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0632007-3E)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白梅谢晶杨莉甘永金李羡筠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某钢铁厂1998—2008年职业伤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索某钢铁厂职业伤害与工作环境、职业安全知信行及个性特征等个体因素的相关关系,从中发现工伤事故的主因及高危人群,为职业伤害事故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工作环境、知信行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职业伤害的影响因素包括经常饮酒(OR=3.408),个性维度中N分高(OR=1.039),焦虑量表总分高(OR=3.568),更换工种(OR=3.586),工作中有分散注意力行为(OR=2.739),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OR=2.440);而技术等级较高(中级)(OR=0.044),工作场所安全装置配备齐全(OR=0.183),向上级报告隐患者(OR=0.173)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钢铁企业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具有多元性,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禁止职工饮酒;减少职工更换工种;适时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检查工作场所的防护用品,不全时应及时补全;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及心理辅导,切实提高职工职业安全认识水平,端正职业安全态度,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建立科学、统一的上报系统等,降低职业伤害发生。
- 谢晶白梅杨莉李羡筠郑艳艳甘永金
- 关键词:工作环境知信行心理特征病例对照研究
- 某钢铁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钢铁厂职业伤害特点,分析个体因素、职业因素以及职业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与职业伤害的关系.找出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广西某钢铁企业发生非致死性职业伤害职工及未发生伤害职工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职业伤害情况、职业因素及职业安全认知、态度、行为的情况。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奈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非致死性职业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发生非致死性职业伤害职工112人,未发生伤害职工144人。112例职业伤害职工中轻伤94例(83.9%),重伤18例(16.1%),男性(91.1%)多于女性(8.9%),20—39岁(占81.5%)为职业伤害高发年龄段,一线工人占67.9%,发生的月份以6月(13.4%)最高,多数伤及手腕部(21.0%),物体打击(28.6%)为主要伤害类型。伤害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OR=2.633)、健康状况(OR=0.127)、每天接触机器时间(OR=1.214)、组织协调程度(OR:0.084~0.160)、认为从事的工作是否安全(OR=3.574)、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OR=0.075)、认为事故发生是否偶然(OR=1.878)、认为事故能否避免(OR=0.183)。结论该钢铁企业职业伤害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与个体因素、职业因素及职业伤害的知、信、行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对男性职工的技术培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端正职业安全态度,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以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 谢晶杨莉白梅
- 关键词:知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