实验结合核磁共振(NMR)、扫描电镜(SEM)微观分析技术,从聚合物浓度、注入速度及注入量的角度研究凝胶对岩心的封堵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凝胶体系实验条件下,当凝胶浓度升高时,突破压力和封堵率提高,核磁共振T2谱峰面积逐渐缩小,水占岩心孔隙度分量逐渐下降,凝胶在岩心中的运移能力变弱,胶体滞留量增多,封堵性能变好;较快的凝胶注入速度会导致岩心突破压力和封堵率降低,核磁共振T2谱峰面积增大,水占孔隙度分量升高,岩心中的凝胶滞留量减少,封堵效果变差;当凝胶注入量增加时,压力曲线变化幅度逐渐增大,突破压力和封堵率提高,核磁共振T2谱峰面积逐渐减小,水占孔隙度分量下降,岩心中各处的凝胶滞留量大幅提高,胶体的运移能力下降,封堵效果变好。
- 刘向斌
- 关键词:凝胶体系封堵效果驱替实验扫描电镜
- 大庆油田缆控分层注水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分层注水是大庆油田开发最重要的特色技术,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油水关系复杂,注水合格率下降快,稳油控水难度加大,为解决日益增加的注水井测调工作量与有限的测试队伍间的矛盾,满足油田精准开发需求,研制了缆控分层注水技术。该技术将压力监测系统、流量监测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置于预置电缆智能配水器中,在办公室端由技术人员在服务器软件上发出控制指令,通过油田生产无线网络发送至地面控制箱,应用电缆载波技术由电缆传输指令至智能配水器,实现实时通信,获取井下分层参数信息,控制井下分层注入量。通过建设4个智能分注技术示范区,验证了不同开发矛盾下工艺适应性。缆控分层注水技术提高了吸水厚度比例,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率和自然递减率,增油效果明显,推动了油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 佟音金振东刘军利刘军利李井慧张伟超
- 关键词:分层注水
- 三元复合驱后微膨型封窜剂体系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提高封窜剂体系在三元复合驱环境下的固化强度,改善三元复合驱后部分管外窜槽井的封堵效果,通过考察作为主剂的经过辐照后的丙烯酰胺与膨润土的接枝半共聚高分子衍生物混合物浓度、交联剂过硫酸铵浓度、增强剂N,N-甲叉基双丙烯酰胺浓度、微膨剂OP-10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硬化剂G级水泥浓度对封窜剂固化效果的影响,得到适合三元复合驱后微膨型封窜剂体系,研究了封窜剂固化体在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的长期稳定性、封窜剂与三元复合驱体系的配伍性以及封窜剂在三元复合驱体系环境下对岩心的封堵性能,并进行了油田现场封堵封窜试验。优选的配方为13%~17%经过辐照后的丙烯酰胺与膨润土的接枝半共聚高分子衍生物混合物+0.12%~0.18%过硫酸铵+0.06%~0.09%N,N-甲叉基双丙烯酰胺+0.3%~0.5%OP-10或0.8%~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7%G级水泥的封窜剂体系的固化时间1~5 h可控,在强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环境中强度超过20 N,体积膨胀倍数<1.5倍,体积微膨可控且保持较好的高强度稳定性。岩心封堵实验表明,突破压力超过10.0 MPa,岩心封堵率超过97%,封堵能力较好。利用该体系对三元复合驱区块内生产井窜流层位进行封堵,全井日产液降低30.3%,日产油最高增加1.58 t,含水下降4.1%,体系对三元复合驱后窜流井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
- 吴晨宇
-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封窜剂封堵强度
- 复合河道内部单期河道边界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大型复合河道内部单一期次河道的识别对认识复合河道砂体内部的渗流特征及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过去复合河道内部单一期次河道识别方法单一、识别精度低、没有建立起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识别方法体系,以野外露头剖面为指导,利用同期不同河道侧向叠置法、高程差识别法、曲线特征法、断续河间沉积法、废弃河道法、夹层变化法、韵律变化法、河道砂体厚度差异法及动态差异法,通过三维视窗,采取三维多方法联动技术,实现了研究区单一期次河道的精细识别,对搞清不同沉积环境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内部的连通状况,确定油水井间的连通关系,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技术手段。
- 苗厚纯杨为华于宏宇李冰袁和平张善义兰金玉
- 聚合物驱地层压力与流动压力控制界限研究
- 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区域地层压力和采出端的流动压力的变化对开发效果影响较大,一定的地层压力水平情况下,盲目的放大生产压差并不完全能够增加产量,经常会导致含水上升、采聚突破,影响聚驱效果。本文以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
- 金贤镐王月英
- 关键词:聚合物驱地层压力
- 基于全直径岩心CT扫描技术的三元复合驱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0
- 2019年
- 采用CT扫描技术对5块全直径天然岩心进行微观孔隙结构定量化研究,直观展示了不同类型砂体不同物性特征的岩石三维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结合驱替实验开展"双胞胎"岩样水驱、三元复合驱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全直径岩心CT扫描是研究微观孔隙结构的有效手段,岩心扫描切片可以有效地反映砂体内部的层理及孔隙分布特征;随着孔隙度降低,岩心孔隙直径和喉道直径依次减小,孔喉比依次增大,配位数依次减小;水驱和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隙结构变化均具有积极影响,随驱替倍数的增加,孔喉半径、配位数与面孔率增加,孔喉比降低,后续水驱阶段的三元复合驱岩样微观孔隙结构更为复杂;相同驱替倍数条件下,聚合物驱对储层结构的改变程度明显高于水驱。
- 王鑫元沈忠山张东胡硕张波张晓娜
- 关键词:CT扫描三元复合驱微观孔隙结构
- 聚合物驱优化提质提效配套技术体系被引量:4
- 2019年
-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经过多年研究与工业应用,开发技术日益成熟,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但是,随着开采对象油层条件变差、污水稀释体系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聚驱开发效果和效益逐步变差。为此,以聚驱提效为目标,开展了二类油层层系井网优化设计技术、分层次对标评价体系、注入参数匹配关系图版、精准跟踪调整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优化提质提效配套技术体系,深化了聚驱开发规律的认识,指导了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精准的跟踪调整,探索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新途径,促使开发效率明显提高,吨聚增油量由37.2 t逐步提升到55.5 t,干粉用量年节省13%,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达到了14.65百分点,多创经济效益138×10~8元。
- 康红庆
- 关键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 强碱三元复合驱颗粒调剖剂强度和弹性评价方法被引量:6
- 2019年
-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中后期,尤其是近井地带多次重复调堵后,大量注入体系沿高渗透层或特高渗透层做无效和低效循环,降低了驱替效果。为了保证颗粒调剖剂的质量,增强其稳定性,提高驱替效果,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颗粒调剖剂强度和弹性评价方法研究。基于调剖剂颗粒在地层中运移时产生的挤压、剪切、变形等力学行为,确定了三元复合驱颗粒调剖剂强度表征方法;测定了8种不同类型调剖剂颗粒在不同膨胀时间条件下通过孔板时的突破压力和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回弹系数。结果表明:调剖剂颗粒放置时间越长,其强度越低;对于同种类型不同粒径的颗粒调剖剂,粒径越大,其过孔突破压力越大;8种样品64样次测定结果中回弹系数大于20%的样品次数达到70%以上。通过研究发现同类产品的颗粒回弹系数和过孔突破压力具有负相关性,形成了综合考虑回弹系数和过孔板突破压力2个指标的颗粒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
- 刘向斌
- 关键词:强碱三元复合驱颗粒调剖剂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