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209802)
-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乐福朱发文唐睿鲍一晨乔培鹏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核科学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304NG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增重随温度的异常关系被引量:7
- 2010年
- 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304NG在550、600和650℃超临界水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化膜的腐蚀形貌、组织结构和成分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试样在3种不同温度下经1000h腐蚀实验后的增重均符合幂函数规律,但650℃时的腐蚀增重与600℃时的相比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为在较高温时,Cr的扩散速度快,试样表面氧化膜能够维持保护性从而使疖状腐蚀分布数量减少所致。
- 鲍一晨张乐福朱发文唐睿乔培鹏
- 关键词:超临界水氧化膜
- 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在550℃/25MPa超临界水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被引量:3
- 2012年
- 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316Ti、HR3C、TP347和镍基合金718在550℃/25MPa超临界水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敏感性。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工况下三种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都非常接近,但镍基合金718的强度远高出其他材料,同时延伸率也大幅降低。扫描电镜对试样侧面以及断口形貌的观察分析发现:316Ti和TP347的失效模式均为穿晶韧性断裂;HR3C则表现为沿晶和穿晶的混合型韧性断裂;718的失效模式则几乎全是沿晶的脆性断裂。
- 李力张乐福唐睿
- 关键词:超临界水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应力腐蚀开裂
-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AL-6XN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性能被引量:1
- 2014年
- 研究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AL-6XN在550℃/25MPa和650℃/25MPa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同时还研究了辐照对其在550℃/25MPa的超临界水环境中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的影响。通过慢应变拉伸试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扫描电镜(SEM)得到试样断口和侧面的形貌。结果表明,在550℃/25MPa的工况下,AL-6XN辐照前后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应力腐蚀开裂倾向均较小。当温度升高到650℃时,AL-6XN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明显增加,具有较大的应力腐蚀开裂倾向。本研究还发现未辐照过的AL-6XN在550℃/25MPa的工况下发生了动态应变时效现象。
- 沈朝潘向烽张乐福李力唐睿
- 关键词:超临界水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开裂
- C-276镍基合金在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产物及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使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C-276镍基合金在600℃、25 MPa超临界水中的腐蚀产物。结果表明,合金在该环境下形成了比较均匀、完整的氧化膜,其组成主要是NiO、NiCr2O4、Cr2O3和MoO2;氧化膜为双层结构,整体贫Ni、Mo;内层相对富Cr,外层疏松,对合金缺乏保护性,内层致密,有利于合金抗氧化;合金在该环境下的腐蚀产物形成机理类似于高温水环境下,外层Ni(OH)2、NiO的生长符合溶解再沉淀机制,内层Cr2O3则是通过内层富集的Cr与向内扩散的O反应形成的。
- 李海丰范洪远张强邱绍宇王均
- 关键词:超临界水
- 铁素体-马氏体钢P92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性能被引量:11
- 2010年
- 研究了P92钢在550和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特性,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P92钢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动力学大致服从立方生长规律,600℃下P92钢的腐蚀增重和氧化膜厚度均为550℃时的3倍。P92钢在超临界水中形成的氧化膜为双层结构,氧化膜外层富Fe,而内层富Cr。600℃时P92钢氧化膜发生了开裂和剥落,其原因主要在于降温过程中基体与氧化物间的热膨胀系数不相匹配而产生的较大热应力。
- 朱发文张乐福唐睿乔培鹏鲍一晨
- 关键词:超临界水氧化膜
-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HR3C在SCW中的腐蚀行为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研究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HR3C在550℃/25 MPa、600℃/25 MPa和650℃/25MPa超临界水(SCW)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敏感性,以及在超临界650℃/25 MPa和次临界290℃/15.2MPa水中的均匀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HR3C的力学强度逐渐下降;试验后断面SEM表明材料在三种超临界工况下均具有SCC倾向;HR3C在超临界水条件下的腐蚀增重大致符合幂函数生长规律,而在次临界条件下的腐蚀重量变化却呈现出先减后增的特征。
- 沈朝杜东海孙耀张乐福徐雪莲
- 关键词:超临界水SCC
- 奥氏体304NG不锈钢在550℃/25MPa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被引量:16
- 2009年
- 研究了304NG不锈钢在550℃/25 MPa超临界水中的腐蚀特性。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氧化膜的腐蚀形貌、组织结构和元素成分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550℃/25 MPa的超临界水中腐蚀1 000 h后,304NG不锈钢显示出优越的耐腐蚀性能,其均匀腐蚀增重速率仅为0.012 99 mg.dm-2.h-1。304NG不锈钢在超临界水中形成均匀致密、但带有疖状腐蚀的双层氧化膜,厚度约为2.0μm,内层氧化膜致密而富Cr和Ni,外层氧化膜疏松而富Fe。
- 朱发文张乐福唐睿乔培鹏刘瑞芹
- 关键词:超临界水氧化膜
- 奥氏体不锈钢AL-6XN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被引量:6
- 2010年
- 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AL-6XN在550℃,600℃和65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氧化膜的腐蚀形貌、组织结构及元素成分分布。结果表明,AL-6XN不锈钢在超临界水中氧化膜的生长服从固态生长机制,600℃时的腐蚀增重量约为550℃时的3倍,而650℃时其腐蚀增重出现了大幅下降。试样表层形成了富Fe的磁晶石结构腐蚀产物颗粒,其氧化膜呈现双层结构,外层为Fe3O4结构,内层为FeCr2O4和(Ni,Fe)Fe2O4混合尖晶石结构。
- 朱发文张乐福唐睿乔培鹏鲍一晨
-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超临界水氧化膜
- 超临界水冷堆候选材料的应力腐蚀行为
- 2013年
- 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研究了800H合金、825合金、HR3C不锈钢在550℃和650℃,25 MPa的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结果表明,825合金在两个温度下的抗拉强度均最高、延伸率均最大,HR3C不锈钢和800H合金次之。由断口形貌可见,550℃和650℃时的800H合金、825合金和550℃时的HR3C不锈钢的失效模式均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同时存在的断裂行为,而650℃时的HR3C不锈钢失效模式为完全的韧性断裂。
- 孙耀张乐福李力
- 关键词:超临界水冷堆应力应变曲线断口形貌
- 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的方法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AL-6XN,316Ti和TP-347在550/650℃,25 MPa的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由550℃升高到650℃,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而三者的延伸率却呈现出了3种不同的变化规律。由试样的断口和侧面形貌可知,AL-6XN在550/650℃,316Ti在550℃工况下具有应力腐蚀开裂倾向,且其应力腐蚀开裂倾向大小关系为:AL-6XN/550℃>316Ti/550℃>AL-6XN/650℃。
- 沈朝潘向烽李力张乐福徐雪莲
- 关键词:超临界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应变曲线