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603023) 作品数:28 被引量:171 H指数:10 相关作者: 戴继勋 严兴洪 陈奕欣 纪德华 陈昌生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 厦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天文地球 理学 更多>>
坛紫菜“申福1号”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7 2006年 坛紫菜优良品系“申福1号”是人工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系,它具有色泽好,生长快,成熟晚,产量高,品质好等优良特点。为了有效地进行该优良品系的中试推广工作,对它的人工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结果。 谢松平 宋武林 黄健 马平 严兴洪关键词:坛紫菜 自由丝状体 贝壳丝状体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紫菜属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2008年 伴随着遗传学的发展,遗传标记经历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4个阶段。DNA分子标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其他遗传标记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在生物各个组织、各个发育阶段都可以检测到,不受季节、环境限制;(2)数量极多,遍及整个基因组;(3)多态性高,自然存在许多等位变异;(4)表现“中性”,既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也没有必然的连锁; 乔利仙 戴继勋 王晶珊 朱新产 刘文平 郭宝太关键词:DNA分子标记技术 紫菜属 目标性状 形态学标记 锌离子(Zn^(2+))对坛紫菜叶状体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不同浓度Zn2+处理坛紫菜叶状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光合色素的含量。研究了金属Zn2+对坛紫菜叶状体中光合色素:叶绿素a、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在0.5~5.0μmol/L时,有利于光合色素的合成;但在5μmol/L时,叶绿素a含量开始下降,在Zn2+浓度>10μmol/L时各光合色素含量也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对光合色素产生毒害作用。除去Zn2+后,都表现出向对照组恢复靠近的趋势,但别藻蓝蛋白的恢复较慢。 郭新梅 戴继勋 王娟 徐矫健关键词:坛紫菜 锌离子 叶绿素A 藻胆蛋白 条斑紫菜壳孢子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应用戊二醛、锇酸固定,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制作切片,以透射电镜观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壳孢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壳孢子外包被一层薄的细胞壁,中央为一个由同心片层结构的类囊体膜构成的轴生星状色素体,色素体中有一个无淀粉鞘包被的蛋白核,类囊体膜上附有嗜锇性的质体小球。壳孢子细胞核位于色素体的一侧,呈不规则的长圆形,核仁偏于核的一侧。在胞质中分布有线粒体、红藻淀粉、液泡等细胞器。与放散前的成熟壳孢子囊枝细胞超微结构比较,成熟壳孢子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有细胞壁变薄,色素体结构松散甚至退化,蛋白核分裂,液泡数量增多而红藻淀粉数量减少等,这些变化反映了成熟壳孢子基本细胞特征,同时反映了在壳孢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和光照强度减弱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周文君 李赟 戴继勋坛紫菜叶状体的细菌性红烂病研究 被引量:12 2008年 本实验对发生在福建省平墰岛自然海区的野生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叶状体上的红烂病进行了研究。患病叶状体上存在大小不等、肉眼可见的圆形或亚圆形病斑,镜检发现病斑内存在大量铁锈红色的死细胞和少量已解离的发绿或发白死细胞。将患病叶状体与健康坛紫菜叶状体共培养3d后,后者也出现了相同的红烂病,表明该病是由传染性病原侵入引起的。从患病叶状体中分离到一种病原菌,能感染健康叶状体使其出现相同的病症。该病原菌具有分泌毒素和微弱的消化琼胶能力,经高压灭菌或煮沸后的病原菌液,其杀死紫菜细胞的能力比未处理的病原菌液增加了数倍,这说明该菌可能通过释放内毒素来杀死叶状体细胞。鉴于此病是由于病原菌侵入叶状体并释放内毒素杀死紫菜细胞,且死亡细胞呈铁锈红色,故将其命名为"坛紫菜细菌性红烂病"。 严兴洪 黄林彬 周晓 李琳关键词:坛紫菜 叶状体 病原菌 内毒素 三丁基氧化锡对坛紫菜体细胞生长的影响 2006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三丁基氧化锡(Tributyltin oxide,TBTO)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离体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25 nmol/L)的TBTO,在培养前3天,可促进坛紫菜体细胞的分裂,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则会转变为抑制作用,而高浓度(>1 nmol/L)的TBTO则只有抑制作用。TBTO对坛紫菜细胞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约为1.9 nmol/L。 杨堃峰 戴继勋 刘红全 王娟 赵瑞祯关键词:坛紫菜 RSAP标记技术在紫菜遗传多样性检测及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07年 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estriction sit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RSAP)是根据基因组内普遍存在的酶切位点来设计特殊的引物,通过简单的梯度PCR反应来产生多态性。本研究首次将RSAP标记技术成功应用于紫菜遗传多样性检测和种质鉴定。利用所建立的适合于紫菜RSAP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使用30对引物对15个紫菜系DNA进行了PCR扩增,经过3次重复验证,有12对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且稳定的条带。这12对引物共扩增出413条带,其中4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96%,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4条多态性条带,片段大小在50-500bp之间。利用这413条带进行聚类分析,产生了这15个紫菜系的进化树。15个紫菜系在0.69相似系数水平上分为两大类:一类包括坛紫菜;另一类包括条斑紫菜和少精紫菜。选2对引物R1/R6和R3/R4所扩增的10条稳定且重复性好的条带,构建了这15个紫菜系的RSAP-DNA指纹图谱。在该指纹图谱中,每个紫菜系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指纹模式,能够很容易地与其它紫菜系相区分。 乔利仙 翁曼丽 孔凡娜 戴继勋 王斌关键词:紫菜 多样性 种质 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形态结构观察 被引量:5 2006年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自由丝状体生长过程中,从营养藻丝、壳孢子囊枝到成熟的壳孢子囊枝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光镜下自由丝状体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外部形态、色素体位置和颜色均发生变化;电镜观察显示了3个不同时期细胞的超微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核、色素体、类囊体、内质网、蛋白核、线粒体、液泡、红藻淀粉和质体小球等。在自由丝状体的生长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变化为细胞壁增厚并产生脊突;色素体数量减少、分布位置从连续排列在细胞两侧到分散排列在细胞边缘,并且在类囊体膜之间出现空隙;红藻淀粉量增多并充满细胞间质。对这些变化与自由丝状体生长环境水温、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发生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环境经由夏季高温、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到秋季温度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下降的变化,丝状体细胞发生细胞壁增厚、疏松,色素体数量减少,内质网面积增加,液泡、线粒体数量增多,红藻淀粉量大大增加等结构的变化。 周文君 李赟 戴继勋关键词:条斑紫菜 自由丝状体 超微结构 坛紫菜别藻蓝蛋白α亚基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PCR的方法从重组质粒pMD-apcAB中扩增坛紫菜别藻蓝蛋白α亚基基因(apcA),并将其克隆到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TO-T7。将构建好的质粒导入表达型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apcA全长486bp,表达的α亚基(apcA)为带有原核表达载体T7g10的12个起始氨基酸的融合蛋白,其分子量约为19.7KD。0.5mmol/L的IPTG在37℃诱导6h时,apc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达菌体总蛋白50%以上。Western-blot和质谱鉴定的结果表明获得的融合蛋白为重组坛紫菜别藻蓝蛋白α亚基。 左正宏 李博文 聂鑫怡 王重刚 陈奕欣关键词:坛紫菜 别藻蓝蛋白 原核表达 WESTERN-BLOT 坛紫菜别藻蓝蛋白α,β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2005年 以野生坛紫菜色素体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编码坛紫菜别藻蓝蛋白α亚基和β亚基的序列及两者之间的间隔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055bp,其中编码α和β亚基的序列均为486bp,间隔序列为83bp,该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4种红藻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在75.6%~87.4%,与2种蓝藻的同源性分别为66.9%,68.5%,其中编码区同源性更高。 左正宏 邓元告 陈奕欣 赵扬 郑微云关键词:坛紫菜 别藻蓝蛋白 基因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