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E2012640)

作品数:16 被引量:100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文艺冯国勇刘芳李文昱姚立荣更多>>
相关机构:常州大学马鞍山市黄河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工程技术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常州市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污水
  • 3篇水处理
  • 3篇BAF
  • 2篇原位修复
  • 2篇生活污水
  • 2篇水环境
  • 2篇羧甲基纤维素
  • 2篇污泥
  • 2篇污泥制备
  • 2篇污染
  • 2篇污水处理
  • 2篇纤维
  • 2篇河道
  • 2篇废水
  • 2篇UBF
  • 2篇除磷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流失
  • 1篇底栖动物
  • 1篇断头

机构

  • 16篇常州大学
  • 3篇中冶华天工程...
  • 3篇马鞍山市黄河...
  • 2篇常州市国宇环...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江苏恒亮离心...
  • 1篇中冶华天(安...
  • 1篇常州市环境科...

作者

  • 13篇张文艺
  • 4篇冯国勇
  • 4篇李文昱
  • 4篇刘芳
  • 3篇程寒飞
  • 3篇姚立荣
  • 2篇郑泽鑫
  • 2篇朱正伟
  • 2篇戴如娟
  • 2篇陈萍
  • 2篇邓文
  • 2篇冯俊生
  • 2篇韩有法
  • 1篇刘明元
  • 1篇孟宪革
  • 1篇吴凌云
  • 1篇陈晶
  • 1篇罗鑫
  • 1篇尹勇
  • 1篇许晓锋

传媒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现代化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中国沼气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精细化工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化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制备水处理滤料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石化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最终处置难题,利用其有机物含量高、热值大这一特点,研究了一种以石化剩余污泥、粉煤灰、河道底泥、废玻璃粉及黏土为原料,经煅烧制备水处理滤料的方法。利用XRF分析原料化学组分,以F/SA比和Riley相图设计滤料配比和升温烧成曲线。当石化剩余污泥20%、河道底泥40%、粉煤灰30%、玻璃粉10%时,经1 150℃煅烧所得成品理化参数为比表面积2.18 m2/g,空隙率48.9%,盐酸可溶率1.65%,堆积密度0.75 g/cm3,达到国家《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CJ/T 299—2008)标准规定要求。
张文艺戴如娟吴凌云刘芳陈嵘
关键词:滤料
三效蒸发+中和+UBF+BAF处理食品添加剂(CMC)废液示范工程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CMC)生产废液的SS及COD含量高、可生化性差、含有可回收利用成分的特点,采用三效蒸发+中和+UBF+BAF组合工艺处理CMC废液。三效蒸发预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CMC废液经三效蒸发可产生10%浓缩残渣,经离心分离产生94%混凝土减水剂和6%羟基乙酸钠,产生的冷凝液COD约2388~4000 mg/L,预处理去除率达95.74%。经UBF-BAF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后废水COD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限值(COD≤100 mg/L)。经测算,该工程年减排COD量约3.03×106 kg、固体废渣SS约4.11×105kg,并可为企业带来约546万元税前利润,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该项目对于我国同类生产企业的CMC废液处理具有一定的工程示范作用。
刘芳李文昱冯国勇朱正伟莫玉余张文艺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三效蒸发UBFBAF
UBF-BAF处理羧甲基纤维素冷凝液特性
2014年
采用UBF-BAF组合工艺对多效蒸发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产生的酸性冷凝液进行生物降解,考察了UBF-BAF组合工艺参数,构建了基于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的UBF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对UBF和BAF反应器生物膜中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解析,初步揭示出UBF-BAF处理CMC冷凝液的特性.其适宜的运行参数为:UBF的水力停留时间24 h,BAF的水力停留时间5 h,温度20~40℃,pH=6.5~7.5,BAF反冲洗周期5~7 d.当进水COD浓度为2388~4000 mg/L时,UBF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高于84.26%,BAF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高于80.53%,最终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一级排放要求.
张文艺刘芳李文昱冯国勇刘玉翀朱正伟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羧甲基纤维素冷凝液生物降解
沼液净化沉淀污泥制备颗粒肥料及其缓释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猪场沼液净化沉淀污泥产生量大、氮磷含量较高、难以处置的问题,笔者以沼液净化沉淀污泥为原料,以聚乙烯醇和淀粉为助剂,制备了聚乙烯醇包膜肥、淀粉包膜肥、聚乙烯醇粘结肥、淀粉粘结肥等4种颗粒状缓释有机肥料,分别研究了水浸条件下4种颗粒状缓释肥的氮、磷缓释特性,从肥料基核、制备工艺及助剂、土壤环境3个方面解析了4种颗粒肥的氮、磷缓释机理。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粘结肥料保肥性最好,1 d的氮、磷溶出率最小分别可达2.5%和7.8%,淀粉粘结肥料保肥性较差,1 d的氮、磷溶出率最大分别可达5.6%和13.2%;模拟植物吸收28 d的氮、磷溶出率最大分别可达33.3%和40.4%。氮、磷养分释放指标均符合《缓控释肥料(HG/T 3931-2007)》评价标准要求。农作物生长特性对比分析表明,除淀粉粘结颗粒肥不适宜水稻田,聚乙烯醇粘结颗粒肥不适宜旱地农作物外,其余的均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田、旱地、果园、茶园等农作物的增肥。本研究对于猪场沼液净化沉淀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张文艺郑泽鑫韩有法占明飞
生态强化法原位净化村镇污水微生物特性被引量:5
2015年
为揭示生态强化法原位净化村镇污水机制与微生物特性,以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前桥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底泥中微生物为研究考察对象,通过倒置显微镜镜检、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镜检显示底泥中含有原生动物、轮虫以及菌藻.PLFA分析表明,底泥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为丰富,占76.97%;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占19.07%;最少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96%.以脂肪酸生物标记量为指标,表明底泥的生态群落中是以假单胞杆菌、好氧细菌为主导.生态强化法原位净化村镇污水可能主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水生植物的吸收以及藻类-水生动植物-细菌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
尹勇冯国勇周静刘明元胡林潮张文艺
关键词:显微镜镜检
UV-Fenton氧化预处理聚醚废水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UV-Fenton氧化法对聚醚废水预处理,通过正交和单因素试验探讨了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p H值及光照时间各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p H值为3、H2O2投加量40 m L/L、n(H2O2)/n(Fe2+)=9、光照时间90 min为最佳反应条件,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经氧化预处理后废水的BOD/COD值由0.19提至0.37,可生化性较大提高,可满足后续生化处理的要求。
冯俊生许晓锋陆志杰顾姣姣
关键词:聚醚废水可生化性
反硝化聚磷菌菌剂种子液制备条件及除磷机理被引量:13
2014年
为获取高效反硝化聚磷菌(DNPAOs)菌剂种子液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从安徽省天长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的恶臭假单胞菌B8( Pseudo‐monas putida sp .)。利用多聚磷酸盐颗粒(Poly‐P)染色得到具有高Poly‐P含量的B8菌剂种子液。其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 H 6.5~7.0,温度30~32℃,溶解氧相当于70%~88%饱和溶解氧(摇床转速120~140 r/min),培养时间15~20 h。所得的反硝化聚磷菌种子液B8具有良好的同步反硝化除磷效果,对于污水厌氧/缺氧( A/A )处理,其聚磷率、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9.73%和53.48%,而经厌氧/好氧(A/O)处理磷去除率最高可达94.09%。通过B8胞外聚合物(EPS)提取与磷去除实验表明其对磷酸盐去除源于B8胞内的吸收,而非胞外的生物吸附。
张文艺陈晶邓文陈萍周新程
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菌剂污水处理
断头河浜水环境原位修复工程示范被引量:5
2013年
在对江苏省常州市谈家头村现状调研勘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场地形,以断头河浜为依托,构建人工浮岛和曝气鱼塘,采用地埋式微动力A/O法+曝气鱼塘组合工艺模式治理修复农村生活污水与河浜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了浜内鱼塘放养环境,实现该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水产养殖增收三位于一体。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指标COD、TP、NH3-N、TN均低于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要求,河浜内水体恢复至GB3838-2002Ⅲ类水质。该工程对于太湖流域周边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治理具有良好的示范及推动作用。
张文艺郑泽鑫占明飞李仁霞戴如娟
关键词:人工浮岛
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对富营养水体净化的特性被引量:10
2013年
为研究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特性,选取滤食性底栖动物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河蚌(Corbicula fluminea)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以重污染河水为处理介质构建6种复合生态系统,分别研究其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特性、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及共生菌藻的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6种复合生态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氨氮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69.9%~84.9%、75.9%~87.3%、84.9%~90.5%、91.9%~96.6%。由动力学分析可知,在分别由田螺和田螺+泥鳅所构成的2种复合生态系统中COD和总磷质量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总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随时间延续,各生态系统中的滤食性底栖动物表面及悬浮态菌胶团上聚集了多种藻类、菌类及微型后生动物,促进了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在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中,藻类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滤食性底栖动物是主要消费者,菌、藻类微生物是主要分解者,三者组成了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群落和营养结构,所形成的这种基于共生关系的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中的污染物质的去除主要依靠相互间的依存关系完成,以协同作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本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设计参考。
张文艺张采芹占明飞李晓霞何业骏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复合生态系统
重污染村镇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技术与示范被引量:7
2013年
针对重污染村镇河道——常州武进南宅河现状,采用底质改性、微纳米气泡复氧系统、微气泡复氧造流器系统、高效净水膜、浮岛式湿地与底栖动物控养等组合式生态修复工艺技术进行治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原河道的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河水水质由治理前有劣Ⅴ类达到了治理后Ⅳ~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氮磷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为苏南地区乃至我国南方黑臭河道的治理提供了一种借鉴,工程示范与推广意义重大。
占明飞李仁霞郑泽鑫张文艺陶勤锋
关键词:重污染河道水环境氮磷流失生态整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