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W001)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飞赵厚均刘士林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宋末元初诗学思想述略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主要从流派的角度对宋末元初的诗坛状况进行简要的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宋末元初的诗歌创作在表现出繁荣风貌的同时,又分别流衍着江西诗派、四灵诗派、江湖诗派及理学家的诗风。另外,在地域差异及易代之际的政治背景下,诗坛还表现出南北诗风的不同。从中既可看出宋诗风格的继续流衍,同时,在独特的时代境遇下,也恰恰暴露出诗歌创作的一些不足。因此,诗学思想的重新建构成为了时代的需要。
- 刘飞
- 关键词:宋末元初诗歌创作流派风格
- 方回崇陶与南宋后期江西诗派的自赎被引量:1
- 2014年
- 南宋后期,陶渊明仍是众多诗论家关注与推重的诗人。方回的著述中就多有涉陶之论,堪为当时评陶、崇陶、学陶的一个典型。宋末元初的诗坛,方回在其诗学观念上多具有江西诗派的色彩。作为一个承继江西诗派的文论家,方回的崇陶、和陶,实具有补偏救弊之深意。
- 刘飞赵厚均
- 关键词:方回江西诗派自赎
- 宋末元初诗学批评中“本色”内涵的多维考察被引量:1
- 2013年
- "本色"是宋代诗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术语。经陈师道、严羽倡导以来,宋末元初的批评家多有论及。"本色"的内涵涉及多个层面。就文体来说,诗词皆有体,唯"本色"为当行;从语言上来看,即要求自然清新,不露雕琢痕迹。具体到创作论上,批评家的"本色"之论,乃是在以才气为诗还是以学问为诗之间最终选择了前者。本色论也反映出对诗歌本质即是吟咏性情的肯定。
- 刘飞
- 关键词:本然才气情性
- 《草堂雅集》与元代文学总集的编撰
- 2012年
- 顾瑛所编《草堂雅集》,选录元末文坛一些重要诗人诗作,不仅体现出自己的诗学思想,而且对元季之诗,撷其英华,实有总结之功。放在有元一代编撰文学总集的背景上来看,《草堂雅集》亦有其重要价值,并对清代顾嗣立编选《元诗选》有较大影响。
- 刘飞赵厚均
- 宋末元初唐宋诗之辨论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唐诗宋诗孰优孰劣,无疑是宋代以来中国诗学批评史上焦点论题之一。历史上宗唐还是宗宋之论,显现出此消彼长、互不相服之态势。然论其发端,唐宋之辨当始于南北宋之际,魏泰、张戒、陈岩肖等堪为前驱,在宋末元初,更给人以热闹的印象,叶适、严羽、刘克庄等对此问题皆有深入的展开。宋末元初的唐宋之辨,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审视诗歌的审美特征及价值低位,反思与总结宋诗的发展道路,从而建构新的诗歌发展走向。
- 刘飞赵厚均
- 关键词:宋末元初诗学建构
- 宋诗尚意若干考察被引量:1
- 2013年
- 宋诗之尚意,从创作表征上来看,当有多种情况,其中有两点特别需要关注:其一,唱和诗的繁盛与诗歌主题内涵的发掘;其二,诗歌题材的开拓。就文学批评来看,刘克庄、方回等批评家对诗学之尚意显有推动之功。综合有关批评家所论,宋代诗学中所谓的意,当包括有题材内容、思想主题和艺术构思三个方面的内涵;就缘起来说,当与宋人的创新意识、理学背景下的思辨精神、诗话的兴起及对诗学传统的继承等因素相关。
- 刘飞
- 关键词:宋诗尚意诗学批评
- 宗欧与宗钟:宋诗话的表现形态及文化解读
- 宋代,欧阳修晚年写作《六一诗话》,以其随笔体、漫谈性而受到宋代文人喜好,经过司马光《续诗话》、刘攽《中山诗话》的推波助澜,诗话一体由是而逐渐发展起来,从而成为重要的诗学批评样式和诗学思想载体。诗话在宋代的繁荣,自然有其文...
- 刘飞赵厚均
- 文献传递
- 社会的都市化与农耕文化传统的夕阳西下被引量:9
- 2008年
- 都市化进程对农村与农业地区的影响,不仅直接表现在人口变化、经济转型、空间重建等"硬件"上,也渗透在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精神生产等"软实力"方面。在20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之间的对立与斗争一直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主要矛盾。都市化进程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其对农村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的影响,无疑要比一般的城市化进程剧烈与深刻得多。在都市化进程中,广大的农业地区与农民在文化生活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由于传统文化、良风美俗与价值系统的全面崩溃,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上完全丧失了必要的判断力与清醒的现实意识;二是由于个体的现代文化机能未能及时、充分发育,以及由于实际占有社会与文化资源的有限等原因,广大农民与农村地区更容易吸收都市文化中没落、腐朽的东西。
- 刘士林
- 关键词:都市化农业文明
- 尚韵与宋代诗学批评
- 2013年
- 韵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体现于有宋一代文艺批评的诸多方面,就诗学批评而言,韵的内涵在宋代被加以丰富与完善,这也从一个角度体现出宋代诗学批评的建构情况。韵这一审美风尚的确立,与宋人的文化审美精神密切相关,同时,从中也可发现由汉至宋文学乃至社会文化审美批评发生的某种嬗变。
- 刘飞赵厚均
- 关键词:诗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