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18B01)

作品数:5 被引量:94H指数:4
相关作者:曹广文殷建华邵晓萍何永超张宏伟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4篇肝炎
  • 3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基因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2篇病毒基因
  • 1篇新生儿接种
  • 1篇遗传易感
  • 1篇遗传易感性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 1篇易感性
  • 1篇疫苗
  • 1篇应答率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宁波市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东莞市疾病预...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3篇殷建华
  • 3篇曹广文
  • 2篇周赟
  • 2篇邵晓萍
  • 2篇张宏伟
  • 2篇何永超
  • 1篇方刚
  • 1篇陈超
  • 1篇梁晓峰
  • 1篇赵占杰
  • 1篇崔富强
  • 1篇李成忠
  • 1篇王富珍
  • 1篇陈园生
  • 1篇刁琳琪
  • 1篇彭国文
  • 1篇韩丽丽
  • 1篇董红军
  • 1篇郑徽
  • 1篇卢永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肿瘤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及再免效果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评价无(低)应答儿童再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方法在深圳市南山区、东莞市预防接种门诊按0、1、6月龄免疫程序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1~6个月的婴儿中,随机选择1913名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儿童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母亲乙肝感染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等,并采集其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选择以上研究对象中无(低)应答的109名儿童分别用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和10μg CHO重组乙肝疫苗按0、1、6月程序再免疫,接种3针后1个月再检测抗-HBs。结果1913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为31.42%,其中无应答率为3.24%,低应答率为28.18%。母亲HBsAg阳性或HBeAg阳性的新生儿无应答率为7.47%、18.37%,分别高于母亲阴性的新生儿(3.04%、3.05%)(均P<0.01),低体重儿的无应答率(8.06%)高于非低体重儿(3.12%)(P<0.05),母亲HBeAg阳性的新生儿抗-HBs滴度明显低于母亲阴性的新生儿(P<0.05)。无(低)应答的儿童接种10μg CHO重组乙肝疫苗、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再免成功率分别为83.08%(54/65)、88.64%(39/44)(P>0.05),抗-HBs平均滴度分别为225.56、209.23m IU/mL(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偏低、母亲乙肝感染状况可能影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应答率,对无(低)应答的儿童进行再免疫3针乙肝疫苗效果良好。
邵晓萍朱建琼郑晓丽赵占杰张吉凯彭国文
关键词:肝炎乙型接种
中国2006年乙型肝炎报告病例构成分析被引量:54
2007年
目的对监测点报告乙型肝炎(乙肝)病例进行调查和实验室复核,掌握监测点乙肝报告病例的构成。方法对18个监测点所有符合病例定义报告的乙肝疑似病例进行调查,采血和实验室复核甲肝抗体(抗-HA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IgM。最终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2006年8省市18个县监测点共报告2858例乙肝病例,其中急性疑似病例占23.97%,急性确诊病例占14.87%,慢性疑似病例占20.33%,慢性确诊病例占34.67%,肝硬化占4.09%,原发性肝癌占2.06%。对1681例进行了实验室复核,复核后急性乙肝病例占24.16%,急性确诊病例占15.37%。尽管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例复核前后比例变化不大,但复核前后一致性较低。结论国内乙肝报告病例中以慢性乙肝病例为主,急性乙肝病例在报告的乙肝病例中能够准确判定的病例仅占不足1/3。报告的乙肝病例存在分类错误,不能客观反映乙肝发病水平。修订国家乙肝诊断标准,对乙肝病例开展监测,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病例分别报告是监测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
崔富强卢永王富珍陈园生郑徽张勇龚晓红韩丽丽董红军陈超凌罗亚张丽刁琳琪邵晓萍方刚高丽梁晓峰
关键词: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B2和C2对肝细胞癌形成、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B2和C2在肝细胞癌(HCC)形成、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测462例HCC患者和23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基因型及亚型,并对其中采取手术切除或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或两者联合治疗的228例基因亚型为B2或C2的HCC患者随访观察1年。结果:C2亚型HCC患者比B2亚型手术治疗机会多(P=0.007);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P=0.000)、年龄≥40岁(P=0.030)、病毒载量>10000 copies/ml(P=0.017)是HC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亚型B2和C2对HCC形成的危险性无统计学差异;50岁以下(P=0.044)、非手术治疗患者(P=0.000)、HBV基因亚型B2(P=0.027)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B2、C2和混合型感染者HCC组织病理分型上都以粗梁型为主(85.7%、71.2%、75.0%),各种病理类型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一些少见病理类型中全部为C2亚型,未见B2型和混合型。结论:HBVC2和B2亚型在促进HCC形成的危险性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后者形成的HCC恶性程度更高、手术机会较少、更易复发。
殷建华周赟何永超张宏伟曹广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基因亚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在上海及周边地区HBV感染相关的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和HBV携带者中的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及亚型在HBV相关疾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多重PCR对462例肝细胞癌患者(HCC组)、2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110例HBV病毒携带者(ASC组)进行HBV基因型及亚型的鉴定。结果:与CHB组相比,HCC组C型比例增高(P=0.009),B型比例下降(P=0.045),可见少量A、D型;基因型B均为B2亚型;基因型C以C2亚型为主(98.5%),可见少量C1亚型(1.5%)。B2和C2型患者中,HCC组比CHB组HBeAg阳性率低(P=0.005,P=0.008),而抗HBe阳性率高(P=0.003,P=0.001)。HCC组内混合型HBeAg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B2型(P=0.016)。在40~60岁的HCC患者中,HBVDNA载量B2型
殷建华何永超李成忠周赟张宏伟曹广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
HBV相关HCC的家庭聚集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亚洲和非洲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是HCC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是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CC发生具有家庭聚集性特点,遗传易感性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HBV感染的机会性和HCC环境因素的多样性,增加了遗传易感性研究的复杂性,因而应用家系研究HCC的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助于了解HCC发病原因,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本文从HCC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遗传危险因素及两者的交互作用3个方面对HBV相关HCC的家庭聚集性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一些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殷建华陈劲松曹广文
关键词:乙型疾病遗传易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