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84028) 作品数:4 被引量:26 H指数:3 相关作者: 郭岗 杨永贵 许晓金 朱柳红 张顺镇 更多>> 相关机构: 厦门市第二医院 东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部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胶母细胞瘤13例、间变性脑膜瘤6例、恶性室管膜瘤4例、恶性生殖细胞瘤4例、转移瘤3例。全部病例行T1WI、T2WI、增强T1WI及SWI序列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例病灶内见散在T1WI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灶,无法鉴别坏死或出血,11例病灶内等信号,全部病灶增强T1WI强化不均。SWI序列病灶内可见较T1WI、T2WI异常信号范围更大的低信号出血灶,无异常信号的病灶内出现低信号出血灶,有14例显示低信号肿瘤引流静脉。结论:SWI序列可以显示肿瘤内常规MRI序列无法判断性质或不能显示的出血及肿瘤静脉血管,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胡宁 薛志刚 杨永贵 罗文斌 郭岗关键词: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MRI常规增强与延迟增强诊断脑转移瘤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对比常规增强扫描和延迟增强扫描在诊断脑转移瘤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5例拟诊为脑转移瘤的患者行MR常规扫描后采用横断位T1WI常规及延迟增强扫描,分别统计两组扫描各自显示的病灶位置和个数、微小转移灶个数及两组扫描转移瘤的病灶与正常组织信号强度比。结果 45例患者中35例发现脑转移瘤,共计119个病灶,常规增强扫描显示微小病灶50个,延迟增强扫描显示微小病灶66个,常规增强扫描组病灶信号强度比为0.4289±0.2567,延迟增强扫描组病灶信号强度比为0.5749±0.3301,两组扫描转移瘤的信号强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增强扫描较常规增强扫描对发现脑转移瘤更敏感,更能提高微小转移瘤的检出率。 张顺镇 许晓金 杨永贵 朱柳红 郭岗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弥散张量成像的双张量模型纤维跟踪方法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在传统的单张量模型跟踪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双张量模型的纤维跟踪方法。方法分别采用FACT、TEND纤维跟踪算法与基于双张量模型的纤维跟踪算法,对模拟数据和实际弥散张量图像进行纤维跟踪,对结果进行比较,并将双张量模型应用于TEND算法实现分叉点的纤维跟踪。结果纤维跟踪的结果显示经改进的双张量TEND纤维跟踪方法(MTEND)可以有效地对分叉点处的神经纤维进行跟踪。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双张量模型可以有效估计纤维分叉点,实现对分叉纤维的跟踪。 黄海清 杨永贵 郭岗 阮宗才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脑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磁敏感成像技术(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在脑血管畸形的应用优势及脑血管畸形的SWAN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17例疑有脑血管畸形患者,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和SWAN序列扫描。其中,常规MR序列包括SE T1WI、T2WI、T2FLAIR、DWI。将所得SWAN数据进行最小信号强度投影法图像重建。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了清晰的畸形血管图像,其中动静脉畸形7例、静脉畸形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毛细血管扩张1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1例。结论SWAN对脑内血管畸形诊断较敏感.较其他序列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成启华 杨永贵 郭岗关键词:脑血管畸形 磁敏感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