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21)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谢占玲郭璟田飞韩兴宝雷亚男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资助项目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镰刀
  • 5篇镰刀菌
  • 5篇Q7
  • 3篇植物
  • 3篇植物细胞
  • 3篇植物细胞壁
  • 3篇分离纯化
  • 3篇纯化
  • 2篇蛋白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酶学
  • 2篇酶学特性
  • 2篇蜜环菌
  • 2篇黄绿蜜环菌
  • 2篇纯化鉴定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机构

  • 13篇青海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8篇谢占玲
  • 3篇田飞
  • 3篇郭璟
  • 2篇韩兴宝
  • 1篇余静
  • 1篇李颖
  • 1篇赵朋
  • 1篇王琰
  • 1篇张佳伟
  • 1篇雷亚男
  • 1篇方慧
  • 1篇夏明哲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食用菌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0篇2015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镰刀菌Q7-31T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系组成及协同作用研究
植物细胞壁中蕴含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将生物质转化为液态燃料被认为是取代化石燃料的最有前景的技术。现今,大量的研究都致力于利用从植物细胞壁降解微生物中分离得到的酶或非酶组分来提高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的活力。镰刀菌作为一...
谢占玲常鑫园张凤梅刘奇
关键词:镰刀菌
文献传递
镰孢菌属植物细胞壁高效降解菌株X土红的胞外蛋白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生物体系内的代谢进行动态监测,揭示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反应机制。但是却很少被用于微生物胞外酶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筛选到镰孢菌属植物细胞壁高效...
田飞夏明哲魏彩霞聂守一谢占玲
关键词:比较蛋白质组学
文献传递
黄绿蜜环菌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7
2013年
以CTAB法提取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DNA为模板,应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对Mg2+、dNTPs、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模板浓度5种因素进行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适合黄绿蜜环菌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并对退火温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1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1×PCR Buffer,100ng模板DNA,dNTPs 217μmol/L,引物0.5μmol/L,Taq DNA聚合酶0.75U,Mg2+1.3mmol/L。稳定性检测证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并从34对引物中共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8对。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黄绿蜜环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分析及种质资源鉴定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李颖谢占玲田飞贾贤卿方慧夏明哲
关键词:黄绿蜜环菌SSR-PCR正交设计引物
基于LSU和ITS的青藏高原黄绿卷毛菇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为研究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结构,以青海、西藏、四川3个省份的10个地理群共91个样本黄绿卷毛菇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和分析所有样本的LSU和ITS序列。结果显示:1 995bp的LSU和ITS基因序列共有8个变异位点,得到20个基因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538±0.026和0.00029±0.00002;青海玉树和青海兴海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75.70%),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结果也表明,10个地理群分成2个支系,黄绿卷毛菇群体存在明显的地理结构。中性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黄绿卷毛菇群体有着复杂的群体历史,曾发生过种群数量扩张,近期种群数量正在衰减。
谢占玲田飞余静聂守一赵联正张佳伟雷亚男郭璟
菌根真菌的研究概述
2015年
本文概述了近期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包括菌根真菌影响植物生长、改善植物耐盐性、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根际微生物等方面。最后对菌根学进行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赵联正
关键词:菌根真菌
镰刀菌Q7-31T金属蛋白酶FQME14的分离纯化及鉴定被引量:3
2018年
从镰刀菌Q7-31T燕麦秸秆诱导发酵的粗酶液中分离、纯化并鉴定金属蛋白酶。研究该蛋白酶的酶学特性,丰富和完善金属蛋白酶的基础资料;探究其在纤维素酶系降解纤维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旨在丰富和完善纤维素酶系降解机制。以燕麦秸秆为碳源诱导发酵镰刀菌Q7-31T,并在发酵第6天收酶。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对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金属蛋白酶,随后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和串联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从镰刀菌Q7-31T菌株的粗酶液中分离得到一种蛋白酶FQME1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 k D;串联质谱鉴定的结果表明FQME14属于M14家族;蛋白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蛋白酶的比酶活为2.85 U/mg,最适反应p H和温度分别为p H 7.0和40℃,在p H 5.0-p H 9.0的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蛋白酶在50℃以下稳定性很好,超过50℃酶活力降低。该蛋白酶对酪蛋白、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都有很高的降解能力。金属离子Mn^(2+)和Co^(2+)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Mg^(2+)、Cu^(2+)、Fe^(2+)、K^+、Ca^(2+)和Na^+对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镰刀菌Q7-31T粗酶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蛋白酶FQME14,并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和串联质谱鉴定,结果表明FQME14为M14家族蛋白酶,是一种新的金属蛋白酶。
秦日甜卢玉丽梁高丽谢占玲雷亚男
关键词:镰刀菌金属蛋白酶
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的研究概述被引量:7
2015年
黄绿蜜环菌(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真菌。总结了该真菌的形态特征与生态分布、蘑菇圈的植被与土壤、营养与化学成分、人工培养条件以及分子水平上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微卫星引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究黄绿蜜环菌与植物的共生机制与实现人工驯化提供依据和思路。
赵联正
关键词:黄绿蜜环菌蘑菇圈分子生物学
不同地区黄绿卷毛菇生长发育相关植物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选择青海省海晏、玉树和泽库3个地区,研究与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生长发育相关的植物。比较研究了3个地区与黄绿卷毛菇生长发育相关的植物及其多样性,观测分析了各种相关植物根部与蘑菇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外部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测定和分析相关植物。结果发现,3个地区与黄绿卷毛菇生长发育相关的植物种类共7种;在主根数、长度和须根数统计中,试验组中占植物总种类28.6%的嵩草属和剪叶苔属2种植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3个地区从黄绿卷毛菇根部均分离到的植物为嵩草属和委陵菜,比例分别为100%和32.5%;在菌丝结构染色中,试验组中占植物总种类28.6%的嵩草属和委陵菜2种植物,根部出现红色结构。植物根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只有毛茛属出现扩增条带,但测序并没有检测到结果。本研究首次研究了黄绿卷毛菇的生长发育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对今后黄绿卷毛菇子实体结实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琰谢占玲
关键词:生长发育多样性
黄绿卷毛菇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探究黄绿卷毛菇的野外生长规律,于2014年7月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对黄绿卷毛菇的野外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根据黄绿卷毛菇菌盖直径,结合其生长速度与鳞片状态,将黄绿卷毛菇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菌核期(菌盖直径〈1 cm)、初生期(菌盖直径1.0~〈2.5 cm)、幼年期(菌盖直径2.5~〈4.5 cm)、开伞期(菌盖直径4.5~6.5 cm)和衰败期(菌盖直径〉6.5 cm);黄绿卷毛菇的生长周期为18~22 d;降水对黄绿卷毛菇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首次调研了野生条件下黄绿卷毛菇的生长发育规律,对于解释蕈菌的生长发育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韩兴宝谢占玲
关键词:降雨
镰刀菌Q7-31T内切葡聚糖酶Egn20的分离纯化鉴定及酶学特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从镰刀菌Q7-31T燕麦秸秆诱导发酵的粗酶液中分离、纯化并鉴定内切葡聚糖酶,研究其酶学特性。为丰富和完善镰刀菌的酶系信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燕麦秸秆为碳源诱导发酵培养菌株,采用Sephacry S-100凝胶柱层析和DEAE琼脂糖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内切葡聚糖酶Egn20,随后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和串联质谱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内切葡聚糖酶Egn20,其分子量为55.37 k Da,等电点为7.44;酶学特性结果表明:Egn20对羧甲基纤维素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 H为6.0,该酶在45℃和弱酸性环境下较稳定,Fe2+对其有激活作用,Na+、Ca2+、Mg2+、Zn2+和K+抑制该酶活性,Hg2+使该酶失活;酶学特性和串联质谱鉴定的结果表明Egn20属于GH7家族。【结论】从镰刀菌Q7-31T粗酶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内切葡聚糖酶Egn20,并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和串联质谱鉴定,结果表明Egn20为GH7家族内切葡聚糖酶。本研究为丰富和完善镰刀菌的酶系信息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田飞谢占玲郭璟赵联正韩兴宝常鑫园
关键词:镰刀菌内切葡聚糖酶分离纯化酶学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