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4A05)
- 作品数:36 被引量:245H指数:9
- 相关作者:郭定宗邓海平蒲万霞邱昌庆曹小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奶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研究了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体外培养的奶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应用组织块移行法分离奶牛成骨细胞,姬姆萨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进行鉴定。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IGF-1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及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细胞基质ALP活性及骨钙素(OC)水平,评价细胞分化功能。结果显示,1~200μg/LIGF-1均能促进奶牛成骨细胞增殖,100μg/L组具有最大刺激效应,且IGF-1干预组细胞光密度值(D值)从第1天到第5天逐渐增加,第7天降低。与对照组相比,10μg/L与100μg/LIGF-1均可显著增强ALP活性及OC水平,增幅达20%~180%(P<0.05或者P<0.01)。结果表明,IGF-1是奶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代谢促进剂,因此推测IGF-1可以成为动物骨代谢性疾病潜在治疗手段。
- 李素华尹红斌郭定宗周文君黎兵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骨代谢性疾病成骨细胞奶牛
-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
- 病原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病因,其早期诊断对针对性药物治疗和防控措施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设计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起了同时检测以上四种病原菌的多重PCR体系.结果...
- 高健刘修权苏敬良韩博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
- 文献传递
- 甘肃、贵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了弄清引起我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研究致病菌的耐药性特征,为该地区及我国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肃和贵州地区部分奶牛场采得的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169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89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占34.39%;表皮葡萄球菌62株,占32.8%;无乳链球菌4株,占2.12%;停乳链球菌32株,占16.93%;乳房链球菌13株,占6.88%;大肠杆菌13株,占6.88%。各种病原菌在两地区所占的比例具有差异性。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多有不同,但大多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较为敏感,而对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特别是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和万古霉素产生了强耐药性。
- 邓海平蒲万霞倪春霞王玲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细菌鉴定药敏试验
- 奶牛场寄生虫病控制新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廖党金戴卓建魏甬林毅蒋兴德凌建中曾伟胡勇王华东韦俞军
- 关键词:监测技术奶牛场寄生虫病防治定期驱虫驱虫药物残留药物
- 成骨生长肽对体外培养奶牛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影响初探被引量:1
- 2008年
- 体外培养奶牛成骨细胞,用10-12mol/L、10-11mol/L、10-10mol/L、10-9mol/L和10-8mol/L成骨生长肽(OGP)干预5d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骨钙素(OC)含量。结果显示:成骨生长肽对细胞上清液中ALP活性起抑制作用,其中在10-10mol/L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对细胞上清液中OC亦起抑制作用,且该抑制呈现剂量双向性,在10-10mol/L时抑制作用显著。结论:成骨生长肽对体外培养奶牛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起轻微抑制作用而且呈双向性。
- 王红郭定宗
- 关键词:成骨生长肽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骨钙素
- 奶牛乳汁体细胞数的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10年
- 本文用新型便携式体细胞计数仪C-Reader对奶牛乳汁体细胞数(SCC)进行快速、精确地检测,同时对乳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指导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选用北京及河北地区10个奶牛场的111头奶牛共428份奶样,进行SCC计数。SCC<20万/mL的奶样占63.6%,SCC介于20万/mL~50万/mL的奶样占13.1%,SCC>50万/mL占23.3%。检测的111头奶牛中,60头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头发病率54.1%,乳区发病率23.3%。隐性乳房炎SCC变化范围50.6万/mL~984.3万/mL。对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其阳性率高达82.0%。共鉴定出100株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4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大肠杆菌8株,链球菌10株,其他菌7株。结果表明,C-Reader计数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北京及河北地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其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 杨红英高健刘修权苏敬良韩博
- 关键词:隐性乳房炎体细胞数致病菌
- 子宫内膜炎急性相蛋白与IL-6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探讨急性相蛋白(C-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细胞因子(IL-6)在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炎中的变化及其对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意义。选用产后健康荷斯坦奶牛10头(N)为对照组;亚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组(SE),共28头;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组(CE),共30头,经颈静脉、子宫腔内分别获取血液样本及子宫分泌物,对其进行急性相蛋白和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表明,CE组和SE组血清和子宫分泌物中C-反应蛋白(CRP)、结合珠蛋白(H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CE组比SE组变化明显;在对照组子宫分泌物中未检测到Hp和SAA。随着子宫内细菌污染程度的加重,CRP、Hp、SAA、IL-6的水平也随着升高,血清和子宫分泌物中CRP、Hp、SAA、IL-6水平均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炎的敏感指标。
- 李德军刘运枫裴小英郭定宗
- 关键词:子宫内膜炎结合珠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
- 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RNA分子鉴定与随机多态性扩增分型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16S rRNA保守序列对引起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且建立引物随机多态性扩增(RAPD)体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RAPD结果显示这35株菌均可得到清晰的RAPD指纹图谱,扩增产物在1~8条带之间,产物大小在350~4 500 bp之间。菌株分为6个基因型,Ⅳ型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菌群。不同牛场各基因型菌株分布有明显差异,这与牛场的环境和病原菌在牛场间流行传播情况有关。研究结果为地区性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及新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邓海平蒲万霞梁剑平倪春霞孟晓琴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RRNARAPD
- 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主要生产性疾病之一,常常造成巨大损失。奶牛乳房炎病原多样,病情复杂,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治疗最困难,因此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国内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研究状况和奶牛乳房...
- 罗立平贺建忠韩博
- 关键词: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生物被膜
- 文献传递
- 我国奶牛普通病的危害特点与防治对策被引量:7
- 2012年
- 我国奶牛的普通病发病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尤其是内科病和产科病,大多数疾病呈隐性经过,因缺乏高效诊断技术这些疾病对我国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危害较大,笔者着重分析了奶牛乳房炎、不孕症、营养代谢病、肢蹄病、胎衣不下、犊牛腹泻和真胃移位等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技术、发病机理、防治药物、疾病监测体系、综合防控技术和奶牛标准化养殖等方面提出了奶牛普通病的防治对策。
- 严作廷陈炅然王东升张世栋刘永明
- 关键词:奶牛普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