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910004)
- 作品数:8 被引量:82H指数:4
- 相关作者:赵楠李江华张军桥贾丽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财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本文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过LMDI改进后的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对中国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并进行面板聚类分析,发现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波动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影响,中国各地区能源回弹效应出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能源消费地区,这些省份同时也是主要的能源输入地区或能源相对匮乏地区;二类是资源构成较为单一、能源消费量较少的能源输入地区;三类是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能源输入地区;四类是经济欠发达的能源主要输出地区。
- 赵楠
- 关键词:能源回弹效应LMDI
-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38
- 2013年
- 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对技术进步是否必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存在争议。本文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技术进步对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前沿型技术进步与追随型技术进步两类,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Tobit回归模型对技术进步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机制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发现追随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施加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前沿型技术进步作用并不明显;影响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诸因素,其正向作用力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
- 赵楠贾丽静张军桥
-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TOBIT
- 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测算与聚类分析
- 2014年
- 本文使用DEA技术测度2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静态规模与动态改进角度看,我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均呈现出区域聚集的特征,表现为东中部好于西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相邻程度是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形成区域聚集特征的重要因素。
- 李江华贾丽静
-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聚类分析
- 我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聚集特征分析
- 2014年
- 本文以我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在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测度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进行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聚集特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无论是从总量规模还是动态改进角度看,均体现出东部和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相近程度是影响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区域聚集特征的两个重要因素。
- 李江华贾丽静
-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
- 关于完善和加强能源利用效率统计的思考
- 2012年
- 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消耗能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规模在不断扩张,由此也导致了能源需求紧张、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经济体系、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建绿色、稳定的和谐社会。
- 李江华赵楠
-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中国经济温室气体排放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