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2ZR1447400)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高锋王文涓杨长成何林燕杨翠霞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 目的:1、研究CEACAM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2、探讨CEACAM1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3、探讨CEACAM1在乳腺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乳...
- 杨长成
-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
- 文献传递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4年
- 肿瘤微环境中聚集着大量白细胞,其中主要成分为巨噬细胞,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TAM主要由血液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募集进入肿瘤微环境后分化而为成熟的巨噬细胞,具有不同于炎症环境中的巨噬细胞的特定表型及功能。TAM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以及血管新生;TAM也具有免疫抑制性,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肿瘤免疫逃逸;TAM还可通过促进异常血管新生、影响药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削弱肿瘤细胞凋亡信号等途径诱导肿瘤细胞耐药。抑制TAM的功能或清除TAM,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本文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合阐述。
- 何林燕高锋
-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免疫耐药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建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体外分化模型。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刺激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CD204、CD206的表达改变;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分泌量的改变;继而将刺激后的单核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采用Hoechst染色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情况。结果经IL-4和IL-13刺激后,单核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CD204和CD206的表达显著增高,同时IL-10的分泌量也显著增高;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经IL-4/IL-13刺激的单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IL-4/IL-13可在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呈现TAM的表型和功能,适用于TAM分化模型的建立,该模型可应用于针对TAM的相关研究。
- 张国良刘鹥雯何怡青杨翠霞王文涓杜艳高锋
-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单核细胞M2型巨噬细胞
- 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与肿瘤被引量:10
- 2014年
- 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CEACAM1)又名CD66a或胆汁糖蛋白(BGP),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广泛表达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CEACAM1作用广泛,参与细胞间黏附、增殖、迁移、凋亡、血管生成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肿瘤细胞生长、浸润转移、血管生成等均有调节作用。在临床上,CEACAM1有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的良好潜能,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CEACAM1与肿瘤的关系特别是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杨长成王文涓高锋
- 关键词:肿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