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1-3)

作品数:10 被引量:284H指数:8
相关作者:陈仁升卿文武韩春坛阳勇刘俊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水文
  • 4篇冰川
  • 2篇冻土
  • 2篇水文过程
  • 2篇降水
  • 2篇高山草甸
  • 2篇草甸
  • 1篇等高距
  • 1篇低温微生物
  • 1篇冻土带
  • 1篇遥感
  • 1篇散射辐射
  • 1篇山地冰川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脆弱
  • 1篇生态脆弱区
  • 1篇水热
  • 1篇水文模型
  • 1篇水文循环
  • 1篇太阳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陈仁升
  • 7篇卿文武
  • 5篇韩春坛
  • 5篇阳勇
  • 4篇刘俊峰
  • 3篇刘时银
  • 3篇吉喜斌
  • 2篇康尔泗
  • 2篇韩海东
  • 2篇王建
  • 1篇刘章文
  • 1篇张智慧
  • 1篇谭春萍

传媒

  • 3篇水科学进展
  • 3篇冰川冻土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高原气象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液态降水分离方法探讨被引量:36
2010年
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在水文循环中是截然不同的,当前大多数水文模型采用临界气温法来分离降雨和降雪,但这个临界值是用户自定的,没有统一的临界值.根据1961-1979年全国643个基本和基准气象站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1980年以后数据库中未标记降水形态而无法应用)来统计降雨和降雪的临界气温值.选取单站降雨和降雪均为98.5%的保证率所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值,作为固液降水分离的临界气温值,绘制我国范围的临界气温等值线图.同时,引进月降雪比率分离法,判断流域内某月是否有降雪,降雪量多少,但该方法易受站点分布的影响.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后者可以作为前者的辅助.
韩春坛陈仁升刘俊峰阳勇卿文武
关键词:水文过程寒区
黑河高山草甸冻土带水热传输过程被引量:34
2010年
以黑河源区高山草甸冻土带的基本气象参数、植被参数和土壤水热性质参数为输入条件,利用CoupModel模型计算了试验点两个完整年度日尺度上的各种基本水热状况,计算结果较符合实测值(7层地温和土壤液态含水量平均R2分别为0.95和0.83)。利用模型输出的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水迁移分析了试验点季节性冻土区的水热传输过程:在土壤层开始冻结期,下层土壤液态水向冻结锋面集结,集结期向上的地热通量急剧增加;在冻结期,土壤热传导主要与上下层的土壤温度有关,土壤水迁移基本处于零通量状态;在融化期,在融化锋面未出现液态水分集结现象,融化层土壤水热传输过程迅速改变并与非冻结土壤一致,向下的地热通量急剧增加。
阳勇陈仁升吉喜斌卿文武刘俊峰韩春坛
关键词:高山草甸全球变暖
高山寒漠带水文、生态和气候意义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高山寒漠带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的面积比率约为20%~30%,在高海拔山区面积分布广阔,是山区流域降水的高值区,下渗迅速,产流系数高,是山区流域的主要产流区。由于其海拔高、气温低、地形陡峭、植被稀疏,是重要的水文功能区和极端寒区生态脆弱区,附生在其中的稀疏植被和低温微生物是高山生命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也有指示意义,但国内相关研究很少。人类活动对高山寒漠生境植被的影响比低海拔区要小,因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气候变化效应比较监测的机会。提出高山寒漠带在我国冰冻圈水文、生态和气候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对相关进展进行初步总结.建议将高山寒漠带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气候和水文功能区.专门进行研究.
陈仁升韩春坛
关键词:水文循环低温微生物生态脆弱区
实际地形下30min太阳辐射模拟及误差分析——以祁连山马粪沟流域为例被引量:11
2011年
借鉴国内外实际地形条件下的太阳辐射计算方法,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建立了任意地形实际天气下30min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年9月—2009年6月祁连山高山区马粪沟流域实测辐射资料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模型误差来源。结果表明,由于DEM数据误差造成30min太阳辐射模型计算的遮蔽度与实际的遮蔽度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模拟结果在靠近日出后和日落前误差较大,利用实测的日照时数计算的遮蔽度,能明显改善模拟精度。总体来说,模型整体精度较高,流域内3点验证结果R2均达到0.9以上。
刘俊峰陈仁升阳勇卿文武韩春坛刘章文
关键词:DEM散射辐射
近几十年来黑河野牛沟流域的冰川变化被引量:53
2007年
利用1956年航测、1970/1973年1∶50000地形图以及野牛沟流域2003年ASTER影像获取的3期冰川资料,对黑河源头西支野牛沟流域的冰川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流域气温变化和冰川变化的关系,探讨了流域冰川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牛沟流域1956—1970/1973年冰川总面积减少9.29%,年平均消退0.54%;1970/1973—2003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18.23%,年平均消退0.60%.流域内冰川条数由1956年的165条减少为2003年的144条,1956—1970/1973年间流域冰川储量减少了2.29×108m3,年均损失约0.13×108m3;从1970/1973年到2003年,冰川储量减少了4.19×108m3,年均损失约0.14×108m3.从1956年到2003年,冰川变化率随着冰川面积的增加而降低,冰川萎缩速度有加快的迹象,而流域年平均温度也有加快升高的趋势.冰川的消退对于流域径流量的影响不大.
阳勇陈仁升吉喜斌
关键词:冰川编目冰川变化气温
冰川流域径流估算方法探索——以科其喀尔巴西冰川为例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科其喀尔巴西冰川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水文、气象资料,并结合15 m融合TM、1∶50000地形图、FY-2C数值产品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构建了10个简单、具有一定自主创新意义的分布式冰川融水径流模型(空间分辨率60 m),较好地模拟了研究冰川流域的日平均流量。结果表明,利用FY-2C总云量资料并结合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能够较好地估算流域太阳入射短波辐射;单独利用总辐射有直接估算大型冰川流域某段时期融水径流的可能。气温与冰川末端流量呈指数关系,度日因子模型更适合于消融季节;提出的基于单元格气温和海拔的简单消融模型有望改进度日因子模型。在气温指数模型中加入太阳辐射调整系数,能够更好地估算冰川融水径流。简化分布式能量平衡模型能够反映大型冰川融水径流的变化;单层汇流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概化托木尔型冰川的汇流过程。
陈仁升刘时银康尔泗韩海东卿文武王建
关键词:冰川融水分布式水文模型
黑河源区高山草甸的冻土及水文过程初步研究被引量:33
2007年
介绍了黑河源区野牛沟流域在试验点尺度和山坡尺度上所开展的冻土水文过程初步结果.冻土水文观测场建于最大冻结深度约为3.0 m的季节冻土区,近50 a来,该区降水量变化不大,器测蒸发量(20)和风速呈明显的降低趋势,而气温和地表温度则分别上升约1.0℃和1.7℃.研究区季节冻土冻结上限和下限深度均与地表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关系,这表明地表温度与冻结或融化区地温变化之间有一个滞后过程.在地表融化季节,季节冻土存在两层现象.当融化深度接近最大冻结深度时,存在向上和向下的双向融化现象,但自下而上融化速率较慢.2005年9月—2006年9月,具有较高代表性的3个山坡径流场均没有观测到产流量,结合蒸散发观测和野外调查,发现夏季高山草甸具有明显的地表径流拦蓄和水源涵养作用.COUP模型能够较好的连续演算试验场生长季节高山草甸-季节冻土-大气-维水热传输和耦合过程,但因其土壤完全冻结临界温度阀值设置偏高,影响了非生长季节的计算精度.
陈仁升康尔泗吉喜斌阳勇张智慧卿文武白生云王连东孔庆柱雷有宏裴宗喜王军
关键词:水文过程高山草甸
冰川水文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8年
定量评估冰川变化对干旱区流域/区域水资源管理、海平面上升以及冰川自然灾害预防等十分重要。从冰川产流(消融)和汇流两个水文物理过程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冰川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应用最广的两类消融模型——基于气象因子的统计模型和基于物理机制的能量平衡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冰川表面、内部以及下部汇流3个方面阐述了冰川汇流模型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冰川产流(消融)模型已相对较为成熟,而冰川汇流过程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构建适合不同规模和类型冰川的、包含冰川运动信息的分布式冰川水文物理模型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卿文武陈仁升刘时银
关键词:冰川消融
两类度日模型在天山科其喀尔巴西冰川消融估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估算太阳入射短波辐射,并以小时气温作为输入数据,在200、100和50 m3种海拔梯度下,分别应用传统度日模型和改进度日模型对科其喀尔巴西冰川2008年夏季消融区非表碛覆盖区消融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太阳小时入射总辐射计算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科其喀尔巴西冰川度日因子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随着空间分辨率提高,2类度日模型的模拟效果都变好;在200和100 m海拔梯度下,改进度日模型的模拟结果优于传统度日模型,而在50 m海拔梯度下,无明显改进。
卿文武陈仁升刘时银韩海东王建
关键词:山地冰川等高距
多卫星遥感降水数据精度评价被引量:94
2010年
利用中国650个台站降水数据,在日、月、年尺度上,分析了多卫星降水分析数据(TMPA 3B42)在中国大陆50°N以南地区的适用性,并利用MODIS逐日积雪数据评估了冬季TMPA数据在以青藏高原为主体区的精度。结果表明:TMPA日降水数据精度存在时空不稳定性,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TMPA降水数据的精度提高;在同一时间尺度上,TMPA数据精度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要明显好于降水稀少地区,但年尺度降水大于2500 mm地区存在明显低估;TMPA数据冬季区域降水空间误差平均水平在15%,当只考虑积雪区时的降水空间误差平均水平在40%,这说明TMPA对冬季降水空间量较差,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可以利用MODIS积雪数据修正TMPA冬季降水数据。
刘俊峰陈仁升韩春坛谭春萍
关键词:MOD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