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031)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肖美添叶静黄雅燕洪本博屠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测定
  • 1篇豆粕
  • 1篇学成
  • 1篇异黄酮
  • 1篇异黄酮含量
  • 1篇生物转化
  • 1篇松脂素
  • 1篇奇异变形杆菌
  • 1篇苷元
  • 1篇毛细管
  • 1篇毛细管电泳
  • 1篇菌株
  • 1篇化学成分
  • 1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黄酮
  • 1篇黄酮含量
  • 1篇胶束
  • 1篇胶束毛细管电...
  • 1篇发酵豆粕

机构

  • 3篇华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叶静
  • 3篇肖美添
  • 2篇黄雅燕
  • 1篇张学勤
  • 1篇昝珂
  • 1篇汤须崇
  • 1篇郭远洋
  • 1篇屠鹏飞
  • 1篇洪本博

传媒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白苞蒿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3
2011年
目的研究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ex DC.)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波谱学方法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苞蒿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的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2-hydroxyethoxy)acetophenone(1),黑麦草内酯(2),异黑麦草内酯(3),异香草酸(4),对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7),(+)-松脂素(8),(+)-麦迪奥脂素(9),(+)-丁香树脂素(10),丁香酸(11),二氢异阿魏酸(12)。结论化合物1是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得,化合物2~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4,7,8,12为蒿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肖美添叶静洪本博昝珂屠鹏飞
关键词:化学成分
一株转化大豆苷元为S-雌马酚菌株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筛选一株可转化大豆苷元为S-雌马酚的微生物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方法】在厌氧条件下采用抗生素抑制非目标菌生长并结合稀释涂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分离可转化大豆苷元生成S-雌马酚的肠道细菌,并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之后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该菌系统进化树,结合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确立该菌系统发育学地位。【结果】从大鼠肠道内筛选分离到一株可以将大豆苷元转化为S-雌马酚的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株LH-52(JN861767),16S rDNA序列测序结果 BLAST比对表明该菌株与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相似度达到了99%,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鉴定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根据HPLC保留时间、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产物为S-雌马酚。【结论】菌株P.mirabilis LH-52为首次筛选到的可转化大豆苷元为S-雌马酚的兼性厌氧菌,相对于文献报道的严格厌氧菌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郭远洋黄雅燕叶静张学勤肖美添
关键词:大豆苷元生物转化奇异变形杆菌
胶束毛细管电泳测定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建立测定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方法。方法采用胶柬毛细管电泳法(MECC),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50μm×60cm,50cm);压力进样,压力:3.0×10^3Pa;进样时间:5。;分离电压:17kV;柱温:20℃;检测波长:254nm;运行缓冲液:15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5%甲醇的10mmol·L^-1硼砂溶液(pH9.4)。结果测得6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在24min内能完全分离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5)在99.6%~103.5%之间,RSD为1.8%~2.3%。结论方法准确、可靠、经济、操作简便,适合于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叶静肖美添汤须崇黄雅燕
关键词:豆粕发酵豆粕胶束毛细管电泳大豆异黄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