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09ZX08011-027B)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连荣张军杨敏生卢孟柱胡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北方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抗虫
  • 4篇基因
  • 3篇转基因
  • 3篇转基因杨
  • 2篇杨树
  • 2篇转基因杨树
  • 2篇节肢动物
  • 2篇抗虫性
  • 2篇BT基因
  • 1篇动物群落
  • 1篇毒蛋白
  • 1篇多样性
  • 1篇植物
  • 1篇三倍体毛白杨
  • 1篇生物安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转基因抗虫

机构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林业示...

作者

  • 3篇张军
  • 3篇王连荣
  • 2篇王进茂
  • 2篇胡建军
  • 2篇卢孟柱
  • 2篇张益文
  • 2篇杨敏生
  • 2篇籍新波
  • 1篇庞新博
  • 1篇陈辉惶
  • 1篇吕金辉
  • 1篇朱银飞
  • 1篇温俊宝
  • 1篇刘朝华
  • 1篇郭培鑫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Agricu...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我国抗虫转基因杨树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0年
转基因树木与农作物相比,人们更关注其长时间种植可能导致转基因扩散到周围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周期长,转基因树木会增加转基因不稳定性,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靶标害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增加树木入侵性(杂草化),以及由于基因漂移或基因逃逸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新的环境风险。过去十几年,针对我国抗食叶害虫的两个商业化转Bt基因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和转双抗虫基因741杨[P.alba×(P.davidiana+P.simonii)×P.tomentosa],已开展了有关生态安全性方面的多项研究。本文围绕抗虫转基因树木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抗虫转基因杨树对节肢动物种群和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使昆虫的多样性提高,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未见明显影响。转基因欧洲黑杨通过花粉和种子发生的基因漂移几率很低。转基因杨树通过内生菌发生的水平转移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险也进行了评价。文章最后指出对抗虫转基因杨树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开展生物安全研究的必要性。
胡建军杨敏生卢孟柱
关键词:转基因杨树BT基因害虫生物安全基因漂移
转基因杨树中外源Bt基因mRNA及其蛋白运输被引量:8
2010年
以741杨和转Btcry1Ac基因741杨抗虫株系Pb29互为接穗和砧木进行嫁接,利用RT-PCR和ELSA技术对Bt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是否在砧木与接穗间运输进行研究。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以741杨为接穗或砧木的嫩枝和嫩叶中均未检测到Bt基因的mRNA,说明Bt基因的mRNA没有在砧木与接穗间进行运输。ELISA检测发现,各嫁接处理的741杨砧木和接穗的叶片、韧皮部、木质部和髓中均检测出Bt毒蛋白的存在,证明Bt毒蛋白可以通过嫁接的方式在砧木和接穗间进行运输。用各嫁接处理接穗叶片在室内喂饲杨扇舟蛾幼虫,发现嫁接转基因杨树的非转基因杨可提高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率,延长发育历期,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
王连荣杨敏生
关键词:嫁接抗虫性
转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节肢动物及抗虫稳定性调查被引量:1
2011年
对田间生长的8 a生转抗虫基因(Bt cry1A和API)三倍体毛白杨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对试验林进行节肢动物调查表明,林内节肢动物共有11个目、26个科,已明确为害虫的有11种,占整个群落的42%;天敌(包括捕食性与寄生性)8种,占群落的31%;中性昆虫7种,占群落的27%,其中主要害虫为美国白蛾。秋季对试验林叶面积损失调查表明,不同转基因系号的抗虫性有明显差异,有4个株系没有被美国白蛾啃食,10个株系的食叶面积小于10%,6个株系的食叶面积在10%~15%之间。
郭培鑫张军刘朝华庞新博
关键词:三倍体毛白杨节肢动物群落抗虫性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柳树AFLP分子标记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为构建柳树遗传图谱、进行分子育种等奠定基础,以柳树为材料,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体系建立并优化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简化了AFLP分析流程。首先提取高质量的柳树基因组DNA,对基因组进行酶切与接头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最后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进的CTAB法,酶切模板DNA用量450ng,EcoRⅠ酶切2h,MseⅠ酶切2h,接头过夜连接,选择性扩增时dNTP浓度0.3mmol/L,Mg2+浓度1.5mmol/L,引物浓度0.125μmol/L,DNA聚合酶浓度0.025U/μL,预扩增产物最适稀释倍数20倍。经过重复实验,证明建立的AFLP-毛细管反应体系适用于柳树AFLP分析。
吕金辉胡建军卢孟柱
关键词:柳树AFLP毛细管电泳
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对转基因杨+转基因棉、转基因杨+非转基因棉、非转基因杨+转基因棉、非转基因杨+非转基因棉4种杨棉复合系统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了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其他3种复合系统相比,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对靶标类害虫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控制靶标类害虫的发生,但是会造成其他非靶标害虫种类和数量增加,并有上升为主要害虫的趋势,并引致天敌的增殖。从抗靶标类害虫效果看,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是值得推广的农林种植模式,且Bt转基因棉田益害比为0.5622。但综合分析常规杨棉复合系统与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群落结构特征指数,转基因杨树林中优势类群单一,而在非转基因杨树林中优势类群则较复杂,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使均匀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态营养循环流动系统,因此在Bt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需导入生态调控策略。
陈辉惶温俊宝朱银飞李洪清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Study on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of Bt Toxic Protein Expression in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Cotton and Its Degradation in Soil被引量:1
2012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of Bt toxic protein expression in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cotton and its degradation in soil. [Method] Btcry1Ac toxic protein expression in roots, stems and leaves of transgenic cotton Guoshen GK45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the annual average content of BtCry1Ac toxin protein in the topsoil, rhizosphere soil and following cotton-growing area we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d assay (ELISA). [Result] The content of exogenous BtCry1Ac toxin protein decreased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of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cotton; to be specific, the content of BtCry1Ac toxin protein in cotton stems and leaves decreased more slowly and always maintained a high level, while that in roots decreased rapidly and reached a minimum level to the following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 BtCry1Ac toxin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topsoil of both non-transgenic and transgenic cotton-growing areas, and the content of BtCry1Ac toxin protein increased in topsoil of following cotton-growing area, which was very low in rhizosphere soil. [Conclusion] Determination of Btcry1Ac toxic protein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nd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soil ecosystem.
张益文王连荣张连成张军籍新波王进茂
关键词:TRANSGENICBTCOTTONTOXINPROTEINMICROORGANISM
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时空变化及土壤降解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土壤降解。[方法]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研究和分析了转Bt-cry1Ac基因抗虫棉的根、茎和叶片组织在不同发育时期毒蛋白的含量变化及转Bt基因抗虫棉(GK45)和非转基因棉花(新陆早36号)在根际土壤、表层土壤和后茬种植区土壤中Btcry1Ac毒蛋白的年平均含量变化。[结果]BtCry1Ac毒蛋白含量在抗虫棉生长过程中均呈动态下降趋势,而根中下降的速率最快,茎和叶片次之;棉花种植区土壤表层中均检测到Btcry1Ac毒蛋白,且后茬种植区中表层毒蛋白的含量增加,而根际土中含量极低。[结论]Btcry1Ac毒蛋白的含量检测为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价及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系统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益文王连荣张连成张军籍新波王进茂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BT毒蛋白土壤微生物安全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