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06002)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奉春王立李永哲孔芳马丹旭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研究
- 2014年
- 目的 研究PBC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在生长与外分泌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取PBC患者及健康对照的新鲜骨髓,体外提取并扩增BM-MSC,以统计学t检验方法比较其在生长情况和分泌细胞因子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PBC患者BM-MSC的生长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除TGF-β1在PBC患者BM-MSC上清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外[(2.6±1.9)与(8.2±6.7) ng/ml,t=-3.641,P=0.001],PBC患者与对照组的BM-MSC在细胞因子分泌功能方面基本一致;③对照组第5代以内的BM-MSC不同代次之间在细胞因子分泌方面功能基本相同,仅在IL-10[原代与第3代(18.5±5.0)与(12.4±3.1) pg/ml,t=2.368,P=0.045]、肝细胞生长因子[原代与第2代(0.21±0.07)与(0.35±0.08) ng/ml,t=-2.874,P=0.021]水平有小范围波动.结论 PBC患者的BM-MSC在生长情况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方面,除TGF-β1水平略低外,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MSC第2代细胞可能更适合治疗PBC.
- 王立韩钦孔芳陈华李永哲张奉春赵春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
- 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学随诊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随诊和总结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年以上的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与典型PBC患者的免疫学特点异同。方法60例随诊1年以上的PBC患者,根据对UDCA应答情况分为应答良好组(典型组,37例)和应答不良组(难治性组,23例),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等免疫学特点。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在治疗超过1年的稳定期时,难治性和典型PBC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的B细胞、T细胞、CD4+T细胞、CD4+CD28+T细胞和CD8‘CD28一T细胞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②在治疗超过1年的稳定期时,难治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一6水平[(0.8+0.9)pg/m1]高于典型组[(0.3+0.4)pg/m1];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呈现难治性组〉典型组〉健康对照组趋势。结论经过1年以上治疗后,对UDCA应答不良的患者的血清IL.6、HGF等细胞因子较高,提示可能存在较应答良好患者更重的免疫紊乱。
- 王立孔芳张婷马丹旭张烜徐东李永哲张奉春
- 关键词:胆汁性熊去氧胆酸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