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KJA170029)
- 作品数:26 被引量:271H指数:12
- 相关作者:刘红玉张华兵侯明行李玉凤王聪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皖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海滨湿地景观过程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被引量:6
- 2013年
- 景观过程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态过程的、能够充分展示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演变机制的空间显示模型。由于景观过程模型涉及一系列生态过程,能够揭示特定区域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过程,因此成为区域景观规划、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湿地景观过程模型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针对海滨湿地受海洋潮汐影响、具有高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特征,从理论基础、模型构建重点问题以及基本流程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理解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建立基于过程驱动的景观模型基础;驱动海滨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的生态要素包括水文、土壤、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气候、地貌等自然地理因素,揭示这些要素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是确定景观模型主要生态驱动变量研究的关键。(2)景观过程模型构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模型结构、合适的空间尺度、模型构建方法以及模型校准与应用。景观过程模型必须能够展示空间与过程变化,通常模型包括建立于"元胞"和水平通量基础上的若干个生态系统模型;空间尺度是指"元胞"大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是两种构建景观模型的方法。(3)景观过程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是将生态系统模型与GIS计算机系统进行整合。本文研究框架体系主要针对海滨湿地景观过程特点而建立,对于其他湿地景观过程模型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红玉李兆富
- 关键词:湿地模型构建湿地管理
- 基于遥感的江苏省滨海湿地景观植被覆盖度分级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利用遥感技术和方法对盐城海滨湿地进行分类研究,并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建立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计算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度(Fc)及其等级。进一步叠加植被覆盖率分级图与湿地遥感分类图,揭示两者关系。结果表明:海滨湿地植物群落带状分布明显,且植被与非植被带差异显著。各个植被带覆盖等级存在一定差异,芦苇主要分布在高植被覆盖区,其面积占芦苇总面积的67.45%,较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占23.61%,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占8.94%;碱蓬主要分布在较高植被覆盖区,其面积占碱蓬总面积的81.14%,高覆盖区面积占3.36%,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占16.06%;米草集中在高植被覆盖区,其占米草总面积的83.47%,较高植被覆盖区占15.07%,低植被覆盖区占1.74%。其中高植被覆盖率分布区主要在各个植被带中间地带,而交错带区域植物覆盖率通常较低。
- 谭清梅刘红玉张华兵王聪侯明行
- 关键词:景观生态植被覆盖度遥感分类
- 江苏海滨湿地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江苏海滨湿地严重退化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海平面变化对湿地的灾害风险评价、景观变化等内容方面,回顾了15年来江苏海滨湿地研究过程,并且总结研究变化趋势。结合江苏海滨湿地研究变化内容和趋势,指出了湿地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 孙贤斌刘红玉
- 关键词:海滨湿地
- 盐城海滨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以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E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1个样方地上生物量干重、湿重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15个遥感信息变量与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湿重的相关关系,并选择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的8个遥感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曲线回归模型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并对比得出最优模型,进而计算出整个研究区的地上生物量。研究得出:①与研究区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和湿重相关性最大的都是ETM+4波段,干重的相关系数为0.833,湿重的相关系数为0.796;②研究区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和湿重的遥感估算模型都是一元三次函数模型,且干重模型的拟合精度要优于湿重模型;③得到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干重总重量为2.28×108kg,湿重总重量为6.10×108kg。
- 谭清梅刘红玉张华兵王聪侯明行
- 关键词:遥感LANDSAT
- 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运用GIS和RS技术,通过对1987-2007年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其景观变化及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强度增大,景观破碎化明显。1987-2007年平均斑块面积由753.910hm2下降到124.470hm2;平均分维数由1.036降到1.027。(2)海滨湿地生态环境响应主要表现为:盐城海滨湿地是围垦的重点,自然湿地面积大量丧失,"九五"和"十五"期间围垦面积近全市湿地面积的1/3;丹顶鹤等栖息物种生境面临威胁,生物多样性下降,2000年以来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呈波动下降;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海滨湿地水环境、土壤环境面临威胁。
- 张华兵刘红玉
- 关键词:景观变化生态环境
- 江苏盐城海滨区域丹顶鹤适宜越冬生境变化被引量:20
- 2011年
- 以3期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分布图为基础,在GIS技术支持下,以食物丰富度、水源、隐蔽条件、人类活动、最小斑块面积和日常活动距离为生境适宜性评价因子,采用生境评价模型,分析了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适宜越冬生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7年,丹顶鹤生境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盐城海滨区域自然湿地面积减少27.6%,丹顶鹤条件适宜生境总面积迅速减少;丹顶鹤条件适宜生境面积和比例发生显著变化,面积由2354.36km2减为1100.13km2,比例由1987年的51.6%减为2007年的24.1%;随着自然湿地景观破碎化和人类干扰逐渐加剧,盐城海滨区域丹顶鹤适宜生境的比例由1987年的28.2%减为2007年的13.5%,面积由1286.05km2减为614.95km2。
- 孙贤斌刘红玉
- 关键词:丹顶鹤
- 自然和人工管理驱动下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空间差异被引量:54
- 2012年
-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1987年、1997年、2007年3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驱动力下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管理区,景观斑块平均面积由205.31 hm2降至55.60 hm2,景观多样性指数1.4284降低到1.2928,优势度从0.3634上升到0.7766,表明景观破碎化明显,景观多样性呈降低趋势,优势度则呈上升趋势。景观变化的结果导致景观带状特征变弱,镶嵌性特征十分明显;1987—1997年期间,景观格局空间演变表现为从陆地向海洋的单向演替;而1997—2007年,景观演替呈现多向性特征。(2)自然湿地区,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从0.4844下降到0.3164;而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其指数从0.9019上升到1.4754。景观带状格局发育更加明显,各景观带宽趋于均匀,并且景观从陆地向海洋呈单向演替特征。(3)影响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是:自然湿地区主要受海洋潮汐作用影响,其主要自然过程如地貌过程和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等呈连续性变化,从而导致景观演变呈带状连续性发展;人工管理区主要受人为管理影响,人为管理往往使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发生突变,从而使景观演变呈多向性特征。
- 张华兵刘红玉郝敬锋李玉凤
- 关键词:海滨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盐城自然保护区
- 江苏盐城市海滨土地利用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为了给江苏盐城海滨区域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利用地统计学理论模型和GIS技术,对江苏盐城海滨区域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数据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和空间变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7年,盐城海滨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逐渐增加,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逐渐增加,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程度逐渐加剧。自1987年以来,盐城市海滨区域的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增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结构的变化已导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差异,景观生态风险呈增大的趋势。20 a间,盐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变异程度逐渐增大。1997年随机地域的空间异质性最大,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程度最大。盐城市海滨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异质性(自相关)尺度和方向性也发生显著变化。各时段该区域东西方向上的变异大于南北方向上的变异;在东西方向上,景观生态风险强度呈现由低变高,而后又降低的特点,最高风险强度带位于西部农田与东部光滩沼泽交界的过渡地带。
- 孙贤斌刘红玉
- 关键词:土地利用
- 自然条件下盐城海滨湿地土壤水分/盐度空间分异及其与植被关系研究被引量:29
- 2013年
- 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案例,根据2011年4~5月对海滨湿地土壤采样分析结果,结合2011年ETM+遥感影像,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线性回归模拟和地统计学方法,探索自然条件下盐城海滨湿地土壤水分和盐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水分平均值在36.820%~46.333%之间;土壤盐度平均值在0.347%~1.328%之间,具体表现为米草滩>光滩>碱蓬滩>芦苇滩.②土壤水分和盐度的空间变异具有一致性,东西海陆方向上的变异大于南北海岸延伸方向上的变异.土壤水分和盐度最高值出现在西南部米草滩;最低值出现在芦苇滩内.将土壤水分和盐度从低到高分成Ⅰ到Ⅴ级,其中Ⅳ级比重最高,分别占36.156%和28.531%.③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和盐度的组合呈现高盐度高水分到低盐度低水分的"双高到双低"组合特征.具体表现为:芦苇滩土壤水分<40.116%,盐度<0.676%;碱蓬滩土壤水分为38.162%~46.403%,盐度为0.471%~1.295%;米草滩土壤水分>43.214%,盐度>1.090%;光滩的土壤水分>43.214%,盐度>0.677%.
- 张华兵刘红玉李玉凤安静薛星宇侯明行
-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盐度空间分异海滨湿地盐城自然保护区
- 江苏省盐城海岸湿地景观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以盐城海岸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1987,1997,2007年3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和GIS技术,选取景观转移概率、质心两大指标,对两个时段海岸湿地景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结构变化。1987-2007年,自然湿地比重不断下降,由42.45%降至21.44%;人工湿地比重不断上升,由18.19%上升到58.88%。景观转移主要由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转移:1987-1997年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转移了45.40%;1997-2007年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转移了37.91%。景观异质性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2)景观质心变化。1987-1997年人工湿地向东南偏移了58.17km,自然湿地向东南偏移了6.15km;1997-2007年人工湿地向东南偏移了12.67km,自然湿地向东南偏移了7.15km。
- 张华兵刘红玉郝敬锋
- 关键词: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