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3BGD033)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彭小红白小芳武红莉梁飞李姣更多>>
-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说汉语儿童早期省略语使用情况个案研究
- 2014年
- 以两名说汉语儿童一岁至五岁长期跟踪观察所获语料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法、自然观察法、归类法对儿童早期省略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在两岁左右已能正确使用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和宾语省略,定语省略的情况极为少见。儿童省略句习得过程受语言环境、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的制约和语速过快等因素的影响,在习得过程中存在误用现象。
- 彭小红李姣
- 关键词:说汉语儿童省略误用
- 说汉语儿童“不”字否定句发展个案研究
- 2015年
- "不"字是主要的否定词,"不"字否定句的发展是说汉语儿童否定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岁半到3岁半早期语言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两名儿童的否定范畴"不"首次出现在1岁半左右,而且在1岁半到3岁半之间,"不"一直占据所有否定词的主导地位,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在3岁半已基本习得"不"字否定词。说汉语儿童"不"字否定句的误用多表现为"不""没有"的混用与泛用,以及"不"的位置错误,这与儿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完善相关,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认知的发展,否定词"不"的误用会逐步且自然地向正确使用过渡。
- 彭小红杨今朝
- 关键词:说汉语儿童否定句个案研究
- 说汉语儿童人称指示语使用错误个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运用数理统计、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半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顺序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此外,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误用现象,如:直称误用、直称与第一人称混用、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混用、第三人称误用、单数人称指示语与复数人称指示语混用。各种误用的研究分析对儿童习得指示语有指导意义。
- 彭小红梁飞
-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误用个案分析
- 论早期说汉语儿童的叠词现象被引量:7
- 2014年
- 叠词是说汉语儿童早期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早期说汉语儿童1~3岁期间习得汉语的情况进行跟踪,发现说汉语儿童在1~3岁期间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叠词,且女性儿童叠词习得数量和使用频率均高于男性儿童;成人语言输入、儿童自身的模仿以及性别差异是影响儿童叠词习得和使用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叠词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大量叠词的输入有助于1~2岁儿童的语言习得,却会阻碍2岁以后儿童的语言发展。因此,辩证地看待儿童的叠词现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有利于儿童语言的正常发展。
- 彭小红白小芳
- 关键词:说汉语儿童语言输入词语习得
- 说汉语儿童时间词习得个案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运用个案跟踪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2岁到5岁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发现,在习得时间词的过程中,儿童首先习得"先—然后",再习得"以前—以后"。在这两组时间词中,儿童先习得用来描述事件发生次序的词,后习得描述事物发生的某一不确定时间阶段的词。笔者认为儿童对时序长短的认知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彭小红武红莉
- 关键词:说汉语儿童时间词个案研究
- 说汉语儿童早期量词发展个案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4岁期间量词习得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儿童早期量词的习得遵循一定的顺序:个体量词→临时量词→集合量词。并对儿童早期量词误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儿童认知水平的限制、泛化和量词借用失误是造成儿童量词误用的主要因素。
- 彭小红陈坤田
- 关键词:说汉语儿童量词个案研究
- 说汉语儿童话轮转换语用策略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长期跟踪观察两名3岁说汉语的儿童成长到6岁所进行的会话,建立语料库。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学龄前儿童在会话习得过程中,已能对话轮的动态转换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语用策略获得话轮、保持话轮、出让话轮及对会话中的重复和冷场进行修复。从认知、社会和心理等方面分析儿童话轮转换的规律及特点,以更好地帮助儿童习得会话。
- 彭小红曾平凤
- 关键词:话轮转换语用策略个案研究
- 说汉语儿童表达需要策略个案分析
- 2014年
- 运用调查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表达需要策略进行个案研究,并对长期跟踪调查所获语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表达需要策略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两岁前后是儿童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说汉语儿童运用表达需要策略的数量依次为:直接表达、表达疑问、重复、提议、解释、委婉语、加强肯定、吓唬、条件交换。
- 彭小红周鹏
- 关键词:语用策略个案分析
- 说汉语儿童会话衔接个案研究
- 2015年
- 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3岁长期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探讨说汉语儿童在会话中答话所运用的衔接方式的发展,发现随着语用主体(即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答话的衔接方式也会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即非语言衔接方式的运用会逐渐减少,同时,其语言衔接方式的运用会逐渐增加,最终成为会话衔接的主要方式。考察早期说汉语儿童的会话情况,对完善语用理论和指导儿童语言习得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彭小红陈柳知
- 关键词:说汉语儿童语用主体语言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