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985-)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忠平张湘衡周旺宁牟永告赛克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3篇肿瘤
  • 3篇脑胶质瘤
  • 2篇血管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细胞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毒副作用
  • 1篇对症
  • 1篇对症治疗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抑素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拟态
  • 1篇咽肿瘤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乙酰唑胺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五人...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陈忠平
  • 4篇张湘衡
  • 3篇赛克
  • 3篇牟永告
  • 3篇周旺宁
  • 2篇张俊平
  • 2篇张俊英
  • 1篇陈华云
  • 1篇史鸿浏
  • 1篇陈建文
  • 1篇徐红超
  • 1篇史泓浏
  • 1篇莫浩元
  • 1篇邵翠杰
  • 1篇麦海强
  • 1篇魏大年
  • 1篇程金建
  • 1篇岳伟英
  • 1篇洪明晃
  • 1篇赵正军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2篇癌症
  • 2篇中国神经肿瘤...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管生成拟态——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被引量:15
2006年
在研究黑色素瘤过程中,Maniotis报道了一种独立于肿瘤血管生成的新的肿瘤微循环模式——血管生成拟态:强调它是无内皮细胞参与、细胞外基质界限的管道,肿瘤细胞沿管道外壁排列。Folberg等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确认了血管生成拟态的7种PAS染色阳性管道模式,并归纳为二类,即中空的和实芯的PAS阳性网络结构。研究认为PAS染色阳性的血管生成拟态网状管道结构可能是肿瘤微循环的一种模式,不同于血管生成,也不同于肿瘤间充质反应。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的报道还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胶质母细胞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嗜铬细胞瘤和细胞滋养层形成胎盘的过程。黑色素瘤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瘤细胞呈现遗传学失调和可塑性,其血管生成拟态调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包括VE-cadherin、EphA2、laminin5γ2、MMPs、VEGF-C、LYVE1、TF、和NOTCH蛋白等。血管生成拟态概念的提出及其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的探讨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能的新靶点。
岳伟英陈忠平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拟态PAS染色肿瘤治疗
脑胶质瘤患者的对症治疗
2005年
张湘衡张俊平陈忠平
关键词:脑胶质瘤手术治疗化学治疗甘露醇乙酰唑胺
治疗前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远处转移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提示血清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浓度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等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探讨其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18例初治局部晚期(A92分期Ⅲ121例、Ⅳa97例)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的浓度,并分析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与患者性别﹑T分期、N分期及治疗后远处转移及局部区域复发的关系。结果: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中位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以187.50μg/L为截点将218例患者分为两组,低浓度组(≤187.5μg/L)和高浓度组(>187.5μg/L)。经使用log-rank法双侧检验可见,两组2年无区域局部复发率﹑2年无进展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2年无转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95%可信区间,1.039~3.696,P=0.03)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治疗前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有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赵正军莫浩元张昌卿齐斌李娟洪明晃麦海强
关键词:鼻咽肿瘤血管内皮抑素远处转移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局部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CIK细胞局部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不良反应和初步疗效,探索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新方法。方法神经外科显微镜下尽量彻底切除肿瘤,术中行快速冰冻,对病理为恶性(WHO分类Ⅲ级以上)并符合其他条件的6例埋置Ommaya储液囊;术后患者常规先行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先化疗2个疗程;然后进行局部免疫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根据不良反应判断其对治疗的耐受性;治疗前后行头颅MR检查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初步判断治疗的疗效。结果有6例患者共接受10个疗程CIK细胞局部治疗。随访7~24个月,随访率100%。不良反应:发热2例4个疗程,头痛3例4个疗程,失语1例,肢体肌力下降1例,分别用物理降温、甘露醇脱水、加用镇痛药等对症治疗好转。疗效:本组自首次CIK细胞治疗至随访终点平均生存期12.5个月。6例中2例CR,1例PR,1例SD,2例PD。结论脑恶性胶质瘤CIK细胞局部免疫治疗不良反应轻,对症处理均能缓解;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方法安全,患者能够耐受,并初步显示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对常规治疗手段失败的患者可以选择这一措施。
牟永告赛克史泓浏李永强周旺宁张湘衡邵翠杰陈忠平
关键词:细胞因子杀伤细胞脑胶质瘤免疫治疗免疫应答地塞米松
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肿瘤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被引量:6
2005年
由于神经肿瘤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神经肿瘤外科不同于其他肿瘤外科。首先,因为有颅骨的限制,取得神经肿瘤的病理标本比较困难,其次,神经外科的最大特点是要尽量切除肿瘤而保留神经功能,所以影像学检查对于神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十分重要。近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在活体显示脑肿瘤和白质纤维的相互关系,对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虽然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已经在神经外科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DTI的基本原理, 并回顾目前DTI在神经肿瘤专业方面的应用现状。
魏大年陈忠平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神经肿瘤神经外科
优势与非优势大脑半球胶质瘤术后功能障碍和生存状况分析
2005年
目的分析优势与非优势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功能和生存状况,为临床治疗考虑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案记录和随访记录的79例单侧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资料。用Kaplan-Meier法来评估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KPS评分来对比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及12个月的功能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程度、手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及12个月的功能状况、总体生存状况没有差别。结论优势半球胶质瘤手术后功能障碍和生存状况与非优势半球胶质瘤手术后相比没有差异。因此,肿瘤位于优势或非优势半球不能作为考虑肿瘤切除程度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徐红超周旺宁牟永告张湘衡赛克陈忠平
关键词:术后手术治疗疾病预后
体外药敏试验指导的恶性脑胶质瘤预见性化疗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探讨体外药敏试验指导恶性脑胶质瘤化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恶性脑肿瘤标本常规采用MTT法进行7种化疗药物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将临床化疗效果与体外药敏结果相比较,分析二者间的符合情况。结果对147例人脑恶性肿瘤手术标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获得药敏结果的85例,其体外药敏的总成功率58%,早期阶段成功率只有33%,后期到达82%。其中68例为恶性胶质瘤,31例接受化疗。进入疗效评价的共22例,共化疗84个周期,平均3.8个周期。采用一个化疗方案化疗者17例,2个方案化疗者3例,3个方案化疗者2例,总计疗效评价29例次。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的总符合率为82.8%,阳性符合率为71.4%,阴性符合率为93.3%。体外药敏试验预示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7.8%。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化疗的临床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6例,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为(CR+PR)为28.6%,疾病控制率为(CR+PR+SD)为71.4%;药敏试验没有发现敏感药物者(凭临床传统用药)组无CR、PR,SD1例,PD14例,客观有效率为0%,疾病控制率为(CR+PR+SD)为6.7%。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在药敏试验敏感组显著高于耐药组(P<0.05)。结论MTT体外药敏试验对排除无效药物、筛选敏感药物进行个体化的化疗,提高临床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陈建文张俊平程金建陈建良史鸿浏张俊英牟永告张湘衡周旺宁赛克陈忠平
关键词:体外药敏试验恶性脑胶质瘤预见性化疗毒副作用
胶质瘤细胞株中ERCC1、ERCC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与目的:NER是DNA修复系统中一个由多种蛋白组成的复杂网状系统,其中作为主要组成成分的ERCC1的高表达同DDP化疗耐受相关,ERCC2的高表达同烷基药物化疗耐受相关。研究已经发现某些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的表达沉默,对化疗反应有指示作用。本文探讨ERCC1和ERCC2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和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硫酸氢钠处理基因组DNA后PCR和测序,我们分析了5个具有不同药敏特征的胶质瘤细胞株ERCC1和ERCC2的甲基化状态。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W28,MGR1,MGR2,SF767和T98G对DDP和MeCCNU的敏感性采用MTT法检测。结果:在DDP敏感的细胞株中发现ERCC1基因启动子区上游4.9kb处存在甲基化的CpG岛。而在5个对BCNU耐药的细胞株中ERCC2的启动子区的CpG岛均呈去甲基化状态。结论:ERCC1和ERCC2畸变的甲基化状态与胶质瘤细胞株对化疗药的敏感性有关。
陈华云张俊英陈忠平
关键词:甲基化胶质瘤细胞株ERCC1ERCC2基因启动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