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795)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青峰昝涛李玉萍谢芸翁瑞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ChABC、GDNF、Nogo-A抗体联合应用促损伤脊髓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ChABC、GDNF及Nogo-A抗体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伤后脊髓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8)脊髓完全横切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横断组、ChABC(A组)、GDNF(G组)、Nogo-A抗体(N组)、ChABC+GDNF+Nogo-A抗体(AGN组)。于24周取材,行BDA示踪、NF-200、GAP-43、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A组、G组、N组BDA示踪染色,光镜下可见损伤区近侧端蓝色的示踪颗粒较多,损伤区很少有蓝色的再生神经纤维;AGN组可见蓝色的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并出现在损伤区的远侧段,损伤区中央为空泡样变,周围可见蓝染的纤维。NF-20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A组、AGN治疗组NF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0.05),AGN组较G组、N组显著增强(P〈0.05)。A组、AGN治疗组GAP-43阳性染色强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P〈0.05),AGN组较A、G、N组显著增强(P〈0.05)。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横断组GFAP阳性染色强于各治疗组(P〈0.05),A组、G组、N组与AGN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仅正常对照及AGN组可记录到SEP,但AGN组较对照组SEP潜伏期有所延长。结论 ChABC、GDNF、抗Nogo-A抗体单独或联合应用,能改善脊髓损伤区及两段的神经细胞功能,联合应用对脊髓再生修复优于各单一治疗组。
- 丁永利姜勇宋跃明陈星
- 关键词:脊髓横断GDNF
- 周围神经再生条件液中蛋白条带质谱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神经再生条件液(nerve regeneration conditioned fluid,NRCF)中具有神经再生趋化活性的蛋白成分,对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40)×10^3的蛋白条带进一步行分离和定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只,体重1.8~2.5kg,取坐骨神经建立神经再生室模型。术后7d采集NRCF进行自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Native-PAGE)分离,切取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40)×10^3区域的蛋白条带,采用Shotgun蛋白质组学策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其组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NRCF的Native-PAGE电泳结果显示,相对分子质量在669×10^3以上、(232~440)×10^3和(140~232)×10^3分别有1条蛋白带,在(67~140)×10^3有6条蛋白带。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在(232~440)×10^3的蛋白条带共鉴定到54种蛋白质,主要集中在等电点5.5~8.0,相对分子质量为(10~40)×10^3范围内,其中4种是未命名蛋白质。这54种蛋白质可归类为结合蛋白(43%)、转运蛋白(30%)、酶(6%)、信号转导蛋白(4%)和分子功能未知(17%)。54种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主要是分泌性蛋白(63%),其他的位于细胞膜和胞浆内等。结论采用Native-PAGE和Shotgun蛋白质组学分析NRCF中相关蛋白质,确定了NRCF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40)×10^3条带的蛋白质组分,为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功能未知蛋白提供了线索,对明确其是否对周围神经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 李玉萍姜浩李青峰王会勇汤璐佳郑胜武刘琴秀昝涛谢芸陈瑜郑丹宁
- 关键词:质谱分析
- 补体C3在周围神经再生条件液中的存在及其神经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鉴定分析神经再生条件液(Nerver egeneration conditioned fluid,NRCF)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40)×103区域的蛋白条带,并探索NRCF中补体C3可能的促神经再生作用。方法采用Shotgun蛋白质组学策略、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对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40)×103区域的蛋白条带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补体C3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以Neurolucida神经元分析软件采集各实验组每个大脑皮层神经元最长突起长度。结果NRCF中相对分子质量在(232~440)×103的蛋白条带共鉴定到54种蛋白质,其中包括补体C3α链,补体C3α链和神经突起导向因子Netrins结构中都含有一个共同功能域NTR组件。培养液加入特定浓度补体C3(0.5~5μg/mL)后培养96h的神经元突起长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长(P<0.05)。结论补体C3存在于NRCF中,特定浓度补体C3对神经元突起有明显促进生长作用。
- 孟繁君李青峰李玉萍谢峰昝涛郑丹宁翁瑞杨湄李华
- 关键词:神经再生补体C3
- VEGF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VEGF重组蛋白促进大鼠预构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大鼠腹部预构皮瓣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VEGF165(组Ⅰ)、PBS(组Ⅱ);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d对皮瓣存活、血管新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组Ⅰ、组Ⅱ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66.13%±9.9%,55.59%±13.06%(p<0.05);组Ⅰ与组Ⅱ比较,微血管显影血管网更丰富,范围更广,分支更粗,内含墨汁的血管在皮瓣的表皮真皮、皮下层均有分布;微血管计数组Ⅰ、组Ⅱ分别为25.83±6.33条/mm2,26.5±5.61条/mm2(p>0.05)。结论VEGF可以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 董继英昝涛李青峰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构皮瓣血管新生
- 颈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建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为蒂,以颈胸区皮肤为扩张对象的预构皮瓣技术用于重建颜面。方法选择严重颜面部烧伤的患者为治疗对象。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筋膜瓣,与面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吻合,植入颈胸部皮下,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预构岛状超薄皮瓣,用于面颈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术后随访重建颜面的肤色、质地、表情恢复情况。结果临床治疗9例患者。术中切取筋膜瓣的面积平均为6.3×11.2cm,经过平均16.7周扩张后,扩张器平均注液1670ml,预构皮瓣的面积为12cm×15cm~15×32cm。所有病例面颈部创面均有效覆盖,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二期术后皮瓣出现不同的程度静脉回流障碍,2例发生皮瓣远端边缘小部分坏死,3例行蒂部修整。术后随访,转移皮瓣与修复部位周围的皮肤色泽、质地接近,面部表情、形态恢复自然。供区大腿未出现肌力减弱或感觉异常现象。结论以含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筋膜瓣为血管载体,结合组织扩张技术,于颈胸部形成的预构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 李青峰昝涛顾斌刘凯沈国雄谢芸翁瑞
-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旋股外侧动脉软组织扩张术
- 低浓度补体C3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生物活性及突起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补体C3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生物活性和突起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原代培养的孕16 d大鼠胚胎皮层神经元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C3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和C3a受体拮抗剂SB290157。WST-8法测定神经元活性(细胞存活率)。选用MAP2与β-tubulin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神经元纯度;应用神经元形态分析软件采集神经元树突、轴突长度及胞体面积等数据,分析不同浓度补体C3及C3a受体拮抗剂对突起生长的影响。以不含其他试剂的神经元细胞及其培养液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皮层神经元存活率检测显示,高浓度(10-100μg/mL)C3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低浓度(0.01-1μg/mL)C3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μg/mL和5μg/mL C3均促进皮层神经元突起生长,尤其是轴突的生长,其树突和轴突长度分别增长20%-39%和40%-6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而加入C3a受体拮抗剂后,皮层神经元树突和轴突长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浓度补体C3对皮层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该作用可能由C3活性片段C3a受体介导。
- 李玉萍孟繁君陆佩华李青峰
- 关键词:神经元补体C3神经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