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8B03)

作品数:33 被引量:151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志彪陈志强姜超区晓琳徐国忠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土壤
  • 7篇植被
  • 7篇红壤
  • 6篇小流域
  • 3篇选育
  • 3篇选育研究
  • 3篇养分
  • 3篇圆叶决明
  • 3篇植被恢复
  • 3篇水土
  • 3篇水土流失
  • 3篇品种选育
  • 3篇南方红壤
  • 3篇决明
  • 3篇红壤侵蚀区
  • 3篇草量
  • 3篇产草量
  • 2篇地形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植被覆盖度

机构

  • 22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福建省湿润亚...
  • 6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福州大学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7篇陈志彪
  • 16篇陈志强
  • 9篇姜超
  • 8篇区晓琳
  • 6篇郑向丽
  • 6篇徐国忠
  • 5篇王俊宏
  • 4篇陈海滨
  • 4篇翁伯琦
  • 4篇赵纪涛
  • 3篇马秀丽
  • 2篇肖桂荣
  • 2篇方芸芸
  • 2篇罗玮祥
  • 1篇黄秀声
  • 1篇陈敏健
  • 1篇林昇平
  • 1篇武国胜
  • 1篇杨满根
  • 1篇林忠宁

传媒

  • 4篇亚热带水土保...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亚热带资源与...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稀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微型机与应用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崩岗侵蚀与国外劣地侵蚀机制类比被引量:8
2014年
作为我国特有的侵蚀地貌,崩岗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诸河流域集中分布,劣地主要集中发育于环地中海比利牛斯山区、内盖夫沙漠及亚平宁半岛。二者都是世界上侵蚀严重的退化类型,并成为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及人类发展的阻碍因素。通过分析文献,归纳阐述30a崩岗侵蚀与劣地侵蚀机制的研究进展。通过二者的类比,其相似性表现在:1)侵蚀过程由水力-重力混合驱动,岩层结构遭到破坏,稳定性降低;2)地表形态差异较大,沟坡分离,冲积—崩积物堆置于下坡处;3)有机质含量极低,矿质养分稀缺,植被稀少。差异性主要体现在:1)气候类型,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差异明显,植被状况及人为影响程度不同;2)崩壁及其红土层是区分崩岗和劣地垂直剖面的典型特征;3)物化性质、交换性离子活性、分散特性和力学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未来崩岗侵蚀机制研究可关注元素组成、空间分布及交换离子活性等微观领域。
姜超陈志彪陈志强
关键词:崩岗侵蚀
“闽选中科1号”瓜蒌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试验被引量:5
2016年
"闽选中科1号"瓜蒌是综合性状非常优良的新品系,于2008-2010年在福州北峰、闽清金沙镇、建阳等地对瓜蒌新品系进行区域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闽选中科1号"瓜蒌平均果长为16cm,果宽为11cm,果肉厚度为1.43cm,每667m^2平均鲜果产量为2 472.6kg,比对照安国瓜蒌丰产、稳产且适应性广,果实的有效成分达到国家药典标准。
郑向丽韩海东林昇平林忠宁徐国忠陈敏健
关键词:瓜蒌产量性状
不同侵蚀强度下崩岗表层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崩岗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分布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其发育的速度和强度对地表产生巨大破坏作用,同时对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ICP-MS测定,对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内3个不同侵蚀崩岗各部位表层土壤(0~10cm)进行取样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依次为轻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强度侵蚀区,且轻稀土元素含量富集;不同侵蚀程度的崩岗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基本呈现沿集水区到沟道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元素Ce元素含量极高,Eu元素含量低,有明显的亏损现象;植被覆盖条件好的区域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高.
赵纪涛陈志彪陈志强姜超区晓琳任天婧方芸芸
关键词:稀土元素
紫色土丘陵区生态恢复模式与土壤性质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探讨不同治理措施(林地采用等高草带、乔灌草、封禁等措施,园地采用隔坡梯田、水平梯田、梯田+竹节沟等措施)对植被恢复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对植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土壤性质都有较大影响。林地以林草+封禁措施效果最佳,其次是乔灌草措施;园地以隔坡梯田的综合效益最好,再次是水平梯田。在紫色土丘陵地区侵蚀地植被和土壤恢复时,以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并用为宜,如隔坡梯田+乔灌草模式。
熊伟魏胜龙陈志彪陈志强
关键词:紫色丘陵区治理措施植物多样性土壤性质
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以2016年GeoEye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ENVI软件提取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土壤侵蚀等级图,定量分析南方红壤侵蚀区朱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现状以及不同地形、土壤因子下土壤侵蚀面积的分布.结果表明: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东北和东南部,西南部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中,中度侵蚀面积最大,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2.87%,其次为轻度和强烈面积比例分别为21.61%、22.48%.水土流失面积均随着高程、坡度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容重在1.25~1.30 g·cm^(-3)之间时,主要表现为轻度、中度、强烈侵蚀.生产活动中,需合理开垦耕地,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植被的破坏.
邓超陈志彪陈志强
关键词:土壤侵蚀有机质容重
闽西南崩岗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分异特征被引量:16
2016年
崩岗是南方红壤区侵蚀沟在水力和重力交互作用下沟头遭受坍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围椅状地貌,是该区域土壤侵蚀及生态系统退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为揭示崩岗侵蚀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可蚀性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内植被盖度分别为2%,20%,95%的3个典型崩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崩岗系统内的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和沟口进行采样和理化特性的测定,并运用EPIC模型测算土壤可蚀性(K)。结果表明:1)从集水坡面到崩壁、崩积体至沟口,3个崩岗的土壤砂粒质量分数、p H值和土壤密度呈升高趋势,粉粒、砂粒的质量分数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2)1号和2号崩岗,集水坡面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最高,在崩壁最低;3号崩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在崩壁处急剧下降,在崩积体中又明显上升。3)各崩岗中集水坡面、崩壁和崩积体的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密度和含水量差异较小,各土壤理化特性指标在沟口与集水坡面、崩壁和崩积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崩岗系统内的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和沟口4个子系统的K值差异显著,1、2号崩岗呈现崩壁>崩积体>沟口>集水坡面的变化规律,而3号崩岗则表现为沟口>崩积体>崩壁>集水坡面的趋势。5)崩岗系统内的黏粒质量分数、p H值和有机质质量分数与土壤可蚀性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表征崩岗土壤可蚀性的有效指标。崩岗侵蚀造成土壤理化特性不断恶化,砂化严重,研究崩岗系统的土壤理化特性与可蚀性空间变化规律,对指导崩岗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区晓琳陈志彪陈志强姜超赵纪涛任天婧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分异南方红壤区
红壤侵蚀区崩岗土壤Ti-Zr-Y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8年
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黄泥坑崩岗群内三处不同植被覆盖度崩岗(B1、B2、B3覆盖度分别为2%、20%、95%)及附近一处非崩岗山坡CK(对照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崩岗内集水区、崩壁、崩积体、沟道的土体进行采样,并对Ti、Zr、Y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化验与统计分析,探讨Ti、Zr、Y在崩岗侵蚀区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Ti、Zr、Y含量整体呈现为Ti>Zr>Y,且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B1
任天婧陈志彪陈志彪姜超陈志强陈海滨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红壤侵蚀区
闽育2号圆叶决明的选育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提高干草产量及适口性,2002年对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Minyin',CPI86134)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选育出闽育2号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Minyu 2'),并于201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11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育2号圆叶决明干草产量为11000~1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闽引圆叶决明增产18.31%以上,种子产量为230~27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38%,且为耐铝毒的决明品种,适宜在福建、广东等热带、亚热带(红壤)地区推广。
王俊宏郑向丽徐国忠
关键词:品种选育产草量
宁化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保持措施及效果探讨被引量:5
2015年
以福建省宁化县紫色土区的土地侵蚀地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通过样地和径流小区的观测,分析林地、坡耕地、茶果园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林草治理,随着治理年限的增长林草覆盖度明显提高,林草覆盖度2号(95%)>3号(80%)>4号(50%)>1号(35%);并且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增强了土壤肥力;从径流量及侵蚀量可以看出,鱼鳞坑种植油茶+生物带措施控制土壤侵蚀效果最显著,径流量及侵蚀量分别达到61.09%、97.33%,为宁化县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宁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黄锦祥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径流量侵蚀量
基于SWAT模型的无资料流域产流产沙模拟被引量:5
2014年
准确预报无资料地区的产流产沙,对土壤侵蚀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了研究南方红壤侵蚀区无观测资料流域的产流产沙情况,以福建省长汀县朱溪小流域为研究区,其次一级流域游屋圳子流域和高陂塅子流域分别为参证流域和无观测资料流域。采用相对误差(Re)、决定系数(R2)以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评价了SWAT模型在游屋圳子流域的产流产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地形指数判定了两子流域的水文相似性。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游屋圳子流域的产流产沙模拟;游屋圳子流域与高陂塅子流域具有水文相似性,说明两子流域间可以进行模型参数移植;经模型参数移植,模拟得2010年高陂塅子流域年径流量为1.32×107m3,年产沙量为2 200 t。模拟结果不仅为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也为其他无资料流域的产流产沙模拟提供方法借鉴。
王秋云陈志彪杨满根张晓云陈志强罗玮祥
关键词:SWAT模型地形指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