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337)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德新赵澎涛赵青川罗晓星樊代明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鼠肝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肝
  • 1篇小鼠肝脏
  • 1篇剪切体
  • 1篇杆状
  • 1篇杆状病毒
  • 1篇肝脏
  • 1篇RNA编辑
  • 1篇RNA编辑酶
  • 1篇ADAR1
  • 1篇病毒

机构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篇樊代明
  • 1篇罗晓星
  • 1篇赵青川
  • 1篇赵澎涛
  • 1篇张德新

传媒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小鼠肝脏RNA编辑酶ADAR1 4种剪切体: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RNA编辑是DNA转录为RNA后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一种方式.A-to-IRNA编辑酶ADAR1(adenosinedeaminasethatactsonRNA1)具有将pre-mRNA中特定的腺嘌呤核苷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的功能.通过RT-PCR技术从小鼠肝脏组织中克隆了小鼠A-to-IRNA编辑酶ADAR1的4种剪切体,采用荧光示踪技术研究其在细胞内定位,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ADAR1重组杆状病毒并在sf9昆虫细胞内将其进行了表达,最后对表达产物进行了活性鉴定.结果发现,小鼠ADAR1在小鼠肝脏组织中主要以4种剪切方式存在,分别命名为ADAR1-La\Lb和ADAR1-Sa\Sb.这4种ADAR1剪切体在细胞内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ADAR1-La\Lb主要分布于胞浆,而ADAR1-Sa\Sb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及核仁.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4种ADAR1剪切体蛋白的双链RNA编辑活性明显不同,提示各个ADAR1剪切体的底物识别和特异性RNA编辑功能可能有所不同.ADAR1剪切体的克隆和表达以及它们在细胞内定位和编辑活性的差异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寻找它们的新底物奠定了基础.
张德新赵澎涛赵青川罗晓星聂勇战苏映军杨静华R.RABINOVICI樊代明
关键词:RNA编辑杆状病毒ADAR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