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SK482)
- 作品数:87 被引量:96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鹏飞江毅赵锋徐保超更多>>
- 相关机构: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论华夏传统龙纹雕饰图案的文化情趣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华龙历经人世沧桑业已演进为一种永不衰竭的内涵醇厚、思想深邃、意蕴久长且外形充满动感、力感、美感的"龙文化"精神图腾。可以说,中华龙纹雕饰崇尚和谐天地、多元汲取、共容拓新,威震邪魔、普度众生、愉悦性灵的生命蕴涵而成为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强林的图徽、象征和标志,并体认着博大精深、亘古悠远、韵味隽永的文化情趣。
- 张鹏飞
- 中华儒道佛文化对国民人格涵养的审美观照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古代社会贤哲对"理想人格"建构体例皆有颇为系统规范的迥异诠释,盖乎儒家推崇入世有为、道家崇奉无为而治、佛家尊崇遁世圆融。为此,现代国人理应弘扬爱国敬业的责任、忧患、使命意识且自觉抵制享乐、拜金、利己主义等生命戕害而在日趋机变的演绎趋势中奉献自己的心力才智,从而建构出契合贯通着华夏传统文化精髓旨归的人格情韵。中国古代社会贤哲对"理想人格"建构体例皆有颇为系统规范的诠释,儒家文化推崇"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模式;道家文化崇尚以游入"逍遥无待"境界的"真人"为其理想人格形象;佛家文化信奉"众生度尽方成正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菩萨慈悲般的理想人格典范。为此,中华儒道释文化在国人的人格涵养苑囿的意蕴营造概不雷同,即儒家推崇入世有为、道家崇奉无为而治、佛家尊崇遁世圆融而各自富含着韵味隽永的生命情韵。
- 张鹏飞
- 关键词:审美观照
- 灵聚大化悠然心会:陶渊明田园诗抒写范式的生命心语
- 2011年
- 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的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证扬弃、性灵升华并建构了匠心独运的人生化、艺术化、审美化、愉悦化的"南山人格"模式的审美妙境。
- 张鹏飞
-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
- 呼啸沧桑:中华“虎文化”情结信奉的生命意趣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华虎文化温雅畅融、历史悠久、意味隽永,并作为华夏古代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且以其绚丽多彩的生命蕴涵而始终体认着炎黄子孙的人生境界、价值观念、伦理意蕴、道德规范、生命节操、审美情趣等极为鲜明广袤的民族心理特质。中华虎文化情结业已整合、灵聚、贯通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审美苑囿,并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建构基因,蕴藉着韵味醇厚的生命意蕴。
- 张鹏飞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虎文化生命意蕴
- 论曹植文艺理论思想范式的审美表征
- 2011年
- 曹植尤其以著名的《洛神赋》奠定了"六朝美文"开山鼻祖的霸主地位且以"才高八斗"的诗文斐然傲立于建安文坛。可以说,曹植在文学主张上强调"文质相扶",崇尚诗文佳作不仅应达求"辞各美丽"的生命情韵而且更须标识出浓烈纯真的思想情感,从而彰显着"雅好""、悲凉"、"慷慨"的审美体征。
- 张鹏飞
- 关键词:文艺思想慷慨悲凉
- 论《金瓶梅》与《水浒传》叙事模式的文本关联
- 2010年
- 《金瓶梅》虽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演绎的长篇世情小说名著,但其叙事模式却多半是依托于《水浒传》演化而成。从小说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水浒传》到《金瓶梅》可谓是体认着小说叙事范式由历史传奇向世俗人情叙事转化的演进轨迹。因此,《金瓶梅》小说叙事始终张扬着作者的人性关怀、哲学幽思和生命信仰,旨在唤醒读者对生命本身的反省、抗争和自觉。
- 张鹏飞
- 关键词:《金瓶梅》《水浒传》叙事模式
- 论中华书法艺术的生命文化情韵
- 2010年
- 中华书法是融诗词、绘画、工艺、舞蹈等为一体的跃动的生命艺术,她以绚烂多彩的点线组合,在静态之美中幻化出生动强烈的动态效果,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命情愫;她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尊崇寄情养性、怡然自得、泰然养命、天人同构的审美佳境。
- 张鹏飞
- 关键词:书法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审美情韵
- 论中国园林造境范式的审美情韵被引量:2
- 2009年
- 中国园林造境艺术含纳天地、吞吐八荒、风物兼备、内缘心意、揽物意驰、观园心飞,别有一番情韵。纵观中国园林建构体系的演化,彰显在中国园林造型范式中的具有华夏文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局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或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注重的还是文化蕴含,并形成了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情操,从而营造出中国园林艺术独特的审美情韵。
- 张鹏飞
- 关键词:中国园林文化蕴含审美情韵
- 论安徽蒙城尉迟寺史前遗址聚落文化的审美体征
- 2009年
-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可谓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存,并被誉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其间山清水秀、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它的发现对于探究豫、鲁、苏、皖等省以及相邻地区的史前聚落形态及文化面貌皆具有颇高的审美价值。
- 张鹏飞
- 关键词:聚落遗址审美价值
- 论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哲理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审美渗透被引量:13
- 2009年
- 中国传统文化"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向来被认为是独有的哲学思维特色,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整合融通。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全面领悟"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即当代大学生不仅处于"本"的地位,其本身及相互关系也由过去的对立、斗争转化为平等、合作和调协。由此,整体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将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 江毅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以人为本审美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